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峡:科研孕育致富果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王娟 通讯员 刘剑飞 曹广兴
硕果累累迎风展,幸福满满笑颜开。9月28日,走进河南省西峡县田关镇的猕猴桃科研园,花果香气扑面而来,到处洋溢着科研带来的丰收感。
田关镇是西峡县猕猴桃研究所所在地,成立于1975年,西峡县依托丰富资源,在田关镇成立了全国最早的猕猴桃科研机构——西峡猕猴桃研究所,专门从事猕猴桃人工繁殖和科技研发的机构。1963年7月从南京林学院毕业的朱鸿云来到西峡县,开始了长达六十年的猕猴桃栽培试验。在他的努力下,西峡选出的一批优良猕猴桃单株,在原陈阳乡陈阳坪村建成了规模为500亩的全国第一个山地人工栽培猕猴桃园,同时建成了全国第一个猕猴桃规模化专业苗圃,先后为全国360多个单位提供种苗。
近年来,西峡县猕猴桃研究所发挥科研优势,加强科技攻关,共培育秦美、海沃德、徐香、金桃等23个品种,形成了“红、黄、绿”三色果肉果实和“早、中、晚”熟品种相互搭配的科学布局。近期,研究所强化技术攻关力度,新发现和培育的七夕果(目前未正式命名),为西峡猕猴桃的更新换代提供了科研支撑。
西峡县猕猴桃研究所积极与所在地田关村合作,以土地流转、土地入股的形式建立研发基地,支持村集体发展,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余元,同时,优先聘用本地群众就业,并对田关、王营、曹楼等村脱贫户、监测户群众进行技术指导,引导他们自主发展猕猴桃产业。田关村水洼组脱贫户李彦召,在村支书的协调下,利用猕猴桃研究所坐落在田关村的天然优势,积极向研究所林果专家学习种植技术,租赁本组闲置土地6亩,发展猕猴桃特色产业,如今年均猕猴桃收入达4万余元。像他一样,田关镇53户脱贫户和6户监测户在猕猴桃研究所的支持和带动,通过产业增收,年人均收入超8000元,为田关镇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供坚强的科技后盾和产业基础。
在西峡县猕猴桃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下,西峡的猕猴桃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如今,已经打造形成了沿312国道的百公里猕猴桃长廊,培育出田关镇、丹水镇、阳城镇、丁河镇等10多个猕猴桃主产区。全县猕猴桃人工基地达到14.5万亩,挂果面积8万亩,产量8万号,产值8亿元,专业村发展到80多个,猕猴桃主产乡镇农民收入70%来自该产业入。全县6215名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在猕猴桃产业上实现增收致富。
猕猴桃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带来的是产业链条的不断拉长。目前西峡县以猕猴桃为原料的深加工饮品企业、包装企业、储存企业等10余家,加工产品达到8大系列30多个品种,综合效益突破23亿元,农村电商、零售小商不计其数,猕猴桃已经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主要来源,为西峡的乡村振兴工作打下坚实产业基础。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51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