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作物营养知识系列——氮肥的作用与分类

 

众所周知,氮是作物生长所需的十六种必须元素之一,是作物需要量最多、含量最高的营养元素之一。氮肥也是在农业生产中应用最早的肥料,对于作物产量的提高发挥了重大的作用。然而,生产中也因认识不到位或使用不当而造成一定的损失,如过量施用,容易造成徒长和贪青晚熟;碱性土壤大量施用铵态氮肥,既容易造成氨挥发,又容易使植物细胞的氨增加而引起毒害。所以我们有必要就氮肥重新认识一下。

一、氮肥的作用

氮对作物生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植物体内氨基酸的组成部分、是构成蛋白质的成分,也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起决定作用的叶绿素的组成部分。氮还能帮助作物分殖,施用氮肥不仅能提高农产品的产量,还能提高农产品的质量。

二、可吸收利用的氮肥形态及特点

作物主要吸收铵态氮、硝态氮、酰胺态氮,少量吸收其他低分子态的有机氮,如氨基酸、核苷酸。与之相对应的氮肥分别是铵态氮肥、硝态氮肥和酰胺态氮肥、氨基酸肥4种类型。

(一)铵态氮肥: 肥料中的氮素以铵(或氨)形态存在的,就是铵态氮肥,如双泰克稳定性氮肥、碳酸氢铵、液氨等。它们有以下共性:

1、易溶于水:铵态氮肥都易溶于水,并能产生铵离子及相应的阴离子,作物能直接吸收利用,属于速效性养分,因此宜作追肥施用。

2、能被土壤胶粒吸附:铵态氮肥中的铵离子与土壤胶粒上已有的阳离子进行交换后,可吸附在土壤胶粒上,成为交换态养分。铵离子被吸附后,移动性小,不易流失,可逐步供给作物吸收利用。因此,铵态氮肥的肥效期长。既可作基肥,也可作追肥施用。

3、碱性条件下易分解:铵态氮肥遇碱性物质会分解,分解后释放出氨气而挥发损失。因此,铵态氮肥的贮存、运输和施用过程中都应该注意防止氨的挥发损失。

4、在土壤中能转化:在通气良好的土壤中,铵态氮肥可进行硝化作用,转变为硝态氮,增加氮在土壤中的移动性,便于作物吸收,同时也易造成氮素的损失。

5、高浓度铵态氮对作物容易产生毒害且过量铵态氮对钙、镁、钾的吸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二)硝态氮肥: 肥料中的氮素以硝酸根离子形态存在的叫硝态氮肥。如狮马硝酸铵钙、聚能钙镁、硝酸钾等。其特点如下:

1、易溶于水:溶于水产生硝酸离子,易被作物吸收,是速效性氮肥。

2、不能被土壤吸附:硝态氮肥施入土壤中,不能被土壤胶体吸附,易随水移动而引起硝酸根的淋失,降低肥效。

3、易进行反硝化而损失:在土壤黏重通气不良的情况下,施入土壤的硝态氮肥可进行反硝化作用,形成作物不能利用的氧化氮气体或氮气而脱氮损失。


4、易燃易爆:多数硝态氮肥吸湿性强,吸湿潮解后结块,易受热分解放出氨气,易燃易爆,在贮存、运输和施用中应注意防潮和安全,不要和易燃物一起存放。

5、对作物吸收钙、镁、钾等养分无抑制作用。


  硝态氮肥可适用于多种土壤与作物,特别是适宜旱作地区施用,对棉、烟、果、菜等经济作物尤为适用。但硝态氮用于水稻田的效果不如铵态氮好,主要原因是硝态氮移动性大,氮素易随水进入水稻田的还原层,在还原层中进行返硝化作用,把硝态氮还原成氮气或氧化氮气逸出水面而挥发损失。硝态氮肥宜作追肥,一般不宜作基肥和种肥,因其吸湿性强,会影响种子萌芽和幼苗生长,故不能和碱性肥料混合施用,以防氨气的挥发。

(三)酰胺态氮肥:肥料中的氮以酰胺基形式存在的,或在分解过程中产生酰胺基的氮肥叫酰胺态氮肥。如双泰克N45、石灰氮等。它们所含的酰胺态氮,一般需经过土壤微生物的作用,转为铵态氮之后,再供作物吸收。

(四)氨基酸肥:氨基酸肥料是以植物氨基酸作为基质,利用其巨大的表面活性和吸附保持能力,加入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氮、磷、钾、铁、铜、锰、锌、铝、硼等),经过赘合和络合形成的有机、无机复合物。这种肥料既能保持大量元素的缓慢释放和充分利用,也能保证微量元素的稳效和长效。具有增强植物呼吸作用,改善植物氧化还原过程,促进植物的新陈代谢的良好作用。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70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