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喇叭型到圆形,从玦到黄金,聊聊长城沿线耳饰的多端变化
审美,是没一个人所具有的一个标准,同样,审美也分为大众审美、个人审美,什么是大众审美呢?顾名思义,大众审美,就是大多数人都喜欢,认为美的事物,诸如一些装饰品,或者是工艺品,又或者是价格昂贵的古董等等,而个人审美,多用于人与人心中的第一想法,审美观的不同,从而,造成了不同人眼中,不同的自己。
审美的概念,自从人有了智慧,就开始出现在了人的身上,它是时代的产物,更是发展的必然结果,早在新石器时代,人类的审美观念,就已经初步的体现出来,为什么这么说呢?
在后世出土的,关于新石器时代的装饰品,诸如绿玛、瑙骨骼等,都是经过加工而成的,从而可以看出,那个时期的人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好,什么不好,加工物件能够让物件变得更美,带在自己身上,能够满足人们的虚荣感,同样,在青铜时代的时候,青铜器做出的精美首饰,装饰品,也受到了人们的喜爱,更有着无数的青铜装饰品,一步一步从古代开始发展至今,成为了时代的瑰宝。
一·用现今的研究看初期耳饰变化
目前,我国出土的装饰品,大多数都是耳饰,而耳饰大多数都是北方地区,在青铜器盛行的时代,政权形成了两极分化,以长城为界,一部分处于长城外围,一部分处于长城内部,也就是北方的游牧政权,和中原政权,商代的青铜饰品,大多数处于殷商的河南地区,也就导致了对青铜耳饰文化的专业性研究较少。
1、美玉,与黄金暗示游牧与农耕
针对于北方地区,和中原地区所出土的饰品进行分析,以及讨论,其材质不同,形状不同,得出的结论是,北方与中原地区装饰品的材质不同,主要是取决于游牧文明与中原文明的不同,早在我国古代,北方地区一直都是游牧民族所占据的区域,游牧民族在马背上长大,性格骁勇善战,而中原政权则是一直以中原地区为主,从而,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成为了鲜明的对比,针对两种文化的不同,对耳饰也进行了详细而深入研究,从而在,北方青铜器产生到鼎盛阶段,也反映了北方与中原地区的耳饰,从最初的萌芽,到发展,再到鼎盛的阶段。
2、初期耳饰类型
初期,北方的耳环类型,可以分为以下几种,首先是喇叭型,它的做法为:铜丝绕成圆形 、椭圆形或U形,一端较尖,一端呈喇叭口式。第二种是整体弯成圆形:相比于喇叭型,它较为不同的是,主要特点为喇叭口呈网形,较尖的一端插入喇叭口中。第三种为:整体呈U型,喇叭 口呈椭圆形,喇叭与另一端基本平行。第四种为喇叭口椭圆形。耳饰初期的形状变化中,这几种占据了主要的形式,甚至很长的一段时间都未改变过,同样,也暗示了北方游牧民族耳饰的萌芽,产生、发展及鼎盛,再到衰落,与人的审美变化息息相关。
二·从喇叭到弹簧再到单环后有圆形、椭圆等耳饰形制的缓慢发展
另外,商代晚期的朱开沟文化,所出土的装饰品,大多数也为喇叭口,外形也是喇叭形状,并且上端有凸起。
1、喇叭到弹簧
这两种形式不同的是,喇叭口式的饰品,在喇叭口处的装饰呈兽首状,有少部分呈实心的喇叭状,这种的类型大多数为采集品,装饰品较少。第二种是弹簧式,为铜丝或金丝绕两匝以上,两端较尖,或一端较尖,最后是绕成数圈,每圈直径相当,但较为松散。
2、单环到圆形
同样,对于形状也分为六种形式,分别为:第一种为单环式耳环,为铜丝,铜条或铜片卷曲而成,两端分开、交错。加工方法比较简单,第二种为圆形或椭圆形单环式,形式为一端尖、一端钝,或者是两端皆尖或皆钝的。两端或分开,或交接、交错。 制作方式。第三种为椭圆形样式为两端扭呈心形。第四种为中间略宽扁,第五种为两端垂直延伸。第六种为两件单环相套。
