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神山战“疫”日记:我们的防护装
2020年3月26日 武汉,多云
来到前线一月有余,很多朋友对我们的防护装备非常感兴趣。大家都在电视中见过防疫人员被包裹得严严实实,对其中的细节却不甚了解,在此为大家略做介绍。
呼吸道疾病的感染防护分为三级。第1级适用于一般呼吸道或发热门诊的医护人员:在工作服外穿手术隔离衣,戴一次性医用帽、外科口罩和手套。2级防护适用于直接面对患者但不进行侵入性操作的医护人员:穿手术衣,外套俗称“大白”的连体式医用防护服,佩戴医用级N95口罩、护目镜及面屏。这也是进入隔离病房的标准装备。虽然看上去遮盖的严严实实,但2级防护其实并不完全密封,不过足可以有效阻隔飞沫对呼吸道和眼部粘膜的直接侵袭。如果要对患者施行有创操作,譬如气管插管、吸痰、穿刺甚至手术,由于可能形成播散能力更大的气溶胶,就要启动3级防护:使用带呼吸器或者电动新风系统的头套代替护目镜和面屏,真正做到完全的密闭式防护。
穿着“大白”工作是一种什么体验?首先视野受限,听力下降,在耳边可以清晰的感受到自己的呼吸。很多人都有成为了太空人的感觉,所有的动作都会下意识的变慢,似乎怕一跺脚自己就会飘起来。然而,一旦遇到抢救,医护人员雷厉风行的本能便立刻压倒了幻觉,一溜小跑、心肺复苏、插管、推药、除颤,依然一气呵成。不过等飙升的肾上腺素劲头一过,缺氧的感觉立刻扑面而来,浑身湿透包裹在防护服内,好像蒸着桑拿。即便体力好的队员也会萎顿歇上半天,更有些体弱的姑娘出现了晕倒的情况。
当然,穿着防护服也有很多欢乐,特别是五短身材的人心中更是暗自窃喜:饶你花容月貌、魔鬼身材,套上“大白”也立刻和尔等一样变成“土肥圆”。如果加上个3级防护,就算维密超模也瞬间变成米其林轮胎的模样。为了辨识身份,每个人进入隔离区前都要请同伴在防护服上写上大名。然而,大片的留白很快激起了无尽的创作欲望:有自我励志的、有撒狗粮的、有为家人祝福的、更有为患者祈祷的。仁济医疗队的美小护董啸男绰号“神笔马良”,她画在伙伴身上的小笼包热气腾腾,瞬间燃爆了大家对家乡味道的渴望。渐渐地,在“大白”上涂鸦变成了宗教般的仪式,那些美好的文字和图案犹如护身符般温暖着每一位队员。
比起穿戴的乐趣,脱卸防护才是费力却又危险的步骤。感控老师设计了周密的流程,确保防护设备表面的病毒不会沾染皮肤和粘膜。每个人都要面对落地镜,在严格的监督下一丝不苟的执行脱卸流程,时间长达10分钟。虽然麻烦,但此时每个人心中却充满了放飞的快乐。脱去一层一层的防护,呼吸重新变得顺畅,身体回复轻盈。这一刻,我们格外能够体会生活的静好。
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第三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心内科副主任医师 葛恒
来源:中国日报网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35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