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史宏杰 :旧作新发 // 中小学生礼仪教育之我见

 

按语】这是鄙人在职时曾经参加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中小学校长远程培训撰写的一篇体会交流文章。尽管时过境迁,依然薪火相传;中华礼仪之邦,养成教育为先。故将旧作新发,若对网友微有裨益,实则大为欣喜!

中小学生礼仪教育之我见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美誉,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以礼仪教育为载体,不断传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礼仪文化。“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礼仪自古以来就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在礼仪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华夏大地,我们应把属于炎黄子孙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加强中小学生礼仪教育,对于培养文明新人至关重要。

一、增强礼仪意识,将学生礼仪教育摆在重要位置

中华“礼仪”作为人们联系、沟通、交往的桥梁与工具,对我国乃至世界文明发展进程产生过不可估量的影响,今后仍将是世界文明交流中绚烂多姿、永不褪色的鲜艳花朵。

一是我国自古就有重视礼仪教育的优良传统。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礼仪文化源远流长。早在西周时期,礼仪就成为教育的重要内容。两千多年前,先贤们对礼仪的意义作过许多重要的论述。孔子认为礼是治国安邦的基础,“不学礼,无以立”(《史记·孔子世家》),“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论语·里仁》),孔子不仅劝说当政者“为国以礼”,而且把“礼”作为孔门教学的重要内容。荀子把礼与法相提并论,“礼仪者,治之始也!”(《荀子·王制》),“礼仪制而制法度”(《荀子·性恶》)。管子则把礼仪视为立国的精神之本,曾指出:“礼仪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管子》)这些精辟的论述把礼仪的重要意义揭示得淋漓尽致。

二是传统礼仪体现了治国理政之国纲民风。从国家和民族的角度讲,礼仪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社会风貌、道德水准、文明程度、文化特色、公民素质的重要标志。从公民个体的角度说,礼仪是一个人思想觉悟、道德修养、精神面貌、文化涵养和家教家风的综合反映。它体现了人类社会不断摆脱愚昧、野蛮、落后,促进社会进化、进步、文明的程度。无论是人际之间、社会之间以至国际之间的交流交往,都需要将礼仪作为规则、规矩、规范。

三是校园礼仪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礼仪教育虽然不是德育的唯一内容,却在德育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重塑中华民族“礼仪之邦”形象,培养彬彬有礼的新一代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非常必要和具有时代意义的。在中小学校的德育工作中,通过各种形式的礼仪教育,帮助学生完善人格,提高个人修养,对其今后从事各类社会交往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四是我国优良礼仪传统与国际礼仪接轨的需要。目前,世界各国教育部门在青少年心理与行为发展的关键时期,都十分重视礼仪教育。据有关资料显示,各国对下一代都以不同方式进行礼仪教育。如日本设立“道德课”、“友爱课”;美国推行“公民教育”;韩国《道德》科的第一条目标是,使之理解日常生活所必要的礼节和道德规范的意义与重要性。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曾提出,要把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富而有礼”的国家,把“仁、智、勇、义、礼、信”确定为中学《儒家伦理》课的重要内容。我们作为礼仪之邦的教育工作者,要把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悌廉耻等传统礼仪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作为对学生面向世界教育的润心工程,抓早抓好、抓出成效。

二、把握深刻内涵,确立科学的礼仪教育内容

“礼”,是指由一定社会的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形成的,大家共同遵守的礼节。“仪”是指人的容貌、举止。“礼仪”指的就是“人类社会交往中应有的礼节仪式。”它既有内在的道德品质要求,又有礼貌、礼节、仪态、仪式等外在的表现形式。中小学生要学有所成,将来立足社会,就必须从学礼开始。

首先,礼仪教育内容涵盖着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内容上看有仪容举止、眼色表情、服饰发型、谈吐雅趣、待人接物等;从对象上看,有个人交际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待客做客礼仪、进餐饮酒礼仪、馈赠往来礼仪等。在人际交往中的行为规范称为礼节,礼仪在言语动作上的表现称为礼貌。加强学生礼仪教育,尤其要注重日常礼仪的养成,如仪容、着装、言谈、握手、敲门、拜访、电话、交通等方面风俗、习惯和传统的点滴积累,使学生从小在敬人、自律、适度、真诚等原则上进行人际交往,远离不文明的言行。

其次,礼仪教育与德行砥砺的关系极为密切。校园作为教书育人的专门场所,礼仪教育是德育、美育的重要内容,而德行是校园礼仪教育的主题课。礼仪本身是一种既具有内在道德要求,又具有外在表现形式的行为规范。它通过谦恭温良的态度、文明典雅的语言、优雅得体的举止等方面表现出来,是人的内在文化修养、道德品质、精神气质和思想境界的综合反映。没有内在德行的修养,外在礼仪形式就失去了根基。

第三,礼仪教育要从日常的站、坐、走抓起。“站要有站相,坐要有坐相,走要有走相”。站姿是优雅举止的基础和起点,标示个人的自信,并给人留下美好而隽永的印象。“站如松”形容挺拔端正,像松树一样稳定,是良好站姿的一种比喻。坐姿与站姿一样,端庄、优雅的坐姿能表现出一个人的静态美。中国人常以“坐如钟”来形容坐姿美的关键在于稳,会让人觉得你是个有教养的人。走姿体现着一个人全身心的精神风貌,“行如风”形容行动协调稳健、轻松敏捷,体现的是一种动态美。我们每个人都会站立、都会就坐、都会行走,但如何站出风度、坐出优雅、走出美感,则要靠平时一点一滴持之以恒的养成。

