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他们给流浪猫狗喂食打针做手术,是小动物“保护神”
家住鼓楼区三牌楼和会街的韩女士虽然退休了,却只去过两天内必须返回的风景点,因为不能跑远。一年365天,每天早晨和傍晚,她都要提上大包小包来到附近几个小区转悠,寻找那些饥渴的身影。与这个城市里的很多动物保护人士一样,最近10年里她救助并照料了多少只流浪狗和猫,自己也说不清。
扬子晚报记者 董婉愉
退休人员韩女士
每天定时给流浪猫狗喂食,还带猫雏打免疫针
每天下午4:00,是韩女士给周围四五处流浪猫狗喂食的时间。6日下午,她在路上捡到一只刚刚出生、奄奄一息的猫雏,当晚就去宠物医院给它打防疫针,并洗澡消毒。在给其他猫狗喂食前,韩女士先给这只猫雏用药:在猫的耳道抹上消炎药,点进眼药水,再将维生素拌在猫果冻里让它吃。现在,它正安全地呆在笼子里,等候韩女士联系好的人来收养。
转过街角,是和会街与中山北路交界处一溜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老房子。可能是听见韩女士的脚步和说话声,顷刻间,大大小小七八只猫出现在墙头。之间韩女士端水、放猫粮,给这里刚出生的三只小猫放上可口的罐头及鸭肝来改善伙食。“这个院子我进不去,每天就站在墙角下喂它们,每天它们都会准点等着。”
记者随韩女士去和会街143号院,那里还有几只流浪猫。一只身上依稀可见累累伤痕的白猫,见到生人怯怯地等在角落里,韩女士把猫粮和鸭肝送过去。院落里的几只猫都躲在角落里吃,尽量避开人群。韩女士说,这些流浪猫普遍警惕,只吃食而不与人亲近,因此无法去帮它们消毒、做绝育手术。
正在路旁休息的环卫工樊大姐跟了过来:“哎呀,这些小猫多亏了她,不然都饿死了。”樊大姐在这条街上做了6年保洁,每天早晚都看见韩女士提着食物过来。
“每一只流浪动物,先前经历过什么我们无法知道,它们内心的恐惧也难以想象。”韩女士的丈夫蔡先生也请了假陪记者走访。
83岁梁老太太
收留猫狗互相陪伴,十多年送出去上百只猫
记者一行来到和会街115号大院,这也是一个老旧小区,但院里的猫和狗们情况大不一样,因为有一位老人常年照看,它们也算是有主人的。梁老太太今年83岁了,老伴去世多年,她一个人住在小区,子女们住得远平时不常来看望,流浪动物就是老人最好的陪伴。
在两幢楼相邻的一个拐角,老人请人搭了一个批篷,在热心邻居支持下,买来各种大小不一的“狗屋”和“猫屋”,她每天除了吃饭上楼回家,业余时间全在这里。猫屋内外干净整洁,小动物们明显对于见到记者也不感到惧怕。“退休工资不到3000块,只能买点最基本的粗粮,改善伙食和为它们看病、打针,就要靠小韩他们了。”
被称为“大黄”“二黄”的两只橘猫,漂亮富态,见到韩女士来有点激动。这是她去年在三牌楼大街从汽车轮下连续两天捡回来的。小猫当时弱不禁风,也像对待那只猫雏一样去打绝育针,放在梁老太太这里。老人说,有些邻居熟人知道她在收留流浪猫,就来领回去收养,这是他们最愿意看到的事。十多年间,有上百只猫都被人收养了。
小狗“馒头”与“小黑”的故事》》》
主人去世后,它不肯离开“家”
小狗“馒头”见到蔡先生忍不住开心欢叫起来,每天下午4:00后,它就蹲在单元楼梯口等候。蔡先生拿出鸭肝放在它的碗里,摩挲着“馒头”的头与它“寒暄”几句,在起身去给猫们喂食时,“馒头”不叫了,眼里流露出难舍的神情。“每天到来与告别都是常态,我俩都习惯了。”蔡先生讲述了“馒头”的身世:“馒头”原来的主人是位高龄老人,几年前去世后,家属把“馒头”扔了,屋主也换了人。但没几天,它又辗转找回来。于是,蔡先生给它在原先住家的楼梯过道铺了一张小床,夫妇俩轮流来给它喂食。馒头已经15岁了,每天清早都会跑到菜场,在里面转悠寻找,接着来到街道卫生服务中心门口坐着等候,因为这些地方都是原来的主人每天要去的。
主人离去,它日夜守候等主人
