快捷搜索:

胭脂,居然只是为了满足他的好色之心

 

“少了它,妲己也差几分颜色。”三千多年前,残暴噬杀的商纣王一番好色之心,竟为后世女子们发明了这样一个美妆圣品?

01 纣王好色,发明胭脂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桃花不比杭州女,洗却胭脂不耐看”。胭脂,总与“美”联系在一起,让人想到颜色姝丽、赏心悦目的美人、美景。

可是,这个自古以来就是女子们美颜的佳品,来历却并不算太美好。

要说史上有名的暴君,商纣王绝对排得上名号,残暴而且好色。 我们今天要说的, 却是商纣王在好色之余,对后世有爱美之心的人们做出的一点贡献。

商纣王的爱妃苏妲己,天生丽质,是百里挑一的美人儿。她特别喜爱鲜花,纣王为讨美人欢心,就让诸侯国们不断进献鲜花。

有一天,纣王和妲己嬉戏打闹,随手摘下一朵花,把汁液 涂在妲己的脸上。红色的花汁把美人的容颜映衬得更加艳丽,纣王不由得看呆了。

那时没有什么化妆品,美人们都是素面朝天。有了花汁颜色的加持,这美人又艳丽了 几分!

可是不一会儿花汁氧化,那艳丽的颜色也渐渐暗淡。 这怎么行?美人儿脸上有了颜色,容颜更胜,这种视觉享受一旦上去,再降下来就难了。

为了满足自己日益提高的审美要求,商纣王便对各种花朵下手了。

他发现,红蓝花的汁液含有红色和黄色两种色素,研磨出来后艳丽非常,涂在美人儿脸上,真是“千秋无绝色,悦目是佳人”。

红蓝花

可是仅仅有颜色还不够,能留住这种颜色才能更久地欣赏美人!

不得不说,欲望果然是发明的源泉。

商纣王让人把花汁与动物的脂肪混合在一起,做成膏状,这样既方便使用,又能长久保持艳丽的颜色。

同时,他还在这种红膏里面加入黑豆皮、山花、蜀葵花、苏芳木、石榴等植物提取的汁液,这些植物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带有香味。

这种颜色艳丽、香味扑鼻的好物,果然给美人又增色不少。更重要的是,满足了商纣王左拥右抱之外,视觉和嗅觉上的多重享受。

因为主要原材料红蓝花又名燕支花,于是商纣王给此物取名叫“燕支”,这也是胭脂最早的由来。

02 世人爱美,胭脂发扬光大

而 把胭脂发扬光大的,却是商纣王的对头周文王 。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燕支发明出来之后,受到了贵族们的喜爱和追捧。那时,周文王的长子伯邑考被纣王处以醢刑,他想起兵讨伐商汤。

但时机未到,周文王为了瞒过商纣王,就假装沉迷于美人的打扮之事,让人以为自己也是贪恋美色的,并无野心。

恰巧,那时周文王封地所辖的女子们,根本不懂什么梳妆打扮,整日披散着头发,看不出什么美丑。总之,都不美……

周文王为了移风易俗,也让子民们看上去精神面貌更佳,于是开始推行让女子挽上发髻,插上珠翠,涂抹燕支,梳妆打扮。

周地女子越来越会欣赏美,也越发精致、美丽,燕支也便由此推广开来。

女子们对“美”的追求,那是源自生物本能,一旦被启发,潜力绝对是源源不绝,超乎想象。

最初混合着动物油脂的燕支,只有花汁的原色,比较单一;涂抹后整张脸都油腻腻的,只可远观,不敢近赏。

于是有巧思的人开始在燕支里面混合粉末,加入各种香料,燕支颜色的选择开始多了起来,名称也正式改为“胭脂”。

当然也有另一种说法。

公元前121年,霍去病从陇西出军,越过焉支山五百里,斩杀匈奴士兵8900余人,同年又获得了第二次大胜。

这在匈奴历史上是从未受过的重击,当时匈奴人唱道:“亡我祁连山,使我牲畜不繁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焉支山水草丰美, 盛产红蓝花,就是前文提到的、纣王发现可以做胭脂的那种花,匈奴女子也会采集而来,涂抹增色。胭脂一词,便由此而来。

