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第一高千年巨树高清图来了!十秒内找出多肉植物
公元600年左右,隋唐朝代正处于地球第三温暖期的时代,位于西藏林芝东北部波密县易贡乡的通麦,藏南柏木幼芽开始萌生。
公元2023年,藏南柏木进入世人眼眸,现已成连片巨树群落,朝气繁茂。
巨树群落于今年5月被发现,如今坐落在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其中一棵约1450岁的百米巨树——藏南柏木Ⅰ号刷新了亚洲最高树纪录,也令中国的藏南柏木树种成为世界第二高的树种。为调查巨树群落的分布情况,6月,一行八人中国巨树科考队走进这里,开启为期近20天的“朝圣之旅”,8月13日发布了百米巨树的等身照和相关数据,南都记者当天采访了这支科考队。
藏南柏木Ⅰ号,由刘纲拍摄,位于下方左一(戴蓝帽操控无人机);中国巨树科考发起人奚志农,位于下方中间(穿军绿衣);刘团玺位于树顶(穿红衣);王孜位于树上方第三(穿蓝衣)。
点击看“藏南柏木Ⅰ号”高清原图
点击看“藏南柏木Ⅱ号”高清原图
震撼
“它如同被簇拥着的王”
藏南柏木Ⅰ号年龄约为1450岁
6月20日,从215 国道驾行至318川藏线,穿过云岭、宁静山、他念他翁、岗日嘎布、东念青,中国巨树科考队抵达通麦的雅鲁藏布江水量最大支流的帕隆藏布附近,需下车徒步进入。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生态学博士、福建农林大学副教授 王孜负责采集科考测量,沿途做生态植被调查,“通过雷达检测的方式,在三个不同地方采了一些典型树高的数据,普遍都能达到99米上下。”
陡峭潮湿,伴有虫鸣鸟叫,穿过蚂蟥阵,跋涉一小时左右,一行人看见这次的目标——百米藏南柏木高挺于这片葱翠巨树密林中。
“真大真壮观!”这不是王孜第一次看到巨树,但首次站在百米藏南柏木前,还是感到震撼,“跟之前看到的其他巨树最大的不同,就是树底下的粗度,在生态学上叫胸径,这比之前那些树都要高都要大,之前调查普遍是2米到2.3米,这个最大接近3米。”
这棵亚洲最高之树最终测出胸径 2.93米。
科学家在巨树上开展采集和科研工作。中国巨树科考队供图。
当测量出巨树胸径时,没有给摄影师刘纲带来太大的感受,让他感到震撼的是这里的时间,“巨树生活了千年,从时间上,好像是一次穿越的相遇,会有过去和当下的各种思维交集。”
在这棵胸径 2.93米的藏南柏木附近区域,有接近40棵枯立木,也就是同品种而没有倒伏的枯树,王孜解释道,“古树名木的测量是不能直接看它自身的年轮的,这是有破坏性的,而是通过截取藏南柏木枯立木的年轮。”
王孜通过对枯立木的胸径与年轮的比值做模型,进而推测得知:藏南柏木I号年龄约为1450岁,藏南柏木Ⅱ号年龄约为1400岁。
震撼、敬畏、幸运、感恩……巨树攀爬技术指导刘团玺形容道,“它如同被簇拥着的王。”
攀爬
“好像进入阿凡达的世界”
60米处发现鼯鼠“迷你禅修净地”
这些天,科考队队员似乎都在与自然之神进行交流,与千年来繁殖的生物世界进行千年对话。
科考队八人分工明确,刘团玺先行攀登藏南柏木Ⅱ号树做挂绳固定,以便于王孜等科研人员后续攀爬做科研。
“好像进入了阿凡达或者幽灵公主的世界。”刘团玺感慨。
球果假沙晶兰,由王孜拍摄。
一棵树就是一个生态,藏南柏木Ⅰ号树和Ⅱ号树在30米以下的附生植物虽然非常少,但在50米及以上则越来越丰富且密集,直至树梢顶部。
从潮湿到干旱,藏南柏木的整体环境在变化,附生植物的种类也在变化,刘团玺爬到十几米的林冠层,这里是蕨类苔藓、卷柏的绿色生活区;再爬一会儿,能看到耐旱的地衣,捎带些紫色;再往上爬,慢慢地呈现出成片蓝色兰花,以及另一些稀奇古怪、叫不出名字的漂亮植物。
藏南柏木I号树上的球果。由刘纲拍摄。
绿色的、紫色的、蓝色的……直到60米左右,一个充盈着雾水的白洞引起了刘团玺的注意,此时他已有些疲累,停下来细细观察,洞里有些黑棕色物质。
“原来是鼯鼠留下的粑粑!”
