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狄民族发明的鲜虞刀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诞生了很多少数民族,有些少数民族在很短的时间里就销声匿迹,有些少数民族则存在着成百上千年。
不过大多数民族经过各种变幻后,直到今天依然存在着;但是总有一些民族即使曾经建立过国家,她依然被历史长河所冲刷掉,留给世人的只是只言片语的记载。
白狄,就是这样的一个少数民族,她在春秋时期还留下过一种当时特有的钱币-刀币(鲜虞刀)
白狄族的发展
1,白狄族的起源
作为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少数民族之一,在春秋初期主要生活区域是古雍州北部(今陕北一带),在国学经典和历史典籍-《左传》中有过最初的文字记载。
虽然有文字记载,但是白狄一族还没有完全形成一个独立的族群部落,充其量就是一个氏族。后来发展至公元前550年,秦国对于少数民族的态度极不友好,甚至各种打压,逼着包括白狄在内的少数民族难以在原地继续生活。
就在这时,晋国实行了与秦国恰恰相反的和平友好政策,其实只是表面现象,最后白狄一族往东迁徙,定居在现今的石家庄一带。
这时的白狄依然可以称之为白狄族,也可以说是白狄族真正的起源,这时他们已经拥有四个氏族,分别是鲜虞氏、肥氏、鼓氏、仇由氏。
2,成立自己的国家
其实早在西周时期,白狄一族与西周的下属诸侯国之一的刑国发生了多次战乱,白狄一族是为了扩张,而刑国是为了捍卫西周政权。
根据史料记载白狄一族多次被邢国击溃,不过发展至春秋初期,周王室衰微,连邢国也一样实力严重下降,在公元前652年春,白狄族抓住机会进攻邢国,把刑国的君主给杀的亡命天涯。
第二年白狄一族接着又侵略另一个弱小的诸侯国-卫国,很快卫国君主被白狄一族所杀,后来是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凭着齐国的影响力号召宋、曹两国再加上邢、卫两国的残余兵力,向白狄一族发起反击,最终击败白狄一族,帮助邢、卫两国进行了复国。
鉴于白狄一族的侵略性,发展至春秋中期,白狄一族与晋国发生了军事碰撞,而晋国采取的是逐个击破、慢慢蚕食的策略,因此在后来的军事行动中,先后干掉鼓氏、肥氏、仇由氏。
于公元前530年,晋国主将荀吴向鲜虞氏借道,进入鼓氏一族的核心城市昔阳(今河北省晋县西),但由于鼓氏一族顽强抵抗,导致这次军事行动没有完成目标,鼓氏一族依然存在。
因此在同一年时间里晋国改变战略,晋国发兵灭掉了肥氏一族,并且俘肥氏首领绵皋,肥氏族地归为晋国。
又在第二年,晋国君主获得重要情报,得知鲜虞氏一族空虚,还是安排荀吴为主将率领晋国大军进攻,击破鲜虞氏的核心城市-中人城(今河北唐县西北峭岭),但是鲜虞氏并没有被灭。
荀吴率晋军在公元前527年,再次进攻白狄鼓氏,最后终于灭掉鼓氏。而没有被灭的白狄鲜虞氏在公元前507年,鲜虞找到进攻晋国的机会,发动进攻,最后是大败晋军。
鲜虞氏对晋国的大胜,让鲜虞氏有了足够的底气,于是在公元前506年,鲜虞氏在中人城(今河北唐县西北粟山)建立自己的国家,因中人城里面有座山,所以称之为“中山”,这就是中山国第一次出现在历史长河中。
根据《左传》的记载:公元前506年,晋国不甘心前一年的大败,一心筹备进攻鲜虞氏,后来在公元前505年和504年这两年间,两次进攻中山国,都是以胜利告终。
不过后来又因为晋国发生内讧,中山国得以有继续发展壮大的机会,在公元前494年,中山国与齐、鲁、卫共同征战晋国,战后中山国获得晋国的棘蒲城。
公元前489年,因为晋大夫荀寅叛逃中山国,晋国大夫赵鞅率领大军进攻中山国,这一次把中山国彻底打垮,就连历史资料典籍上都没有记载后续中山国如何。
一直到公元前381年左右,中山国再次重现,建都灵寿(今河北省平山县),但是在公元前296年又被赵国所灭,至此不再有中山国。
何谓鲜虞刀
所谓鲜虞刀,在此并不只是说“刀”,也是在说当时白狄鲜虞氏所使用的钱币-刀币。在白狄鲜虞氏建立的中山国国内,一直都是以“刀币”为主要货币,因为是鲜虞氏制造和发行的,所以称之为“鲜虞刀”。