汉朝时,胭脂得到了女子们的广泛喜爱,并流行起当时最时尚的妆容——红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我们从小耳熟能详的《木兰辞》中,就有对红妆的描写。

匈奴、大汗,不管塞外黄沙,还是江南烟雨,都挡不住爱美之人对胭脂的热爱 。

到了盛唐的时候,胭脂已成了女子们整理妆容、加持颜色、梳妆打扮、居家旅行的必备佳品。

杨贵妃尤其爱抹胭脂,不仅把胭脂涂在脸面部,还会涂抹到耳朵。

据说她最初进宫,正值隆冬,与父母挥泪告别时,眼泪掉下来,结成了红冰。这得涂多少胭脂啊!

在皇宫中得到圣宠的杨玉环,盛夏时频频出汗,她就用手帕去擦,而擦拭汗水的手帕竟也被染成了红色。

杨贵妃的美貌能“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其中,胭脂应该也算立下了汗马功劳。

到了明清时期,胭脂已经不仅仅是装点容色,有的更是奢华高贵的象征。 当时,慈禧太后极爱使用一种由玫瑰花瓣制成的胭脂,也叫“胭脂膏子”。

在选取玫瑰原材料时,要把玫瑰花按照香味浓淡、色泽深浅,先一一划分开来,挑选出色泽艳丽、一致,香味纯正、浓郁的上好花瓣,放入清洁好的石臼,仔细研磨成花浆。

再以精致的细纱过滤,祛除花浆中的杂质。把 当年新缫的白蚕丝,按胭脂盒的形状大小,压制成型,泡入玫瑰花汁中,几天后取出,再晾晒几日,等到干透,就成了上好的玫瑰胭脂。

这小小一份胭脂,不知要历经多少能工巧匠的精心雕琢,所耗工时和材料更是不可计数。一盒小小的胭脂,可窥清廷生活奢靡之一角。

胭脂不仅仅用于面部,《红楼梦》第四十四回中,曹雪芹借贾宝玉之口,讲出了胭脂的另一个妙用:“ 上好的胭脂拧出汁子来,淘澄净了配上花露蒸成的。只要细簪子挑一点抹在唇上,足够了。”

胭脂涂在唇上,就变成了口脂。古人把口脂存放在碧缕牙筒中,也就是放在雕花的象牙筒中,可见对口脂的重视和喜爱。

说到胭脂的存放, 胭脂盒随着胭脂的发展,在明清时期也达到巅峰,王孙贵族对盛放胭脂的器皿可以说穷尽奢华。

对此,《红楼梦》中也有记述:贾宝玉赠送平儿一盒“市面上买不到”的胭脂香粉,其中盛放花粉香棒的是“宣窑瓷盒”,放胭脂膏子的是“白玉盒子”。

“宣窑瓷器”代表着明朝二百多年官窑瓷器的最高水平,自明代以下便是稀世古董;“白玉”是指羊脂白和田玉。

用这种盒子包装的胭脂,价值几许,大家自去揣度。

03 胭脂虽美,悦己为上

时至今日,胭脂更多被叫做腮红,色分浓淡,诸色相宜,价有高低,是万千女性梳妆台上必不可少的配备。

胭脂流传千年,与美从不分离。三千年前,它为取悦君王而生,如今女性们用它,更多是为了增加自信、取悦自己 。

它源自天然,历经多番改良,穿上过各种华丽的外衣,却终究秉持着“增色容颜”的使命,这像不像我们常说的“历尽千帆,不忘初心”?

愿爱美、爱用胭脂的所有美人们,都不忘我们爱美的初心,不过是为了取悦自己,让生活多几分颜色,多一些快乐而而已——

@文姬起舞文弄墨​

我是文姬起舞,为你讲故事,陪你翻历史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33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