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在17件金饰中寻找失落的黄金国,这个没有文字的古国有什么秘密

 

在16世纪的西班牙及欧洲地区,流传着这么一个传说,有一个“黄金国”,那里会定期举行一个宗教仪式,即“黄金国”国王会在自己的全身涂满金粉,然后到山中的圣湖中洗净,再将珍贵的黄金和宝石投入湖中献给神灵。

西班牙人在“黄金国”传说的诱惑下入侵美洲大陆,征服了安第斯文明的巅峰时代印加帝国,使其成为失落的古代文明。

在1.5万年前,来自亚洲的狩猎者穿越白令海峡来到这片神奇的土地。经过远古时期、成长时期、区域发展时期和列国时期的漫长发展,这里的人民最终创建了印加帝国。安第斯文明发展到极盛。

在首都博物馆《秘境:秘鲁安第斯文明探源》展上,最吸引人的要算各种黄金艺术品。

总重2公斤的奢华皇金冠,是哪位超级VIP才拥有佩戴的特权呢?

大约在公元750至1375年间,西坎文化在秘鲁的兰巴耶克谷繁荣发展着。这是一个非常浮华的民族,上流社会的人喜欢穿束腰宽松外衣,戴手套,佩戴金子制成的饰品。他们还喜欢佩戴华丽的羽毛头饰。西坎人制造出了抛光的黑陶器和镶嵌着绿松石的黄金制品。

西坎社会对金属格外青睐,从考古中能看出,不同的金属是识别社会地位的标志。平民只能获得砷青铜,地位较低的贵族则可以使用金银铜合金,只有上层贵族才可以使用包括高纯度黄金在内的所有金属。西坎文化最高等级的贵族们会用大量金片制成头饰、耳饰、手套和胫骨套等饰品来装饰全身,通过金属华美的金色来显示他们的财富和力量。西坎金器的制作工艺非常高超,除了能通过锤揲制成各种图案精美异常的器物和装饰,西坎工匠还能制作出厚度仅为0.1毫米的金箔,用来包裹陶器使之看起来金光熠熠。

展厅里这件金光闪闪的男性贵族祭祀头饰,属于西坎文化时期的某个统治者,是古代秘鲁流传至今最大和最精美的一件金属装饰品,呈现出古代南美黄金技艺的巅峰状态。总重量达2公斤,高度连同附着的真实鸟类羽毛超过1米高,宽为0.6米。想象一下,西坎皇家贵族戴着这件头饰,身上佩戴着各种黄金饰品,坐在轿辇上游行。

下面的面具由一整块金片制成,中间塑造的鼻子形状逼真,看不到一处人为压痕。面具两端的耳朵上装饰有直径10厘米的18k金耳饰。

中心元素为一只蝙蝠,每只眼睛都由一块琥珀和一片穿孔绿松石原片制成。从蝙蝠的两对尖牙之间伸出的长舌还可以晃动。蝙蝠是皇家权力的象征物,根植于神圣的自然力中。

上半部分顶部装饰着可自由活动的羽毛和金挂饰,在光线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凸显出统治者行使权力时无比神圣的效果。红色朱砂(硫化汞)覆盖了面具正面的大部分区域,象征着人类血液或者一种重要的生命力量,这种力量可以将逝者召唤回来。面具的眼睛用深棕色的湖泊和祖母绿珠子代表,镶嵌在一块表现人眼白色巩膜的银板上。面具的外观与西坎神的面貌极其相同,西坎神是西坎宗教中地位最高、无所不能的神。西坎人认为这件面具的佩戴者具有神圣的权力和权威,并具有与神灵沟通的能力。

