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外出旅游,警惕登革热
今年恰逢中秋和国庆两个假期重叠,八天长假是走亲访友、出门旅游的高峰期。在游玩的同时,更要注意预防疾病保持健康。
本期健康科普要与市民聊一聊急性传染病——登革热,帮助大家快速了解往返登革热流行地区旅游的注意事项。
白纹伊蚊
Q1
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Dengue fever)是由登革病毒(Dengue virus)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通过媒介伊蚊叮咬传播,一种以发热、皮疹和全身疼痛为主要症状的急性传染病,通常在夏秋季节(6-10月)高发。
Q2
登革热的流行地区有哪些?
随着全球变暖,蚊媒生存的范围逐渐扩大,导致登革热流行的地区范围也在逐年扩大,2023年以来,美洲和东南亚登革热病例激增,呈暴发态势,世界卫生组织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8 月17日,我国周边国家中菲律宾报告病例数最多,柬埔寨、老挝和马来西亚等国家报告病例数快速上升,较2022年同期上升18%-137%。
我国今年进入登革热流行季节以来,全国登革热疫情处于持续上升阶段,截至8月30日全国25个省份报告病例数远高于2020-2022年同期水平,略低于2019年同期水平,病例主要集中在云南(占89.75%)以及广东、浙江、四川、湖南和福建等6省份。7月中旬以来,云南、海南、浙江、福建等省份和广东省揭阳市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防城港市、钦州市等地区媒介伊蚊的密度达到暴发风险水平。
Q3
登革热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登革热典型的临床表现为“三红三痛”。
“三红征”:即面、颈、胸部潮红,甚至出现眼结膜充血、浅表淋巴结肿大、牙龈等无端出血等。
“三痛”:即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和骨骼痛,患者出现全身疲乏。
此外,还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Q4
登革热如何传播?
登革热主要是“病人→伊蚊→其他人”的途径传播,人与人之间一般不会直接传播疾病。病人或隐性感染者被伊蚊叮咬后,病毒在伊蚊体内经过约8-10天的增殖,才可以通过叮咬将病毒传播给人。我国人群普遍易感,潜伏期一般为1-14天,但也有部分人不发病(称为隐性感染者)。
防蚊、灭蚊是预防登革热的根本措施。我国登革热的传播媒介是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俗称“花蚊子”,上海地区传播的媒介就是白纹伊蚊。
Q5
往返登革热流行地区旅游,我们要注意什么?
1. 出发前要适当准备防蚊灭蚊用品,如:防蚊液、花露水、蚊香、电蚊拍、灭蚊灯、蚊帐、高效低毒灭蚊药等。
2.外出期间必须采取防蚊措施,如:穿宽松浅色长袖衣裤;外出前在裸露的皮肤表面及衣服上喷抹蚊虫驱避剂(避蚊胺、驱蚊酯等);避免在蚊虫出没频繁的时段(一般在上午7-9点、下午4点到黄昏之间)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晚上住旅馆时关闭纱门纱窗、床上(包括婴儿床和婴儿车)要挂蚊帐等。
3.外出期间一旦出现身体不适,如突起发热,伴有“三红”或“三痛”等症状,要及时就诊,并主动向接诊医生说明有登革热的可能。
4.返回入境时,有登革热可疑症状的人员应主动向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申报患病情况,并配合卫生检疫部门开展调查及相应医学检查。返回后14天内,如果出现登革热可疑症状,应及时就医,并主动向接诊医生告知近2周旅行史和在当地的蚊虫叮咬史,以便及时得到诊断和治疗。
5.从登革热流行地区回沪后14天内应继续做好防蚊灭蚊措施,因为蚊子叮咬了未出现症状的感染者之后也能把登革热传播给其他人。
Q6
日常居家灭蚊不可少,应该怎么做?
清积水。“翻盆倒罐”清除室内外闲置容器和花盆底托等无用积水,种养水生植物应勤换水洗瓶,杜绝蚊虫滋生。
灭蚊虫。安装纱窗、纱门、蚊帐等用具,室内使用蚊香、灭蚊气雾剂、电蚊拍等驱蚊灭蚊。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63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