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非遗魅力】传统皮具工艺+现代审美,他让皮具贴进生活

 

肖砚杰今年41岁,他是渭城区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馒头皮具手工制作工艺传承人。这门手艺在他的家族已经传承四代,他在继承的基础上,用8年的时间发展创新,使传统工艺特色与现代审美结合,设计制作出更贴近生活实用的皮具产品。

【非遗魅力】馒头皮艺肖研杰:匠心雕琢传承技艺,创新融合推广皮艺

受父辈影响爱上皮艺制作后,辞职创办工作室

近日,华商报记者在位于渭城区中山街街道南阳街的馒头皮艺工作室见到了正在忙碌肖砚杰,小小的工作室里,陈列着他的制作工具以及用皮革制成的各类作品,“这是腰带、这是仙人掌、这是与葫芦结合制成的包……”肖砚杰一件一件详细的介绍。

“在祖辈之前,我家里人就从事皮革加工熟皮的工艺,到我祖辈就开始制作简单实用的皮革制品了,直到我父辈,虽然传统的土法制皮逐渐消失,但由于皮革加工水平提高,可以获得更易制作的皮革原材料,这使得用传统工艺制作各类皮革制品更加便捷”肖砚杰说。

肖砚杰告诉记者,一件皮具的制作工序大致为设计、选料、打版、裁切、缝制、处理边缘等,这些工序从小便在他的脑海里,“可以说我是看我爷爷、父亲做皮具长大的,但都是当作爱好去做”,直到8年前,他决定将这门制作工艺当成事业,让更多人了解这门制作工艺,于是便辞职开办了工作室。

传统制作工艺与机器制作相互补充,制作产品无数

8年间,他做了无数件产品,种类涉及表带、手环、钱包、背包等,“最满意的作品永远是下一件”,为此,他除了精进皮革制作技术外,还学习美术、雕刻、烙画等,与皮革进行互动结合,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同时,为传统皮革制品注入新的活力。

肖砚杰告诉记者,当下他制作手工皮具时,在材料的选用上,主要使用传统工艺植鞣革,“这是因为它保留了牛背上的褶皱和纹理”;在工艺上,尽量保留传统的裁剪方式,用自制的工具对皮料进行开料,皮革的边缘化处理上,仍使用传统的水封边、打磨、火烧等处理方式,继承经久耐用的传统……除了适应当下生活所选择的近代工艺外,每个步骤尽量保留传统,“这样制作出的产品,随着使用时间越长,越光滑,越有复古和怀旧感,历久弥新”。

在机器制作皮具成为主流的当下,似乎纯手工这门工艺慢慢会被淘汰,但肖砚杰表示,“手工费时而且对技术要求比较高,而机器永远都达不到手工的这般精细,但这两者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补充的”。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他自创办工作室之初就教授皮具制作工艺,至今已教授近千人体验。未来他将继续坚持传承这门技艺,“只要有人愿意学习,我会尽自己所能去教授”,除此之外,他还想将这门技艺推广出去。

华商报记者 陈永辉 编辑 牛佩瑶 张敏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77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