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转型升级,氮肥产业迈好由大变强第一步

 

2012年以来,随着我国尿素产能的逐步扩大,行业产能过剩的情况愈发突出,去产能意识不断增强。随着化肥行业的优惠政策全面取消,氮肥企业的运营成本也在逐年上升,行业也曾一度陷入低潮。但氮肥产业始终以服务“三农”为主要目标,牢记社会责任,为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三连丰”打下了坚实基础,不断推进产能优化工作,始终以绿色为引领,鼓励和促进发展先进技术,努力减少“三废”排放和节能降碳,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优惠政策取消,行业迈向市场化



近10年来,尿素的产能变化最能直观反映氮肥产业的发展。整体来看,2012—2022年,我国尿素产能明显呈现出先升高再下降的趋势,2015年产能达到8604万吨的峰值,随后开始逐步降低,并连续7年保持下降,2022年的尿素产能已经降至7056万吨,已低于2012年的7130万吨水平,相较于2015年的峰值下降了1548万吨。


2012—2022年尿素产能变化情况


众所周知,肥料是一种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改革开放初期,国家为确保粮食产量,提高肥料自给率,给予了化肥行业一系列的优惠措施,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扩大产能。在政策呵护下,国内尿素产能迅速增加,2005年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氮肥生产国,2010年行业产能过剩的情况开始凸显。随着“十三五”规划的到来,化肥行业走上去产能道路,行业优惠项目纷纷取消,关税调整、取消优惠电价、复征增值税,我国尿素行业的市场化进程也随之加快。


2016年,化肥行业优惠电价被完全取消,化肥企业成本再次增加,对于传统尿素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但从产能数据上分析,优惠政策的取消对于淘汰落后产能起到了明显的催化作用。同时,化肥优惠电价的全部取消也标志着尿素行业开始摆脱对政策的依赖,逐步迈向完全市场化的道路。


2019年8月,尿素期货在郑州商品交易所上市交易,成为国内首个化肥类期货品种,这一交易方式的转变也充分显示出尿素这一产品逐步符合大宗产品的特征,标志着尿素行业彻底走上了市场化的道路。


价格方面,以国内主产区出厂价格为例,从2013年到2016年尿素整体呈现下滑趋势,由2012年最高点的2400元/吨一路下滑至2016年7月底的1176元/吨,价差超过1200元/吨。由于供应过剩较为严重,以及农业需求疲软,氮肥市场一直表现不佳,价格连续低位徘徊也加速了落后产能的退出。直到2020年,由于疫情蔓延,严重影响全球化肥供需格局,氮肥价格也随之一路上涨,最高涨至3090元/吨,伴随国家一系列煤炭价格管控措施的出台,尿素价格才开始出现回落。


落后产能退出,优质产能占比提升



尿素因其制备的原料不同可划分为煤头尿素、气头尿素。煤头尿素又可分为固定床、气流床和流化床三类工艺,其中流化床技术发展较慢,成功实现工业化应用的不多,因此国内煤制尿素工艺多为固定床和气流床。固定床工艺以无烟煤为原料,代表地区如山西晋城,气流床工艺多以烟煤为原料,气流床工艺中又以水煤浆技术最为常见,代表企业有华鲁恒升、心连心等。


对比国内尿素不同的生产工艺,气流床工艺的水煤浆技术是目前尿素生产成本最低的技术,固定床技术和天然气制尿素成本略高。此外,固定床工艺环保性较差,其煤气化工艺复杂、耗电量大。相比之下,气流床水煤浆和航天炉生产优势明显,单耗低、污染小,使这部分企业在价格下跌和环保检查中抗风险能力较强;对于气头装置而言,在每年的12月份至次年的3月份,均会因保障冬季供暖而减少工业天然气的供应,气头尿素装置往往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限产。