这件头饰出土于瓦卡德罗洛神庙北侧一座12米的竖穴墓中,属于一位40至50岁的男性贵族,该头饰由不同纯度的金制成:包括面具、蝙蝠头型的额饰、蝙蝠头后的圆柱形头冠,以及装饰有90根金羽毛的弧形头饰。在金羽毛的背面曾装饰过真的鸟类羽毛,据学者推测,可能为金刚鹦鹉的羽毛。这种羽毛明亮而鲜艳,有黄、绿、蓝、红等颜色。

金刚鹦鹉羽毛扇

拍摄于巴西伊瓜苏鸟园

在古代美洲人的眼中,金的柔软、玉的光泽、羽毛的艳丽——这些由珍贵金属和其他因色彩和光泽而受人珍视的材质所锻造出的物件,并非是一种美的装饰,而是被创造者和使用者赋予了神圣权力的具体象征。

和男性贵族祭祀头饰一同出土的,还有四件形制相同的金头饰,它们都悬挂着对称的鸟形金片,但尺寸稍有差别。由于呈现出不同的磨损程度,可能表面它们分属于不同女性所有。

圆柱形黄金王冠

在发掘瓦卡德罗洛神庙遗址的墓葬时,出土了一个长方形的篮子,里面装着五副金冠。这件展品是其中一件。据学者推测,不同的金冠会在不同的场合使用。从工艺上来看,金冠一部分镂空的小孔非常规整,呈直线型排列,另一部分的小孔则分布有些不均匀,可能是出自不同技术水平的工匠之手。

大号黄金耳饰

这件展品同样来自瓦卡德罗洛神庙遗址,此外,该墓葬还发现五对18k金耳饰。

这个的感觉和男性贵族祭祀头饰上的耳饰是不是很像?

据推测,西坎贵族会在不同场合使用不同的耳饰,这件耳饰的直径约为10厘米,中间部分由金丝编织的精美花纹和许多小金珠组成,这些金珠在不使用焊接工艺的情况下手工连接到耳饰上。外层的圆轮经过了高度抛光,这件耳饰都是通过将背面的圆柱插入耳洞的方式佩戴的。

金耳饰(一对)

瓦卡德罗洛神庙遗址出土,贵族入墓时所佩戴。

几何纹金片上衣

这件金片上衣曾被缝制在一件纺织的衣物上(现已不存),金片被锤揲成棋盘状,一些小方格内有十字纹设计。

锤揲工艺金颈饰

这款颈饰体现西坎文化精湛的黄金制作工艺。在一排抽象化的鸟类形象正下方是一名站立的西坎贵族,两手各握一根权杖。在他的两侧分别有一排背对背的人物侧面跪立形象,并且手持物品。整件饰品由一整块金片制成。

祭祀金杯

这是一个祭祀用的敞口金杯,以锤揲工艺刻画了一位具有猫科动物特征的西坎神,并突出了锋利的尖牙。此杯是将一块金片固定在“芯桩”上,用锤子锤揲而成。其独特之处在于,只有将杯内的液体倾倒出来并倒置时,神的头部才会正立展示。因此人们推测它所盛放的液体(如玉米酒或人牲的血液),必须在祭祀中倾倒出来或饮用完毕以满足神灵,但真正的原因还是一个谜。

海菊蛤壳纹金杯

西坎文化的金匠制作了许多有不同装饰图案的细高杯,这便是其中一个。在杯子的上半部分可以看到凸起的海菊蛤贝壳纹,杯子下半部分的纹饰刻画了一位贵族人物,手持钻石尖端的权杖。在古代安第斯地区,最晚从公元前几世纪的查文文化时期开始,来自赤道附近的太平洋海菊蛤已经成为水和女性的重要特征,同时也在祭祀神灵的仪式上使用。

蟾蜍与西坎神头像金杯

这件金杯由一整片圆形金片精心锤揲制成,杯身上塑造了西坎神以及与之相伴的蟾蜍。在西坎人居住的秘鲁北部沿海地区,夏季的到来标志着降雨的开始。当大雨降临时,冬眠于地下洞穴中的蟾蜍会突然蜂拥而出,这种现象很可能被视为生命之水延续的象征。