第四,礼仪教育要围绕个人礼仪、学校礼仪、社交礼仪、家庭礼仪进行。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培训中,要把学生的礼仪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就学生个人礼仪而言,要立足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以“诚、智、礼、信”为标准加强每位学生“心、知、言、行”等方面的自身修养。学校礼仪教育,要重点教育学生珍惜同窗缘分,和睦相处、相互尊重、合作学习、共同成长。社会、家庭礼仪教育,要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为导向,辅之以相互监督、约定俗成、成风化人,增强学生的礼仪意识,使其从注重自身的人品、学业、健康、前途发展到注重自爱、自尊、自立、自强,真正让学生礼仪教育内化于心、外成于行。

三、突出人格培养,不断提高学生道德水准

礼仪教育不是一般的礼貌教育,而是一种道德修养。在校园的礼仪教育中,要突出塑造学生的完美人格、良好生活习惯培养、文明礼貌用语养成。

一是学会以礼待人,培养学生发自内心的“微笑”。微笑是感情的抒发,它既可增进交往与友谊,又可消除误会、减少摩擦,缓解生疏紧张气氛,使人近悦远来,事业兴旺发达。培养发自内心的微笑,既是个人心理健康的需要,也是社会交往的需要,有益于创设良好的学习、工作、生活氛围,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

二是奉行诚实守信,教会学生以“礼走天下”。学校要通过开展“诚信待人,以礼服人”的主题教育,让学生增强诚信意识,懂得在生活中诚信待人的规矩和意义,从而进一步健全学生的人格品质。特别是要注重培养融传统优秀文化与现代文明素养于一身的新一代,让学生掌握迈出校门、行走天下的“礼规”本领。

三是体悟礼仪之美,努力做到“秀外慧中”。美的本质是什么?古今中外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有一点在认识上是基本一致的,即美的本质除具有客观性、实践性和形象性而外,还必须是美与真、善的统一。因此,加强礼仪教育有助于帮助学生掌握“秀外慧中”、“诚于中而形于外”的原则。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观,努力做到外在美与内在美的有机统一;做到“淡妆浓抹总相宜”;克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那种华而不实的“美”的诱惑。

四是重视礼宾修养,贵在持之以恒的涵养。礼宾,顾名思义,以礼待客,就是按一定的礼仪接待来客,一般是指对外交往中的礼仪、礼节、礼貌、礼俗、礼教、礼规等方面的工作。礼宾修养需要进行培育,方能蔚然成风、持之以恒。文明礼仪贵在坚持,学校要培养学生在社会交往中努力做到领导在场与不在场一个样,有人监督和无人监督一个样,内宾外宾一个样,主观心境好坏一个样。

四、教师率先垂范,营造良好的礼仪氛围

“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生恪守自己提出的“以教人者教已”箴言,始终严以律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至关重要。教师要在讲授礼仪教育的本质,即“真、善、美”教育的同时,自身的言行举止礼仪示范要先行,要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营造良好的礼仪教育氛围。

一是教师要将礼仪体现在教育理念中。对一所学校来说,其礼仪氛围能否形成,取决于学校的重视程度和教师的率先垂范。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学生的引路人。教师对学生的内心感化和渲染,在无形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风度儒雅、谈吐典雅、举止娴雅、穿着淡雅、气度高雅的老师,他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大都是仪表端庄、举止大方、富于自信、诚实可信的。

二是教师要将礼仪体现在行为举止中。教师的仪表应当具有职业美,即衣着、发式、鞋袜都要求整洁和大方。教师还应该有一个好的风度,即一个人的精神气质、举止行为以及仪容姿态等方面的外在表现。教师的举止姿态,总的要求应该是稳重端庄而落落大方、待人接物严肃而和蔼可亲、气质高雅而风度彬彬、举止态度谦恭而充满自信。这样,方能赢得到学生的爱戴和社会的尊重。正好应了孔夫子说的那句话: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三是教师要将礼仪体现在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除了班主任老师及热心礼仪教育、具有一定礼仪教育素养的学科专任教师实施,还要把礼仪教育的内容纳入课堂教学之中。各科教学渗透礼仪教育内容,尤其要充分发挥语文、思政、历史、体艺等学科育人功能,以学科知识为载体,把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礼仪教育融入学科教学,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知书识礼,掌握礼仪知识,践行礼仪操程。

四是教师要将礼仪体现在家教指导中。要使礼仪教育取得成效,单靠学校教育远远不够,需要家庭教育的配合,因为家庭礼仪是礼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有句老话:“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一些传统的家庭观念和礼仪,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忠厚传家”、“孝悌忠信”等,是社会礼仪的基础,在今天依然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学校要把礼仪教育作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指导的内容,做好家校共建共育。

总而言之,校园礼仪教育,要求我们的老师和学生都必须做到举止上严于律已,行为上自我规范,要特别注意举动不可轻浮、说笑不可放肆、作风不可散漫、行为不可粗俗。要给人于整洁中见涵养、于朴素中见高雅、于庄重中见高尚的品格。

(本文图片选自网络并作修饰)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34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