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中提琴也可独领风骚 | 乐评

 


文 | 汪煜轩


近日,中央音乐学院中提琴教授王绍武,亲率“维奥维拉”(Viola Villa)中提琴室内乐乐团,做客哈尔滨音乐厅,为冰城乐迷送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中提琴音乐盛宴。

“Viola Villa”意为中提琴殿堂,该中提琴室内乐乐团成立于2019年8月,是国内惟一一支中提琴室内乐乐团。乐团中的骨干均为中央音乐学院的教师以及海内外的优秀校友,成员多数为中央音乐学院的学生,年级跨度从附中学生直至大学博士。


由于没有适合中提琴室内乐演奏的原创曲目,此次演出的所有作品都是经过改编的版本。曲目范围从巴洛克时期维瓦尔第的《小提琴四重奏》、巴赫的《恰空》到20世纪哈恰图良的《华尔兹》,从描绘意大利风情的帕拉迪斯《西西里舞曲》到取材于德国舞蹈的肖斯塔科维奇《加洛普舞曲》,再到中国作曲家刘铁山和茅沅的《瑶族舞曲》、黄海怀的《赛马》,可谓“贯通古今、融汇中西”。演出阵容少则仅有四位演奏员,多则12把中提琴同时上阵。除了演绎已有的改编版本以外,还有部分作品是由乐团核心成员——中央音乐学院中提琴教师许萌,以及乐团中的其他成员改写的。多数以小提琴或弦乐四重奏作品作为基础进行改编,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是大胆的尝试。

本次音乐会,乐团一共演奏了13首作品,虽然作品的篇幅都不大,但每首都做到了高质量的呈现。圣-桑的《骷髅之舞》与中国作品《瑶族舞曲》《赛马》都是观众耳熟能详的曲目,用中提琴室内乐的形式演绎另有一番风味。其中《纳瓦拉舞曲》的演奏尤其令人感动。这首作品本是为两把小提琴与乐队而作,堪称小提琴演奏技术的巅峰之作,将小提琴的演奏技巧展现得淋漓尽致。王绍武与青年演奏家徐杏园将这首作品大胆地移植到中提琴上,是前人未敢设想过的。这不仅仅是对于改编者的挑战,对于演奏者(尤其是两位独奏演奏者)来讲,简直是在突破中提琴演奏的极限。这首高难度作品的完美演绎使人看到了中提琴这件乐器身上更大的可能性与创造性。

当然,由于原作本身并不是为中提琴“量身打造”,音乐会中的大多数作品在改编后难免与原本的味道有异。笔者认为,改编并不一定就是要全盘照搬,应在保留作品内核的基础上,根据形式加以调整,以求充分发挥乐器的优势和特点,因“器”制宜。弦乐重奏或乐队作品在改编后,由于音色雷同,声部间的层次暧昧在所难免;囿于音区,和声也不会如乐队一般立体。但在这种全新的形式上,可以听出“维奥维拉”尽力用他们对细节的打磨,去消除音响效果上的缺欠,他们的演绎足以令听众感到惊艳。在返场了一首马斯卡尼《乡村骑士》间奏曲后,观众们依然意犹未尽,乐团又加演了一首皮亚佐拉的《大探戈》方才谢幕。由此可见,相比弦乐乐器之中更受青睐的小提琴与大提琴,中提琴凭借其独特的音色与演奏家的精彩演绎,同样也可以独领风骚。

乐团发起人王绍武坦言他创立乐团的初衷,就是致力于培养出有乐团思维意识的演奏家,缩短学生在学习与职业发展间的距离,为国内以至国际的交响乐团培养、输送中提琴演奏人才。不仅如此,他还鼓励学生们自己改编、作曲,激励学生们在排练时提出自己的观点。学生们通过这样的训练,在更好地领会作曲家与指挥家思路的同时,也加深了对手中乐器的了解。笔者认为,坚持在国内创立这样一个中提琴室内乐乐团,不仅对于中提琴的发展影响重大,对于国内交响音乐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意义。创新和突破是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这种具有实验性质的教学模式在国内开创了先河。对于乐团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优秀的原创、改编作品也应跟上步伐,需要更多的专业作曲家们担当起一份责任和使命。


- THE END -

“星标”音乐周报微信公众号
不错过每条推送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56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