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有机种植:亩产13000斤萝卜,不是梦!

 

有机好吃不减产

锄禾网特别报道

近日,车河社区传来消息,当地旱作有机农作物喜获丰收!在朱安妮等国内有机专家的指导下,当地的旱作有机农业取得突破:

相比往年,当地今年遭遇了夏季干旱,玉米出苗后,一个多月没有下雨,因此村民原本对产量的预期并不高。

在朱安妮等住家的技术指导下,应用生物菌肥拌种方法,加上政府扶持有农业发放的生物有机肥做底肥,旱作有机玉米的亩产量普遍在400公斤到500公斤之间,这样的产量似乎不很高。先说明一下什么是旱作作物,就是“一肥到底”,不再追肥,也不浇水,全靠天降雨水了。遇上了夏旱,这样的产量是让种植者喜出望外的。

另外,当地的有机旱作萝卜亩产正在收获,初步估计亩产普遍在13000斤,个头大的萝卜达到10斤,有机萝卜批发价2元一斤,除去有机肥、人工、土地等成本,每亩收益超过1万元。

其他有机农作物,除了西红柿之外,黄瓜、冬瓜、南瓜、西葫芦、茄子、芹菜、秋葵,鲜食玉米产量都有所提高。车河社区可以取得好收成,从技术上讲,坚持改良土壤,连续四年的有机种植,在提高土壤有机质上下功夫;其二,请有机种植专家指导,巧用精用微生物菌肥,将传统农业与现代科学技术结合是很重要的。

有机农业在干旱之年取得这样的收获,也让国内有机农业从业者看到了新的希望。

车河有机社区,怎么这么厉害?

很多朋友可能没有听说过车河社区,但是在有机农业圈,车河社区可谓大名鼎鼎。

车河国际有机农业论坛已经连续举办四届,每届论坛都会吸引众多国内外的有机农业、生态环境知名专家学者参加。在一个小小的山村,连续四年举办国际性有机农业论坛,车河论坛国内外尚属首例。

中国农业大学的一个教授工作站就建立在车河社区的村子里,工作站的负责人胡跃高教授,是有机社区、有机农业设计和实践的积极推动者。

车河社区位于大同市灵丘县南山有机农业园区东部,隶属红石塄乡,包括上车河与下车河两个行政村,东临觉山寺,西接太白巍山,南连桃花溶洞风景区。社区户籍人口182人,版图面积27平方公里,耕地1213亩。

近年来,山西大同一直致力于发展有机旱作农业,当地紧紧抓住大同市被列入北方农牧交错带核心区这一有利契机,瞄准打造京津冀都市圈农产品供给基地的目标,按照有机生产、有机生活、有机生态相统一,一二三产业相融合的总体要求,规划建设了平型关国家有机农业公园,建设完成了车河有机社区。

该社区采取“有机农业+美丽乡村建设+生态旅游”的模式,通过发展特色农业、生态旅游等沟域经济,走出了一条脱贫攻坚和就地城镇化的新路。

这是发展有机农业上的一次成功尝试,已经成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渠道,成为推进全域化旅游、美丽乡村建设和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载体。从一个村子开始做有机农业,是为了试点成功,逐步推广到一个乡域、一个县域。

有机不减产,是怎么做到的?

说到有机农业,大部分人的印象是这样的:产品是健康的、绿色的,但是产量肯定会下降。

但是,面对这样的说法,国内有机农业方面的专家朱安妮有不同看法:有机可以做到好吃不减产。

朱安妮坚信有机种植并不会减产。她认为,植物生长有内因和外因两大条件。内因指种子的基因潜力,是优良品种和产量保证;外因是植物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条件。

产量的限制因素包括:土壤、养分、水分、大气、温度、光照、酸碱度、生长空间、时间、病害、虫害、草害、田间管理、设施等等。

当选用的种子确定之后,其它相关的外部条件又分为不可控客观条件与人为可控条件,综合起来是相当复杂的关系。朱安妮人为,可以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如将所有相关因子中的最基本的因子提炼出来,就是:土壤、植物、肥料三者之间的“铁三角关系”。

有机农业肥料的投入首先是不可以使用对土壤有伤害的物质,其次也不能放弃对植物生长养分临界期具有速效性的肥料的投入。所以替代化学肥料速效性的肥料便成为了有机种植中产量的关键因子。经过一些专家三十多年的研究,朱安妮坚持用生物氮肥替代氮素化肥的应用,做到了有机好吃不减产。

现在在全国,不仅有许多有机种植实践者、专家都可以做到有机种植既能保证品质,还能保证产量和提高产量,也有越来越多的农民也可以掌握现代科学有机种植技术,车河有机社区的实践又一次证明了这一点。

(特别感谢朱安妮老师对本文的指导)

来源:锄禾网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64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