和会街上世纪80年代改造为商业街,一家家店面起起落落,十几岁的小狗“小黑”也是“见证者”之一。远远听见蔡先生的声音,小黑从暗处扑奔近前,在蔡先生的抚摸下躺倒露出肚皮,一道伤口显露出来。“它是十几年前一家美容院的小姑娘买来的,几年后生意不景气,店面易主,原主人没地方养,新主人不喜欢狗,‘小黑’就开始流浪。”蔡先生说,好在周围邻居都是老朋友,东家喂一口西家喂一口。小黑也不肯离开,日夜守候在店面门口等主人。
“每一个生命都有情感,都值得尊重。我们喜欢小动物,认为有义务尽己所能去保护它们。”蔡先生说,这也是他们这么多年选择这样做的原因。
市民声音
无相关部门负责接纳流浪动物
唯有自己全心投入付出
看护照料流浪动物,是一份付出,更是一种责任。记者了解到,无论是韩女士、王女士还是梁老太太等,他们的收入并不高,但每月用在小动物身上仅食物一项的花费就超过两千元。而如果再给他们做手术、看医生,那就更难以估算。
记者了解到,韩女士和蔡先生夫妇俩每年投入在猫狗方面的费用在两三万元,梁老太太几乎把一半退休工资用上,和会街上一家知名的水饺店主,每年花费10万元…… “我们的付出与由责任带来的快乐相比,是微不足道的。”蔡先生说,正是因为很多人遗弃虐待小动物,造成其大量流浪,对城市的有序管理也形成压力。目前并没有一个政府或社会相关部门出面接纳流浪动物,唯有自己全心投入付出。
有人说,人们对待动物的态度,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这个国家的文明程度。而最令蔡先生他们难过的,无非是自己多年看护的猫和狗们被一些人偷掠了去,最后上了餐桌,这是最令人难过的。
南京另一位收养30多只猫和狗的黄女士说:照料流浪小动物,压力很大程度上还来自邻居,很多邻居抱怨它们影响了环境。“所以我们并不愿意报道,但希望借此唤起这个城市的文明行为,也希望促成中国动物保护法早日出台。我最大的希望就是找一块郊区农场,有个几亩地建一个流浪动物爱心园,让市民们把收留的流浪动物集中在这里,让动物们有一个自由活动的空间。”
关爱流浪动物的人,你们不孤单
记者了解到,关爱流浪动物的爱心人士其实并不孤独,社会上还有不少单位和个人都在为帮助流浪猫狗而默默付出。
在鼓楼区某机关食堂十几张餐桌上,每天都可以看到挂着牌子的小篮:“亲,请将吃不完肉类、鱼类、以及千张结、素鸡等放在此内,流浪的狗、猫在期待。”每天中午,该单位几位动物保护人士会及时收集筐内食物,送到流浪狗、猫较多的公园、废旧的厂区。
南京土壤研究所家属院有3只流浪狗,在后山一角艰苦度日,几名爱心人士每天轮流值班,为它们送去食物。他们有的住下关,有的住中山门,有的已经退休,有的还在上班。不幸的是,几年后这几只流浪狗没有逃脱狗贩子的毒手,被用麻药麻倒后抓走。55岁的王女士收养了十几只流浪狗,因厂区宿舍不便收养,他在六合租了个农家院落,让这些狗们安家。不少好心人把捡到的狗送过去,那里目前有50多只狗。王女士身上穿的衣服都是别人捐赠的,为了这些狗狗,她不买衣服不吃好的。
这是家庭条件稍好的国家一级歌手赵先生,他最多时收养了50几只猫。他家里为流浪猫敞开大门,但却被猫贩子不停抓走。赵先生心痛不已:猫虽然长得很健壮,可逃不脱毒手!
57岁的鲁先生收养了18只狗,每天烧几大锅饭和骨头来喂它们,每天为了让它们都能溜溜弯,他轮留将其带出去运动,每天忙到近12:00才能休息。
58岁的赵女士患癌症近十年,但不影响她收养48只狗、18只猫,并且每天还定时投喂外面无法收养的猫,救助动物的义举给了她健康的动力。
52岁的黄女士收养了30多只猫和3只流浪狗,每天还在4个点投放食物,每月购买猫粮、狗粮费近2000元,仅为猫做绝育就花了万余元。
图片由扬子晚报记者 刘浏、新华报业视觉中心记者 宋宁 摄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74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