3、圆与椭圆
同样,经过以上几种饰品的形状、方面,也经历了从圆到椭圆的样式转变,分别为1、单环式 ,形状为一端卷成小环状 ,2、一端宽扁或两端宽扁。3、一段宽扁,两端分开或者交错。 4、整体呈椭圆形 ,5、整体呈圆形 。
4、钩式到交错钩式
钩式到交错钩式的发展,分为五种:1、上端呈钩状,2、两端宽扁,基本皆为网形 ,分开式 、连接式 、交错式。3、圆形,4、臂钏式,与两端砸廓的臂钏同,两端分开所见者 也多为金质 ,5、交错的臂钏式。
5、丰富型
针对后世所出土的形状,数量对比,可分为六种,分别为:1、耳坠,这一饰品样式较多,2、琵琶形耳坠,材质大多数为金,且上端为钩状,下端为扇形 3、一根铜丝 ,上端先卷成弹簧式环 ,下 端扭 结成尖帽状坠。4、一根金属丝或条,上端先弯成钩状 ,以下卷曲成单环或弹簧式环。
6、金属质地
最简单的制作方法,为金属丝或条,上下绕成8字形双环编成银耳坠,形状或大或小,双环型 :1、上端为单环或多重环形,下端垂或焊接有金属球、环等。多出土于西北等地,2、上端为金属质地的环,下端缀仃松石,玛瑙质地的缀饰,3,叶形耳坠 ,上端存柯穿孑,叶面装饰仃叶脉 状纹饰。4,车轮状耳环。
三·长城沿线各类耳饰的溯源
耳饰的发展,从喇叭型,到圆形,再从简单到复杂,材质也最开始的玉玦发展到黄金,这代表了人们的审美逐渐完善,以及饰物文化的起源,变迁,发展
1、喇叭型耳饰源流
喇叭形,还是是最开始流行的款式,主要分布于金溪,新疆地区,以及西北地区,是当时北方有牧民族最为时髦的一种饰品形式,主要流传于北方,像南方或是中原地区,大多数都不以接受,甚至较为抗拒,即便是北方,也只是在燕山南部地区受欢迎,佩戴的人较多,从而可以看出,这类饰品在人们的心中产生了极大的两极分化。
2、弹簧型溯源
其次是弹簧型,主要分布于哈密天山北路,以及我国的青海地区,是如今弹簧的雏形,那个时期的人们,就已经有能力及工艺来锻造出弹簧了,只是在那个时期弹簧的作用并不是做弹力,建筑用,也并不是用弹簧应用于现代的领域,甚至可以说全都不同,而是弹簧型的耳饰,用于人们的装饰,再者,从二者的外形也不尽相同,如今的弹簧,它的长度足有七八个匝圈,个别的弹簧甚至能够到双位数,而那个时候的耳环大概是用铜丝烧成匝圈,大概三圈左右,就已经达到极限了,可技术虽然不成熟,作为一个装饰品已经够了,即便是不太精美,粗糙一些,可在那个时期依旧是领先于世界很早很早,是不可多得的艺术。
3、黄金云形状溯源
而形制的变化也从玉,变成了黄金,最后盛行的黄金云形,而是它的产地、材料等,皆是黄金,主要集中在今山西、陕西,按照历史的地域划分,大多数是集中在商代晚期及周代初期,同时,也反映出了,在商代末年,商王朝的影响力已经逐渐,也能够看出,商王朝北方的几个国家,同商王朝的关系,到底是名存实亡,文化斗争十分激烈,矛盾空前严重。
四·长城沿线耳饰变化的原因
长城,自古以来就是中原地区政权,抗击北方游牧民族的必要根据地,以及天然屏障,长城就像是一条线一样,南边是小农经济,北边是游牧经济,一条长城的两边,显得是十分的格格不入,颇为不同,同样,长城也是北方地区游牧民文明,以及中原文明形成的黄金与美玉的分隔线,长城,并不是秦始皇修建的,而是修缮的,在战国时期,出去秦国之外,赵国的军事实力是最为强大的,就是因为他长期与北方游牧民族,匈奴战斗,我国最早的长城,也是七国之中,位于北边的赵国和燕国练手建造的。
