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多万年的“世仇”,假如猫科与犬科发生战争,哪边会更强?
猫和狗是人类驯养历史最长、数量最多的两种宠物。现在,许多年轻人都希望自己成为“猫狗双全”的人生赢家,也有许多人分成了“猫派”和“狗派”,从外表到战斗力,各个方面都想争个高低。
都说猫狗是冤家,其实它们之间已经有一段延续三千多万年的世仇了!
三千多万年的“世仇”
在动物分类学中,哺乳动物里有一个大分类是食肉目,食肉目里分为了“猫型总科”和“犬型总科”两大类,通常意义上的猫科和犬科涵盖在其中。而猫狗之间的矛盾,就要追溯到两个总科共同的老祖宗身上。
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标志着地球进入了以哺乳动物为主场的新生代时期。到了大约5000万年前的时候,现代食肉动物共同的祖先——麦芽西兽出现了。
麦芽西兽复原图
经过三百多万年,麦芽西兽逐渐分化出了猫型总科和犬型总科两大类群,现代猫狗的祖先就此开始了漫长的演化过程。
数千万年前大陆还没完全分离,生活范围重叠,又同样是食肉动物,进化过程差不多同步,猫狗之间的世仇就在不断争夺猎物和互相捕食中积累了下来。
三千多万年前,第一次猫狗大战在犬熊和猎猫之间拉开了帷幕。
犬熊和猎猫的复原图
相比之下,猎猫的体型更大,基本只捕猎大型动物。犬熊的体型有大有小,食性比猎猫更杂。当它们生活的渐新世末期气候变冷之后,大型动物数量骤减,导致猎猫闹了“饥荒”。第一次猫狗大战,狗狗派获得胜利。
经过大约一千万年后,第二次猫狗大战在中新世时期开始了。这期间犬熊们因为食物充足,体型逐渐高大起来。而猫型总科的成员吸取了猎猫的失败经验,整体小型化,出现了现代猫科的始祖——始猫。
距今一千七百万年左右,猫狗之间的生存竞争白热化,这时恰好遇上了中新世部分哺乳动物灭绝的变化,体型更大的犬熊就走上了猎猫的老路,不得不退出战场。
第二次猫狗大战的后期,剑齿虎作为猫猫派中的代表,成功打败了犬熊科夺得胜利。
剑齿虎想象复原图
剑齿虎称霸了一千万年,在这期间大陆气候稳定,食物充足,能和剑齿虎抗衡的古犬亚科与恐犬亚科体型都越长越大,最终都没能熬过第四季冰川期。
但真正的第三次猫狗大战在这时候才开始。经过第一次大战失败的猫猫们吸取经验教训,早早开始了全方位的进化。在剑齿虎彻底灭绝之前,以狮虎豹为代表的豹亚科,以及占据小型猎食者王位的猫亚科已经崛起。
大小体型都有的现代猫科动物
与提前布局、均衡发展的猫型总科相比,犬熊科只分了两条路,一条路为了抵抗大型猫科猎食者,就往皮糙肉厚方向发展,成为了今天的熊科。
另一条路线的狗狗本来也进化出了一些体型很大的种类,但因为没竞争过猫科,不得不转向群居性和中小体型方向去进化,成为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犬科动物。
于是第三次猫狗大战,就以现代猫科犬科分开了领地与生活习性为结局。
肉食动物两大家族的战力对比
应该有不少人还不知道,体长能达到六米的海象也属于犬型总科的一员,和大熊猫所属的熊科是亲戚。
北极熊和海象都属于犬型总科
猫型总科包括狮虎豹,也包括鬣狗、獴科等猫科的亲戚。犬型总科里有狼、狗、狐狸这样的犬科,也包含了熊科、鼬科、浣熊科等种类,甚至同属于一个祖先的海狮、海象等鳍足科也算是犬型总科的动物。
因此,如果是现代的猫狗要开战的话,双方可以派出的选手就很多了。
如果不算在海里生活的鳍足类,目前陆地上体型最大的食肉动物就是熊科的北极熊。成年的雄性北极熊肩高最大能到1.6米,体长2.8米,体重平均在500公斤左右。而猫形亚目里体型最大的东北虎平均体重就小了一半,在250公斤左右,不算尾巴的体长约为2.3米。
国外动物园的东北虎和人体型对比
在这样的大型野生食肉动物之间,单打独斗的话,体型和体重就是绝对的优势。北极熊比东北虎多出一倍的体重,可以代表犬型总科赢得第一场胜利。
