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猕猴桃的“谜之操作”引起大量吐槽,消费者建议给猕猴桃改个名字

 

至少在2000多万年前,就已经有了“猕猴桃”这个水果;至少在3000年前,我国古人已经在食用猕猴桃了;至少在1300年前,已经有古人在庭院里栽培猕猴桃了。明朝的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阐述了“猕猴桃”这个名字的起源:

“其形如梨,其色如桃,而猕猴喜食,故有诸名。”——李时珍《本草纲目》

但如今,猕猴桃因为过早采摘经常引起消费者的吐槽,爱之深责之切,一些忍无可忍的消费者已经化身段子手,建议给猕猴桃改一个名字,叫“猕猴逃”,暗讽如今的某些猕猴桃连猕猴见了都不敢吃,得逃得远远的。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吐槽猕猴桃呢?原因主要是在于猕猴桃的“谜之操作”。

猕猴桃的第一大谜之操作

“早采早摘,抢着上市”,不是猕猴桃发明的,在大多数水果中都有这样的“产业毒瘤”。但这事儿搁在其它水果身上,充其量也就是一个“好不好吃”的问题。但搁在猕猴桃身上,这问题就大了。猕猴桃过早采摘引起的问题不是好不好吃,而是能不能吃。

比如,苹果也有过早采摘的,大樱桃也有早采的,但无论是苹果还是大樱桃,就算是早采上些日子,到消费者手里也就是吃起来“酸点”、“没味道”而已,可猕猴桃不一样啊。

猕猴桃是呼吸跃变型水果,果实成熟是分两个阶段的。市场上大多数猕猴桃都是要催熟的,催熟过程主要进行的是第二阶段的成熟过程。如果过早采摘,猕猴桃会丧失对乙烯的敏感性,等消费者把这类的猕猴桃买回家后,用10斤香蕉来催熟也是催不熟的,放坏了也放不熟。

有人说,大樱桃早采你能吃,凭什么猕猴桃早采你就不能吃了?大樱桃再早采也不会硬得“跟石头一样”的时候采摘的,而猕猴桃会。有些早采猕猴桃硬的都能拿来砸核桃,这种早采的猕猴桃让消费者怎么吃?你以为消费者都是食铁兽么?

别的水果过早采摘是难吃,猕猴桃过早采摘是没法吃的。别的水果过早采摘是坑消费者的钱,猕猴桃过早采摘不仅仅是坑消费者买猕猴桃的钱,还坑消费者买香蕉的钱。有时候催熟用的香蕉都放烂了,猕猴桃都没熟,这搁谁身上谁能不生气?

猕猴桃的第一大谜之操作就是过早采摘,这也是猕猴桃被大量吐槽的原罪。

猕猴桃的第二大谜之操作

猕猴桃由于“过硬、不软”被消费者大量吐槽后,又有了第二个谜之操作。一些商家、种植户、业内人士,开始宣传“硬着的猕猴桃也能吃,有些品种没必要放软。”

单单从这句话来看,是没有错误的。一些猕猴桃品种的的确确硬点儿的时候也能吃,而且有些人还爱吃这种。但是你要在卖猕猴桃的时候告诉消费者,这个猕猴桃就是硬的时候吃的,不用放熟。你啥也不说,就摆在超市里当一般猕猴桃卖,谁知道这玩意儿是“硬吃”的?

这种猕猴桃,消费者买回家到底是催熟还是不催熟呢?是不是应该提前告知?

如果有些人真的对自己猕猴桃的品种很有自信,认为自己的猕猴桃品种硬的时候也能吃的话,那有胆量就直接打出来这个旗号啊!可以直接叫“硬猕猴桃”,也可以叫“非软食猕猴桃”,为什么不打出旗号来卖呢?

平时混在普通猕猴桃里卖,当被消费者吐槽了,又跳出来说自己的品种是“硬着也可以吃”的猕猴桃品种”,完全是消费者不懂导致的误会。

这样的谜之操作能解决问题?

猕猴桃的第三大谜之操作

如果一样东西滞销卖不出去怎么办?正常思维是,找到卖不出去的原因,解决它。

但猕猴桃不是这样做的,猕猴桃还有第三大谜之操作。当猕猴桃卖不动的时候,很多人就会认为是价格的问题。然后,认为“只要降价就完事了,只要我卖得便宜,就一定有人会想占便宜。”

然后,就有些人疯狂地往下压低猕猴桃的价格,一些平台甚至5斤猕猴桃才卖9块钱,还包邮。这样卖肯定也能卖出去啊,因为我们这么多人,挨着坑,坑30年也坑不完。但自己是卖爽了,只是坑了整个产业,其它人的猕猴桃都不好卖了。

这还导致了跟风“拿劣质果,卖低价”,一些收购商不去收好果,专门去找一些“本来该扔沟里”的劣质果,出来卖低价,以低价博眼球,冲销量。被消费者吐槽后,也把这个问题归结于“猕猴桃的售后问题本来就难”,实际上,不是猕猴桃售后难,是这种猕猴桃根本就没有售后。

干的就是一次性的“买卖”,这就叫“劝君上当,上当一次”。

这要是别的工业食品,早就有人去打假了,但农产品还没有打假的先例,也让这些人钻了空子。

猕猴桃的问题,总归是产业的问题,也是所有水果中的一个非常典型的反面教材。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49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