而鲜虞刀其实也叫春秋鲜虞大尖首刀,尖首刀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刀形钱币,白狄的大尖首刀在以往的历史记载中几乎没有资料显示,直到清朝的嘉庆、道光年间,才被人们所认知和重视。
这个鲜虞刀是中国先秦货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此刀币很像削刀,所以刀币的形式也是大小、曲直不一,背面的铭文也是没有定制。
这类刀币主要是在春秋中后期流通,大体区域即如今的河北中部滹沱河流域一带以及白狄族所建立的国家。又因为白狄族中鲜虞氏和鲜虞氏所建立的中山国实力最强、名声最响、影响最大,因此才称之为鲜虞刀。
为什么会诞生刀币
刀币的诞生,源于“削”,这是春秋战国时期重要的鱼猎工具。“削”是一种凹刃、背弧、柄的末端有环的小刀,可以用来剖切、削割牲畜、野兽、水鱼、家禽。
因此刀币,在春秋时期是属于比较广泛使用的钱币之一,甚至可以说是春秋时期三大货币之一。
刀币的出现是因为自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对于新的货币形式应该如何没有明确的判断,但是总有人突发奇想,又符合当时人们的需求,即仿制生产工具当钱币使用。
在今天的河南、山西、陕西一带是中国古代早期的华夏文明地区,农耕生产方式是这一带华夏文明重要的生产方式,于是耕地的铲子被做成了铸币的形状。
例如“空首布”这款钱币,就是在农忙时可用于农业生产,闲暇购物时可以用于商品交易。因此受生产方式和生产工具的影响,包括这些工具所生产的物品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所以直接影响铸币的方向。
因此刀币的出现也是同样的背景因素,刀币最早出现在渔猎为生的区域,因为渔猎为生的区域所用的重要生产工具之一“刀”。
今天的山东、河北一带在春秋战国时期则是早期的东夷文明地区,渔猎是这一带区域人们生活中十分重要的生产方式,于是渔猎用的刀具被做成铸币的形状。
刀币的演变
刀币,它是金属制品,主要由刀首、刀身、刀柄、刀环四个部分组成,其中刀币的首部外形很像一个三角形,刀币的刀身和刀柄的外形是两个大小相近的长方形,刀环的外形则是圆的。
而刀币的背面也有很多区分,它又分为折背、直背、弧背,刀首还有尖首、平首的区分。
在春秋的中前期,燕国以及在她附近的白狄等少数民族的聚居生活的地方,都是以制造的“削”作为日常生活中重要生产用具,其中所用的一款工具-铜削,此削外形是与刀币最接近的,因此也是最早出现的刀币形式。
后来发展到春秋晚期和战国早期,位于中国东部地区的齐国,因为该国拥有大量的盐地和大量需要渔猎为生的百姓,所以在齐国也开始铸造刀币,又被称为“齐刀”。
齐刀的体型比较大,而且它的铸造工艺极为精良,就连刀币上的文字都工整秀丽。随着时间的流逝,社会的不断发展,为了适应需要,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流行的刀币开始发生变化,特别是刀币的形制也一直发生变化。
例如刀首与刀背之间的夹角,由锐角变为钝角,即刀尖越来越钝,越来越平直,刀身也从上宽下窄,逐渐变为平行。
刀柄背面的纹饰原本一直是两条直线,后来也逐渐改为刀币面为二条直线,而刀币背面则是一条直线,甚至后来没有直线。而刀环则先是圆形后又变成椭圆。包括刀币上的铭文的多少也是不断地发生改变。
同时因为刀币铸造地区的不同,长相也不相同,最终形成了“燕刀”、“齐刀”、“赵刀”为主要形式的刀币,而鲜虞刀从当时整体的影响来说,只是区域性的刀币。总之,刀币的发展并不是鲜虞氏,还有春秋时期的其他很多国家都在发展。
总而言之,鲜虞刀的出现和发展,是整个社会生产方式的延伸和生活方式的发展而诞生!不过后来为了适应人们的生活需要,刀币从带有轻易伤人的特性逐渐变成没有开钝的金属制品,从可以生产工具两用变成只是拥有货币的功能。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8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