说完体型最大的选手,可以派出双方体型最小的选手来较量一下。
犬型总科里体型最小的猎食者要属鼬科的伶鼬,这种小动物生活在亚洲北部的寒冷地带,连上尾巴的体长也只有20厘米左右,体重50-130克,却能捕食比自己还大好几倍的野兔。
猫型总科里派出的选手就是獴科的侏獴。侏獴体长为18-28厘米,体重200-350克,整体比伶鼬稍大一些。生活在非洲热带草原上的侏獴继承了獴科的勇猛传统,可以独自捕食毒蛇。
这么对比的话,双方体型最小的选手似乎有些不分上下,不过因为它们生活的地方相差太远,比赛并不够直观。
在东北虎生活的西伯利亚地区同样分布着灰狼,生活区域重叠,猎物也基本相同,作为现代猫科和犬科的代表动物,它们之间有句俗话叫“好虎架不住群狼”,但真实情况却正好相反。
据动物学家长期观测,19世纪末期,东北虎数量比较多的时候,这里的灰狼种群数量就一直很低。进入20世纪后俄国开始大量捕杀东北虎,这时候的野生灰狼数量就大幅上升。
到了40年代,西伯利亚地区的灰狼数量多到可以威胁人类安全的地步,这时人们才发觉东北虎对狼群数量的抑制作用,于是开始大力保护。80年代之后,俄国境内的东北虎数量达到历史新高,这时的灰狼种群数量又变得十分稀少了。
真正的猫狗大战
豺狼虎豹,在成语中可以代指凶残的人,那真正的豺狼虎豹之间究竟谁更强呢?
其中豺和狼是犬科动物,虎和豹是猫科的代表,它们的生活范围在亚洲和非洲地区有不少重叠,也就避免不了发生冲突。
在南亚地区,成群生活的豺是会躲避老虎的,最大的原因当然是体型。雄性孟加拉虎体重在160-270公斤,而雄性亚洲豺犬的体重只有13-20公斤,如此大的差距可以让孟加拉虎轻易咬死十几只豺犬,而豺犬轻易也不会老虎正面对峙。
孟加拉虎咬死一只亚洲豺犬
在非洲地区,被叫做三色豺的非洲野犬,和猫科的另一大代表非洲狮的生活区域是重叠的,彼此之间也常常爆发遭遇战。
根据记载,非洲部分地区,有一半的非洲野犬几乎都死在狮子嘴下,至于抢占猎物就更加寻常了。
不过豺也并不是没有一战之力,它们与猫科动物相比最大的优势就是群体性活动,以及同伴之间的配合。
亚洲地区的豺犬可以把成年的雄性花豹撵到树上不敢下来,也曾经有老文献记录大群豺犬围猎老虎的事迹。在非洲地区,偶尔有狮子落单的时候,非洲野犬也敢去攻击。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取决于豺群的数量够不够多。
非洲野犬围堵一只雌狮
至于豺狼虎豹中的狼和豹,在不同的地区战斗力还有些不同。比如北美地区的平原荒野,狼群没有丛林阻碍,相对应的猫科动物就少了上树这条路,于是在这里不时就会发生狼群捕猎美洲狮的事情。
当然,前提是狼不能落单。
美洲狮追捕落单的狼
到了孟加拉虎生活的南亚地区,这里的印度狼就不会和老虎、豹子对上。而欧洲地区的狼看起来战斗力就更加弱了,甚至连体型只有自己一半的猞猁都打不过。这片地区就经常出现猞猁捕杀狼群幼崽的事情。
除了非洲的狮子,几乎所有猫科动物都习惯独居,而所有犬科动物都是群居性的。犬科和猫科之间还有会不会上树的区别,这直接导致它们的进攻习惯和战斗力非常受地形影响。
在山地和丛林较多的亚洲和欧洲,犬科动物没办法聚成大群的阵势,只能在丛林里分散成小群行动,战斗力被大幅削弱,也就很难战胜动作灵活的猫科动物。而在北美和非洲大片的平坦土地上,豺群和狼群就能发挥出群体合作的最大实力,自然敢和狮子、老虎叫板。
总的来说,现代的猫狗大战各有输赢,主要原因一是体型,二是地形,并不能说某种动物能完全占据巅峰位置。
现在,我们把视线转回家里的宠物身上,最常见的应该就是猫猫暴打狗狗,毕竟宠物狗普遍性格要更亲切一些。
对于狗来说,猫表示惬意的呼噜声很像挑衅的低吼,而狗表达友好的摇尾巴在猫眼里又是一种进攻的信号。
对此也只能说,猫狗不愧是数千万年的冤家对头。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53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