蜘蛛与蛛卵形状黄金首饰

从查文时代开始,各种安第斯文化都曾对蜘蛛进行过描绘。这件黄金首饰呈现的是一只蟹蛛科的雌性蜘蛛,这种蜘蛛会主动捕猎,而不是利用蛛网诱捕昆虫。这件器物展现了西坎文化工匠高高超的写实功力,它准确地刻画出了蜘蛛的眼睛、腿和口器(用于咬合和注射毒素),且在不使用焊接技术的情况下,将蜘蛛腿及8个微小的球形卵囊与身体连接在一起,可见工匠技艺之高超。对卵囊的细致描绘反映了西坎人对母性和生育能力的关注。

在西坎文化中,男性和女性贵族都会佩戴项链,这些项链通常是由黄金或半宝石制成,如绿松石、方钠石(蓝色)、天河石(绿蓝色)、石英、紫水晶和琥珀。

这条绿松石项链由小颗的绿松石珠子和中空的金珠穿孔串成。三个由金片制成的小头像悬挂在珠串下方。

安第斯山地区的第一个帝国——瓦里帝国

瓦里文明大约在公元700年前后于秘鲁南部高原兴起,统治安第斯山脉地区,直到公元1000年左右,稍早于西坎文化,几乎可以说是同一时期的群雄并起。

在看过上文西坎文化中的耳饰,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耳饰的体积普遍较大,直径往往达几厘米。这是因为当地人将大耳朵视为美丽、高贵的象征,耳洞的大小标志着其地位的高低。穿耳孔是每一个皇家贵族男子在成年仪式上都要经历的一道考验。他们用金针在耳朵上穿出一个硕大的孔洞,并佩戴上代表成年的巨大金耳饰,此后金耳饰的重量还会不断加码,日复一日,耳孔越来越大,竟然能容纳桔子般大小的圆环状耳饰。这样的耳朵令初次见面的西班牙人惊呼“阿雷洪人”,意思是“大耳朵”。说实话看着这些有些“巨大”的耳饰,我的耳朵都觉得莫名有点疼。

这件金银耳饰可能属于瓦里帝国贵族。耳饰由上下两部分组成,分布采用了金、银两种材质粘合而成。

耳饰内有金属的小物件,能在行走或者摇晃时,发出“铛铛”的声音。由于使用不同材质,在光线照射下,会折射出金、银两种色彩。该耳饰出土于“瓦尔梅城堡”的墓葬,年代可追溯到公元600至800年,被发现时,耳饰背面的圆柱套在一只被拉伸开的耳垂上,佩戴这种耳饰可能是瓦里帝国贵族表明自己身份的做法。

莫切文化:古典文化盛开的花朵

2000年前,一个神秘而又鲜为人知的民族主宰着秘鲁的北部沿岸。他们在沙漠中建造起宏伟的金字塔,其规模完全可以同古埃及的大金字塔媲美。这个民族被称为“莫切”。莫切文化在西坎文化之前,是南美洲较早掌握铜器铸造工艺的文化,莫切文化的金属工匠技艺精湛,富有创新精神,制作了大量精致的装饰品。公元6世纪,莫切终于发展为沿海区域最强势的文化,被誉为安第斯“古典文化盛开的花朵”。

据神话相传,莫切文化的后期,纳拉姆普的十二个孙子掌管着这片土地,直到其中一个受到女巫的召唤,移动了一尊他本不该触动的女神石像。这也为莫切文化带来了毁灭性灾难—暴雨和洪水。在这之后,纳拉姆普带领勇士们来到如今秘鲁的兰巴耶克地区,建立了西坎文明。

响铃金饰

这件响铃金饰可佩戴在腰间使用。它由整片圆形金片对折而成,形成半圆形。位于中心的神被称为“斩首者”,他一手拿着战俘首级,另一手拿着刀。装饰眼睛和耳朵的镶嵌物已丢失。边缘的8个球体内包含金属或石块之类的小型坚硬物体,每当摇动响铃时,会发出响亮的声音。