鼯鼠的粑粑。
鼯鼠一般栖息于海拔2200-3500米高山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带的阳坡,于针叶乔木近顶端开洞营巢,身似家猫大小,头似松鼠,又名飞猫、飞鼠。不过这时,喜静胆小的鼯鼠早已“飞走”。
这个洞像是参天大树里的“迷你禅修净地”。刘团玺说,“当时感觉是奇妙的。在这个世界上我们的人肉体是真实存在的,其他的生命也是真实存在。”
王孜跟在刘团玺后做采集工作,到了90米左右的高度,带有红色的附生植物让王孜特别兴奋——这是野生石莲,一种多肉植物,“野生石莲很早以前就已经被人类驯化作为一种多肉植物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多肉植物的一些基因都来自于石莲这个物种。”
巨树上的石莲。由王孜拍摄。
突破
90米处发现多肉植物野生石莲
在巨树的近90米高位置上发现野生石莲是一个很突破性发现。
此前业界认为石莲这种多肉植物可能不适宜在森林当中,栽培石莲需要比较热、比较干的地方,一般来说不会附生在树上,尤其不会附生在这么高大的树上。
“但是其实这个环境偏偏还是挺适合石莲生长,树顶上它也是稍微偏干偏热的,因为阳光比较好。之前大家没有意识到、也没有人调查过,这是一个被人长期忽略的小生态。”王孜说,“直到树顶林冠都有大量石莲生存在上面。就像是感觉像是以前有人来过在上面种了花一样,特别有意思。”
树冠层研究是巨树科研的焦点。由刘纲拍摄。
这是对林冠学探索。树木上的全部枝和叶称为树冠,在林分中,树冠层的总和称为林冠,林冠是森林与大气相互作用的关键生态界面,在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形成与维系,森林与大气物质、能量交换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有效的手段接近林冠,人们对林冠知之甚少,林冠也被视为“最后的生物前沿”。
林冠附生植物及其枯死残留物具有较强的能力吸收雨水和空气中的营养物质,在林冠层中形成一个潮湿的环境促进氮固定,林冠附生植物群落还能为生存于林冠的其他生物如鸟类、哺乳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和昆虫等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
正在盛开的附生兰花-圆叶石豆兰。由科考队员、国家重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库辰山中心负责人 钟鑫拍摄。
“17米的地方就已经长叶子了,可以做林冠学研究,”王孜说道。此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地面和地上部分,但是长叶子的研究很少。现在林冠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叶层,以及对环境变化最敏感的顶上和天空接触的部分。通过林冠学研究,推测环境变化对森林的具体影响,研究生物多样性和气候变化。
本次科考实现了在巨树99米处开展采集和研究,这也是中国林冠学研究的新高度。
BZ061兰科石豆兰属 伏生石豆兰。由王孜拍摄。
BZ061兰科石斛属 细茎石斛。由王孜拍摄。
从蕨类苔藓、卷柏到耐旱的地衣、兰花、多肉植物等,每一次攀升都是一次植物新发现。
科考队对藏南柏木Ⅰ号和Ⅱ号进行了种质资源采集,平均间隔5米采集了巨树的叶片、球果、附生植物、树皮等标本材料,目前发现,藏南柏木Ⅱ号树的附生植物达46种,其中,兰花就有6种以上,包括盆距兰属和石豆兰属疑似新种。
拍摄
离树干仅10米距离找树缝起降无人机
蚂蟥爬到身上无暇顾及
