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南充95岁老船长自制模型船 续梦嘉陵江

 

刘芝义老人展示模型船。记者 陆待君 摄

曾几何时,嘉陵江畔千帆过,百舸争流运物资,这对顺庆区中城街道滨江社区居民刘芝义来说,是他一生追忆的江上生活。14岁起,刘芝义在嘉陵江边当纤夫,18岁时,他有了自己的木船,驾船卖煤炭卖茶。如今已95岁的刘芝义说,行驶在嘉陵江上的船只是他毕生的情结。近12年来,他凭借自己的记忆和自学的电力知识,把自己年轻时驾驶过的船只,以模型方式重现眼前。每逢天气晴朗,刘芝义就会来到嘉陵江边,遥控模型船纵横驰骋嘉陵江。

情系木船 老人自制4艘模型船

3月15日,记者来到刘芝义家中看到,在他卧室一角的木桌上放有很多马达、电线、螺丝刀、铁钳,柜子里放有3艘70厘米长的模型船,客厅桌子上还放有一艘模型船。

此时,刘芝义正一手拿螺丝刀,一手扶着模型船身,仔细地给模型船安装螺丝钉,稳固“船舱”。记者看到,这艘模型船是仿照摆渡船的模型而造,不仅有“船舱”,还有“梯子”、“船锚”、“甲板”、“船窗”,整艘船长70厘米、宽20厘米、高30厘米,船尾还装有两个螺旋桨,连接着“甲板”下的两个马达。

稳固好“船舱”后,刘芝义去厨房接满一大盆水,把模型船放置在水盆中。只见他一按下遥控器开关,模型船的螺旋桨开始飞速地旋转,“突突”声中溅起阵阵水花。如果不是他一手稳住船身,模型船已向前直冲。

“天气晴朗时,我会把模型船拿到嘉陵江边把玩,它能在江面上来去自如。”刘芝义说,这是他在2004年用时半年自制成功的第一艘模型船,此后又连做了3艘。虽然已33年未再掌舵,但掌舵木船划行在嘉陵江上的日子,却时常出现在刘芝义的梦中。

因船结缘 成家立业夫唱妇随

刘芝义对船有一种近乎痴迷的热爱。记者在采访中得知,年幼丧父的刘芝义曾拉船养家糊口,后来因船与妻子结缘,又靠船养大子女,与船共度了大半辈子。

“我原是广元人,小时候为了生活当纤夫,很羡慕船老板。”刘芝义回忆,18岁时,他省吃俭用买了一艘木船,往来于广元与蓬安、南部、顺庆,以运卖煤炭、茶叶为生,他也因此认识了在蓬安码头边卖甜糕的漆素清。那时驾船往来于广元与南充要用时30天左右,刘芝义每次抵达蓬安时,就以买甜糕为借口到漆家串门,年轻、能干的他给漆家人留下很好的印象。经人说媒,20岁时他与漆素清结了婚。此后,刘芝义掌舵,漆素清煮饭,两人在船上开始了新生活。

两人共育有8个子女,大儿子、大女儿与他们在船上共同生活了一段时间。“父亲在船上度过了大半辈子,我6岁前一直生活在船上。”刘芝义的大儿子刘建民告诉记者,父亲很爱船,在其他船工逛街或休息时,他还在养护自己的船。木船腐朽后需要养护,三伏天正适合养护木船。这时,刘芝义会卸完木船上的货物,让木船尽量浮出水面,再在船尾放上物品,让船头轻轻翘起至离开水面。“父亲就站在江边,江水漫过他半截身子。”刘建民笑着说,父亲穿着一条短裤,用新木板替换木船已被腐朽的地方,再铺上桐油,忙得一身汗。如此反复几日,才算养护结束。

认真制作,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记者 陆待君 摄

自学知识 利用废旧材料制作模型船

刘芝义的小儿子刘建平告诉记者,1956年,刘芝义加入航运公司,直至1983年退休。“虽然轮船逐渐替代了木船,但我依然热爱木船。”刘芝义说,2004年5月,他看见邻居的孩子手拿一辆玩具小汽车,玩了一会儿后扔在一边不要了。他拿起玩具小汽车,把玩一阵后突发奇想:为什么自己不借鉴玩具小汽车,做一艘遥控小船呢?

随后,刘芝义买来遥控车,备齐剪刀、铁钳、螺丝刀等工具,从废旧站买来易拉罐、合成板等材料,每天足不出户,在家中不停地拆装、组合遥控车,探索其工作原理和线路分布。经过反复尝试,掌握遥控车的结构和电力原理后,又利用新掌握的知识制作遥控模型船。刘芝义没上过几年学,缺少相应知识,制作遥控模型船时失败了很多次。“这样组不对,那样装也不对,好不容易组装成功,却不能通电。”刘芝义说,组装不成功,他就再次尝试;线路不通电,他就向附近的电工请教。

经过半年的不断实验、改进、组装,刘芝义终于做成了第一艘模型船:用铁皮焊接的船身,用合成板制作的甲板、船舱、梯子,用易拉罐铝皮剪成的螺旋桨、舵叶,以小号蓄电池做动力。在以后的日子里,他又给自制的3艘模型船装上遥控设备,让它们能下水“航行”。每逢晴朗天,刘芝义把自制的模型船放进嘉陵江,任其纵横驰骋。刘芝义说,每当这时,他总感觉又回到了让他魂牵梦萦的江上生活。(记者 陈冠霖)

(原标题:阳光 江岸 碧波 模型船 还有一位95岁老船长)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34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