金头饰

这件头饰由片状金银铜合金制成,可能用来装饰莫切统治者王冠的正面。头饰上有一个头戴巨型新月形头饰的圆形人脸,两侧各有一个神话中的“月亮龙”,具有猫科动物的头,鸟冠形背和长尾。整个装饰品可能象征着月亮。这件金饰也是此次展览的标志性logo。

武士纹金耳饰

这对黄金耳饰图案相同且互为镜像,图案上的战士一手拿着战旗,另一只手拿着圆形的盾牌和一对飞镖。耳饰以圆片装饰边缘。两枚耳饰都施有朱砂彩绘。

事实上,安第斯冶金工业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至公元前1000年的早期,金块被捶打后制成装饰品。如果我们再往前追溯,就要从安第斯文化之母——查文文化说起。

安第斯文明的根基——查文文化

公元前1400年—公元前200年的查文文化,被称为安第斯文化之母,因考古学家发现于秘鲁北部山区的宏伟宗教遗址“查文德万塔神庙”而得名。查文人第一次完成了安第斯山地区众多地方性文化的统一,奠定了安第斯文明的根基。

查文人已经非常熟练的掌握了冶金技术。这件金箔尺寸较大,体现了当时已经对凸纹雕刻(压花)技术的掌握。可能是某位宗教领袖王冠的部件,最初被卷成圆筒状缝在纺织品或编织品上。

查文文化对黄金饰品拥有非凡的想象力,既不是逼真的写实作品,也不完全是抽象的艺术精神。融合了人与动物、自然与超自然,灵魂与身体组合的特点,形成一个神秘、独特的想象世界。

所以金箔的纹饰上表现了三个超自然生物形象:中间站着一个类似人的图案,手中持物、嘴露尖牙,脚似利爪、身体上突出的肢体弯曲,是各种权力和神圣符号的组合;两侧超自然生物的图案同样是力量和神圣的象征。

契穆王国

公元10世纪左右,西坎文化逐渐被契穆王国所取代。契穆的控制范围北到今秘鲁与厄瓜多尔之间的边境,南到利马附近。在其统治区域内,农业发达,人口众多,各种技艺特别是冶金技术精良,到14世纪后半叶,契穆王国彻底征服西坎并称霸沿海地区,成为同时期在高地地区逐步扩张的印加帝国的强劲对手。然而在契穆扩张的后期,位于秘鲁南部高地库斯科地区的印加人,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壮大自身的实力。15世纪末,印加人建立的帝国吞并了契穆王国,成为在美洲大陆由印第安人建立的最大规模的政治体系。

锤揲工艺银杯

这个银杯的装饰图案反映了契穆人乘着弯月形的芦苇船,手里握着竹制的船桨,出外捕鱼的情形。直到今天,这种渔船依然还能看到,可容纳一或两人,以及捕鱼的工具。由此可以看出,渔业对于沿海地区各民族的重要性。

1532年西班牙人来到南美洲,印加帝国在最辉煌的阶段戛然而止,印加帝国就此走上了覆灭的命运,留给世人不尽的感慨和疑惑。

吉氆(pǔ)

印加帝国是南美洲古代文明的集大成者,但始终没有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文字,他们依靠吉氆来统计物品的数量和记录事件。

吉氆与我国古代结绳记事相似,在印加帝国之前已经出现,印加时期得到广泛使用。这种结绳只有专门的吉氆掌管者才能明白,随着西班牙人对印加人的控制,读取吉氆的能力逐渐消失。现在遗留下来的绳结成了无法解开之谜。

在英国作家V.S.奈保尔的《失落的黄金国》书中有这样一句话,“留下来的只有人,他们的过去无法在任何一本历史书里找到。”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65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