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维修过程的合理性与维修品质问题分析
农机维修过程的合理性与维修品质问题分析
王明宇
1 农机技术应用中维修的意义
我国作为世界上重要的发展中国家,在农业机械化方面始终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按照 2019 年国家农业部统计,2009—2018 年十年期间,农业机械化总产值年均增长33% ;农业现代机械工程及维修技术应用的提出是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的。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推进,农业技术需要和维修安全之间的矛盾已经日益突出,成为了一个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面对这种形势,人们开始重新思索,将重心转移到如何有效地加强维修的主动性,如何在有限的能力内满足农业安全使用的需求。这已经成为了当前最紧迫的任务和目标。农业现代机械化工程及维修应用就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应用而生的,它秉承了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顺应了当前农业发展改革的思路,坚持以可持续、安全性、高效率为原则,为农业现代工程建设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2 农机维修质量不合格的原因
由于农业生产的复杂性,农业机械出现故障的概率很高,绝大多数故障问题的发生是随机的,加之农业机械的复杂程度和技术含量不断增加,使农业机械的维修难度不断增加,对维修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除农机本身质量问题和农机使用不当等原因,农机维修不合理也成为导致故障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国家农业部的统计,从2013 年开始截至 2018 年,我国农业机械故障导致的财产损失已经达到了 492 亿元。现将农业机械维修质量不佳的原因总结如下。
(1) 农机维修人员技术能力不过关。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在基层为农业机械提供维修服务的人员技术能力和个人素质参差不齐,很多维修工作人员没有经过系统的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学习,仅以学徒的方式参与到农业机械维修行业中来,因为缺乏系统的理论体系和科学的维修方法,容易在农机维修过程中出现零件拆卸不当、故障判断不准确、维修方式不合理等问题,甚至容易出现尝试性维修和故障问题反复发生的情况,不仅造成维修成本增加,更容易导致农业生产进度的延误。
(2) 农机配件众多、品质不一。在农机维修过程中,通常的维修方法包括三种,分别为零件的调整、修复和更换,其中直接更换零件占据了维修过程的较大比例,这主要是因为农机使用的很多零件为批量生产件,在市场上有较多的配件可以选择进行直接更换。但由于农机配件的生产企业众多,农机配件的品质也各不相同,农民在维修过程中想要分辨出零配件的优劣很难,即使是维修技术人员,不通过专业的检测也很难分辨配件的质量优劣。此外很多农民在维修农机更换配件时贪图便宜,往往选择劣质零件进行更换,这对农机的继续使用造成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3) 维修点的设备落后导致维修质量不合格。现阶段我国农村地区的正规农机维修点多位于县城或相对发达的农村,大多数农村地区的农机维修机构规模较小,由于经营成本限制,存在着维修设备陈旧落后,维修手段单一的问题。例如对于磨损零件的修复,在通过表面电镀、喷涂、电焊修补后,需要通过机械加工恢复零件配合尺寸,使用的加工机床等设备过于老旧,加之维修人员的操作技能不足,很难保证零件的修复质量,不合格的修复件容易引起其他零件的磨损或损坏。
3 农机维修的优化途径
(1)加强对农机维修行业的监管力度。促进农机维修行业向规范化转变是农业生产顺利进行的有效保证。农机管理部门应重视对群众反响强烈的不合格维修点的管理,督促农机维修技术人员提升工作技能,对于老旧设备,无法满足维修功能需要的,应督促维修点进行更新,以保证维修过程的良好品质。
(2)做好宣传和技术指导工作。针对于我国农民对农业机械原理和维修注意事项的掌握较少,农机管理部门应强化农机维修相关知识的宣传与培训工作,为农民创建一个基础的农机维修知识学习与资讯平台,帮助农民了解农业机械维修、技术保养等方面的问题,避免维修保养过程的误区,进而提高农机的使用效率和寿命。
(3)对优质的农机维修机构提供宣传和帮助工作。对于维修能力较强、维修质量优秀的农机维修站点,农机管理部门应加强对维修点的宣传工作,指导农民到合格的维修点进行维修,积极树立农机维修工作典型,从而带动农机维修工作的发展,必要时帮助维修点进行技术学习与知识更新,保证农机维修品质的不断提升。
总之,加强农业机械技术应用中的维修管理是提高农业现代化项目管理和农业基础建设能力的内在需要。尽管现阶段我国的农机维修工作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但相信通过农机维修技术人员和农机管理部门的共同努力,农机维修工作一定会取得实质性的进步。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61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