藏南柏木巨树群落位于雅鲁藏布江支流帕隆藏布、易贡藏布河谷部分区域。脚踩着巨树,脚底下是咆哮的大河,放眼望向成片原始森林,树尖捎带着白雪,刘团玺攀到树的顶部,惊叹于眼前的壮丽风景。
“刘纲老师,我已至顶,您可起飞了! ”
“收到,无人机已起飞,等身照已开始拍摄。”本次科考的巨树等身照均是由刘纲拍摄。
在植被茂密的原始森林中放飞无人机并不容易,“上升下降是拍摄中最紧张的。”据刘纲介绍,需要在树体周围挑选容易起降的“天井”角度,也就是要避免碰撞枝杈,又要“逐层扫描”,在距离树干仅10米左右的距离寻找树缝,需要三次起降才能完成一棵巨树的拍摄。
此时,蚂蟥爬到了刘纲的身上,虽然紧张,但他早已无暇顾及,操控无人机时需全神贯注,眼睛直盯镜头。
“当我的无人机从树下在树枝缝隙中上升寻找拍摄的轨迹时,飞行上升时镜头传来的图像,让我感受这个地球上最大的生物体的高度体量。”
连续拍摄约100多分钟,完成了一棵树的数据采集,经过重重挑战顺利完成任务。
在阔叶林层活动的丽色齐鹛。中国巨树科考队供图。
等身照拍摄完成后,刘团玺配合科考队员共同为巨树“量身高”,通过多次测量,按照活体高度计算,最终得出:100米级巨树1棵即藏南柏木Ⅰ号,活体高度为101.2米;其次是藏南柏木Ⅱ号,活体高度为99.5米。
完成测量,科考队员陆续从巨树下来,沿途在六十米的鼯鼠洞口附近布置了红外相机,“我们今年秋冬回来拿掉摄像机。”
保护
藏南柏木巨树群落有近500棵
“还存在有更高巨树的可能”
通常身高70米以上的树可称为巨树。据科考队近日公布:藏南柏木巨树群落有近500棵,分布范围约162平方公里,其中,80米以上巨树不完全统计为260棵以上,90米巨树为25棵。
据西藏林芝市波密县林业和草原局局长贡布表示,藏南柏木巨树群落对于考察区域生物群落演化进程和生态适应,推动碳达峰碳中和专项研究,推进碳汇经济试点工作有着重大而又深远的意义。
接下来波密将重点从三个方面采取措施保护藏南柏木巨树群落。一是给巨树群落赋“身份证”。将对区域内藏南柏木巨树进行认真排查、统计、登记、归档,建立完善巨树群落数据库,通过“一树一档”精准画像,实现巨树群落的全覆盖保护。二是给巨树群落结“安全网”,及时将巨树群落纳入林长制考核范围。三是进一步加强巨树宣传科普,共同形成保护好这片珍贵巨树森林的社会合力,实现巨树群落的全方位保护。
波密巨树森林群落与易贡藏布。由刘纲拍摄。
“现在这片区域生态环境整体还是比较好的,但是它有一个显著的变干变暖的趋势,而藏南柏木喜欢稍微凉爽湿润的气候条件,这些趋势会影响到藏南柏木的生长。”接下来,王孜也会参与藏南柏木巨树群落的保护和育种工作,“现在已经采集了一些藏南柏木的种子资源、活体材料等,正在国家植物园进行繁育,有很多已经长出苗,后续会进行迁地保育,这也是一个保护的方法。”
“还存在有更高巨树的可能。”值得留意的是,科考期间王孜不断在做生态植被调查。
位于藏东南波密的藏南柏木巨树群,并不是孤例。通过近年来的调查,中国巨树科考队发现从藏东南地区延伸到滇西北横断山区,分布着一个世界级的巨树中心。由波密巨树群、墨脱巨树群、察隅巨树群、贡山巨树群等组成的藏东南—滇西北巨树群,位于青藏高原分水岭山脉的东段,是南亚季风暖湿水汽顺势北上的重要通道,其独特的生态环境也让这一地区演化为世界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地区。
王孜通过调查发现,波密巨树群落东西方向散布于波密县波堆藏布到巴宜区鲁朗镇拉月村之间;南北方向,北部延伸至波密县易贡乡,南部延伸到墨脱县加热萨乡。在海拔2000至2600米的峡谷阴坡中下部的地质稳定处形成群落。科考队员基于地貌植被信息推算,在此地区还存在有更高巨树的可能。
采写:南都记者李芷琪
图片来源:中国巨树科考队、央视新闻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60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