通过对比2017年和2021年的尿素产能数据,不难发现,以无烟煤为原料的产能占比明显减少,从50%降至33.12%,降幅超过16个百分点;以烟煤、褐煤为原料的产能占比明显提升,由24%升至39.58%,增幅超过15个百分点;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尿素产能基本稳定。这也体现出了2017年至2021年间,国内尿素装置产能下降的同时,过剩的落后产能正在逐步被优质产能替代。以2020年8月河南省下发《关于2020年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的通知》为例,其中明确提到了关于固定床间歇式煤气化工艺的尿素装置退出计划。


有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在全国百余家尿素企业中,产能达到100万吨及以上的企业有19家,其产能占比达到48%,行业集中度明显提升。所以整体来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尿素产业原料结构优化调整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


出口数量下降,尿素供需趋于平衡



2012—2015年,我国氮肥产品出口量一直保持增长态势,当时,出口市场已经成为缓解国内淡季市场压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一个重要途径。2012—2015年,我国累计出口尿素总量达到5610.38万吨,其中2014—2015年出口量达到1350万吨以上,创历史新高。在2014年前后,我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尿素出口国,尿素出口量占到全球尿素贸易总量的30%左右。但实际上,那个阶段也是国内氮肥行业亏损最为严重的阶段。



业内人士表示,快速增长的产能导致尿素供应严重过剩,企业不得不借助出口泄压,即便是在与国内生产成本之间形成倒挂的情况下。因此在2015年之前,我国虽然是全球第一大尿素出口国,但价格却处于全球洼地,出口渠道仅是国内尿素行业的“泄压阀”。


直到2016年,国内尿素行业进入去产能的关键时期,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尿素出口量为887万吨,同比下降35.48%,与此同时,我国尿素的出口价格开始出现回升。这也就标志着从2016年开始,我国氮肥行业开始在国际市场寻回话语权,出口不再以数量为导向,而更侧重利益导向。


近几年,国内氮肥产能基本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尿素供需基本平衡。2021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能源价格暴涨引起了化工品价格的飙升,打破了市场原本的运行轨迹。2021年10月15日起,化肥出口需要经过法检程序,国内化肥出口受限,国际化肥价格迅速上扬,与国内化肥价格的差距进一步拉大。站在前所未有的机遇面前,国内氮肥行业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放弃出口市场,舍弃更高的利润空间,力保国内市场需求,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打下了坚实基础,尽显企业责任和社会担当。


盈利水平提升,行业走出低谷



2014年是氮肥行业亏损最严重的一年,由于尿素市场极度低迷,企业大面积亏损,行业经济运行极其困难。据统计,2014年我国氮肥行业主营业务收入为2616.7亿元,同比下降6.2%;行业亏损56.6亿元,2014年氮肥行业共有企业331个,其中亏损企业156个,同比增长23个;企业亏损额129.6亿元,同比增长106.7%,行业亏损面达到47.1%。


近年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际市场供求关系极度紧张,能源化工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经济逐渐恢复,下游需求持续向上,加之国际能源价格逐渐上涨,助推部分化工产品市场景气度提升,产品价格呈高位运行状态。随着整体化工行业被推向风口,国内氮肥行业也开始扭亏为盈。


根据百川盈孚提供的尿素行业毛利走势图可以发现,2017—2020年,我国尿素行业大部分时间维持微利运行,甚至有3次触及成本线,最高毛利在400元/吨左右。直到2021年,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的背景下,基础化工原料供应受限,化工品行业逆势而上,国内氮肥企业乘东风搭快车,打出一场翻身仗,创出了多年未有的业绩,九成以上的氮肥生产企业均实现了净利润翻倍。


经过艰难的转型升级,氮肥行业终于走出低谷,但是对于氮肥企业而言,未来还将受到能源价格波动和供需矛盾等因素的持续影响,在国家严格落实能耗“双控”、严限“两高”项目和“双碳”政策的背景下,我国氮肥行业可能还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总的来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氮肥产业经历了完全市场化的洗礼和去产能的阵痛之后,转型升级迈出了可喜步伐,逐步由做大向做强转变,并正朝着行业高质量绿色发展迈进。(表格数据由百川盈孚提供,《中国农资》记者统计)


编辑 | 炼 晨

主管 | 魏 萌

监制 | 阴剑锋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64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