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后视镜正式获批,传统后视镜或面临淘汰?
传统汽车后视镜即将成为历史?
2022年12月29日,国家标准号为GB 15084-2022的《机动车辆 间接视野装置 性能和安装要求》正式发布。新标准将于2023年7月1日正式实施,届时将全面取代现行的于2013年发布的GB 15084-2013版本标准。
事实上,后视镜的变化,与汽车行业趋于智能化、数字化等因素息息相关。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的车展上,我们已经看到了越来越多的展车开始取消传统后视镜,例如本田Honda E、路特斯ELETRE、奥迪e-tron等。
这意味着,随着电子后视镜正式获批,国内市场将会在不久后涌现出采用电子后视镜的车型。
高科技产品?
不可否认,相比于传统后视镜,电子后视镜确实有着独特的优势。结合电子后视镜的工作原理来看,通过外置摄像头收集车外信息,并反馈到车内的屏幕上。单从工作原理来看,电子后视镜其实并不是什么高科技产品。
至于电子后视镜的优势,缸哥认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由于电子后视镜成功取代了现阶段的光学后视镜,因此电子后视镜的外置设备仅为摄像头,所以后视镜的体积更小、造型设计也更加灵活,能够令车辆的风阻得到进一步优化。
这对于纯电动汽车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随着风阻系数的降低,纯电动车可以在有限的电池包容量条件下,令续航获得延长。
二、与传统镜面反射相比,电子后视镜的画面清晰度更高。或许很多人会好奇,传统后视镜反馈的道路信息“原汁原味”,为什么清晰度会比液晶屏幕更多?由于“摄像头+液晶显示屏”的组合,可以加入图形图像处理模块,所以在视觉效果上会比光学玻璃的表现更好。
另外,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在汽车产品智能化不断提高的背景下,未来电子后视镜的车内屏幕或许会加入观测后车速度、车辆间距等信息,确保驾驶员在变道、超车等过程中的安全。
三、电子后视镜或许能够提高驾驶员夜间行车的安全。具体来看,在夜间行车时,我们通过传统后视镜难以完整的反馈道路信息。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基本上只能看到两盏车灯,车与车之间的距离评估难度较大。
不过,如果未来的电子后视镜将民用夜视加入其中,那么我们可以根据完整的道路信息更好地进行预判。缸哥预测,一旦民用夜视被采用,那么电子后视镜的开发商将会对视觉成像作进一步优化,能够给出车辆轮廓和抑制高光,更好判别车后路况。
华而不实?
既然电子后视镜的优势如此明显,为什么现阶段包括新势力车企在内的众多车企依旧坚持采用传统后视镜,没有着重开发电子后视镜。
首先,在新国标出来之前,采用电子后视镜的车型并不符合标准要求。需要注意的是,在智能电动汽车时代来临前,采用电子后视镜不仅会提高产品的成本,而且还存在安全隐患。
传统后视镜的制造、用料都比较简单,只需要两块镜子加一些金属、塑料等就可以完成。哪怕是高端车型,传统后视镜也只是加入电热丝和电机,从而实现后视镜折叠、加热等功能。
相比于传统后视镜,电子后视镜因制造工艺复杂,导致制造成本更高。这意味着,采用电子后视镜车型的产品售价预计会更高。据早前的信息显示,采用电子后视镜的雷克萨斯ES车型,在售价方面将会比传统后视镜高。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成本问题以外,消费者对电子后视镜的认可度也是决定产品是否能够大范围推广的关键因素。因为当新事物对自身安全存在潜在危险时,我们往往会选择最保守的方案,尽可能将危险扼制在摇篮中。
通俗一点来说,电子后视镜是否能普及最大的难度,无疑是其稳定性。
因为智能化水平越高,人们对产品的依赖性也会随着提高,一旦设备出现了问题,那么所造成的后果将会是难以估量的。比如说,一旦电子后视镜在车辆的行驶的过程中出现黑屏,那么司机车侧、车后的视野将会降至为零,届时驾驶员就会像“瞎子”一样,难以前行。
与此同时,汽车后视镜对于驾驶员来说,可以看作是视野的延伸,需要时刻关注。不过,液晶屏幕很有可能会对驾驶员造成视觉疲劳。可以设想一下,驾驶员在道路上驾驶时,视线不断在前方道路和车内屏幕切换,不仅会令眼睛出现疲倦,而且眼睛在切换的过程中需要重新聚焦。
反观传统后视镜,即使视线在前方道路与后视镜频繁切换,也不会加重驾驶员的驾驶负担。换句话说,尽管电子后视镜具有很多优势,但是从实用性和安全性的角度来看,传统后视镜早已经被大家所熟悉。
总结
尽管缸哥并不排斥电子后视镜,因为“新四化”的趋势下,电子后视镜取代传统后视镜基本上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但是缸哥希望在这个过程中,能够给予驾驶员们更多的时间适应。毕竟汽车发展至今已经经过了百余年的时间,各方面已经趋于完善,即使是一个小的变化,也会对用户的日常使用产生影响。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62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