位于长城南岸,中原地区的汉族政权,偏爱美玉,而游牧民族则是偏爱于青铜器、黄金等,这与民族的风俗习惯不无关系,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原文明就已经将美玉奉为珍贵的东西,历史上有这样的一个典故,它的发生,就是围绕着一块传世美玉展开的,这就是完璧归赵,而那块美玉,自然也就是和氏璧了。
相传,在战国时期,赵国所出土的美玉和氏璧出世,这样的一块稀世珍宝,引来了秦国的觊觎,此时的秦国十分强大,赵国虽然经过胡服骑射变得强大,可相比于秦国还是差了不止一筹,在蔺相如的努力下,和氏璧回到了赵国,然而,却终究没能逃过历史的轮回,后来秦国灭赵国之后,将这块美玉收入其中。
秦始皇嬴政完成了中原大地的统一,将这块美玉,制作成一块传国玉玺,希望能将它传千世世,万世,而后,汉朝也一直以这块玉玺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经过了这一一个个故事。
可以看出,中原政权对于玉器的喜爱,而无论是史料记载,还是电视中,北方游牧民族,一些匈奴,或是其他游牧民族,最喜欢的东西便是用青铜雕成的图滕,诸如狼、虎、豹等等。
1、文化交融
第一,是文化交融,在中原地区,也就是中原文明,一直以来都是以玉为美,人们对玉,有着超乎寻常的喜欢,在中原地区发掘的古墓中,向玉器、玛瑙等等,都数不胜数,他们的价值同黄金一样珍贵,而他们的变化,大概就是属于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融合,导致唐朝以后文化交融的现象,中原人喜汉服,胡人开始玩弄汉朝的小玩意儿。
2、国民青睐
第二点,则是国民的青睐,国民的喜欢,如同商周夏时期青铜器的经济一样,这个时期,人们对美玉十分喜欢,且将玉作为最珍贵的东西,因为玉的外表,玲珑剔透,让人心旷神怡,文化的影响是没有国界的,在北方长城,那条所谓的文化上的美玉与黄金的文化,交界线,已经逐渐地,被各种文化以及各种势力,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个时期,在北方的游牧民族也开始流行金玉结合的耳坠,而中原地区的农耕文明,也出现了黄金吊坠的身影,这一切都预示着,中原地区与游牧民族的文化交融,是从玉器开始的。
3、经济方式转变
最后一点,可以概括为,是经济方式的转变,早在商末,周初还是奴隶制的时期时,就已经有了玉,可是人们根本见不着,因为太过于稀少了实在,这个时期的生产力,相比于后世的封建制国家是不能比的,打个比方,分封制的影响都知道,那个时期的周王朝也不是傻子,那他为什么还依然要实行分封制呢?
这就是因为周王朝的实力不够,没有过多的人,去进行郡县制管理他诸侯,并且那个时期因为生产力低下,国家的大部分地区都是荒地,至于北方的游牧民族,那个时候还仅仅是比茹毛饮血,强了一点,而后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此时,各诸侯国经过改革,已经逐渐变得强大起来,加之生产力的发展,整个中原政权,都在稳步的进步者,国家有了进步,自然也就带动了长城北边的进步,使得无论是由游牧民族还是中原政权,他们的经济方式不断地转变增长,最终奠定并推动了耳饰文化的发展以及普及。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66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