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想将智能手表做成一台腕上手机,它能成功吗?
「小米要做的不是一个大型手环,而是手腕上的小型智能智能手机。」
早在小米手表正式发布前,雷军就通过微博明确了它的产品目标,并希望和市面上其它 Android 智能手表划分界限。
可以进行独立通话、联网,并通过应用商店下载 App;集成小爱同学;也拥有各种常见的运动、健康监测功能,基本就是你在小米手表上看到的核心卖点。
这也是小米第一次以官方身份进军智能手表市场。在推出了 4 代手环类产品,领跑了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之后,它也有理由将手表放在一个更关键的位置上。
似曾相识的外观设计
打开产品包装盒,将小米手表戴在左腕上,你会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既视感。
这种既视感来源于它的外观。关键不在于正方形的表盘,因为像 Fitbit Versa 2 也采取了同样的矩形屏幕,不选圆形,目的都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屏幕空间,也方便用户触控操作」。
说白了,这是一个功能驱动的设计选择,自然会与圆形表盘这样的传统认知相违背。
但如果再加上右侧的旋钮和按键,小米手表的样子就很难让人不联想到苹果 Apple Watch 了。在应用页面转动这个旋钮,你的手指还能感受到十分熟悉的震动反馈。
对于这个设计,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看法。这就像我们看到了一台正脸和 iPhone X 长得很像的手机,有人说这就是「拿来主义」然后嗤之以鼻;有人也说,当一个产品品类找到了它的最优解形态后,拥抱这种设计选择,远比另辟蹊径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
能肯定的是,小米不会是唯一一个「借鉴」这个设计的厂商。
深究细节,你还是能发现小米手表的一些不同之处。比如它只是在屏幕玻璃部分采用了四曲面的设计,而外围一圈的中框则是平面的,不像 Apple Watch 有着圆润的过度,整体看起来更显方正、硬朗。
将手表翻至背面,你还会看到一个正方形的凸起,除了正中央用于测量心率的传感器外,还有 4 个连接充电器的金属触点。
这次小米手表采用了专用的充电座,所以表身上并不会有 USB 接口。官方称能实现 34 小时的综合续航力。
不过,小米手表的表带拆卸起来不算轻松,你需要用指甲掰开连接处的小卡扣,指甲较短可能就得借助其它工具。其中标准版的表带选用了氟橡胶材质,触感类似于 Apple Watch 的运动型表带,而小米手表尊享版使用则是不锈钢表带。
为了做独立手表,小米定制了一个 MIUI 手表系统
如果说你戴着小米手表,还能靠外观让人误以为是一块 Apple Watch,那么当你点亮屏幕后,两者基本就没什么关系了。
长按右侧按钮开机后,你会在屏幕上看到「MI」的标志,然后是「WearOS」字样。这次小米手表采用一个定制化的 MIUI 手表系统,它基于 Google 的 WearOS 为底层,并对交互界面做了一些修改。
最开始配对时,我在一台小米 MIX2 下载了「小米穿戴」以及「WearOS」的 App,然后与手表进行蓝牙连接,此时「小米穿戴」也会录入你的出生年月、身高和体重等信息。
跟 Apple Watch 一样,小米手表的不少前期设置还是离不开手机端。我试着让手表连接 Wi-Fi,但输入密码这一步就要切到手机上操作(手表上可以呼出九宫格键盘但真的太小了)。
还有像第一次开启米家、Keep 和滴滴打车,也需要先切到手机端进行授权。
但在这之后,你基本不需要再打开手机了,这也是小米手表反复强调的「独立性」。
第一,小米手表将大部分设置项都放在了手表端上,比如屏幕的显示模式、表盘模块,调整字体大小以及各种连接操作等,这些你都无法在手机端应用中找到。
至于「小米穿戴」的作用,则更多用于查看运动统计数据、管理 e-SIM 和公交门禁卡,初期设置完后,平时操作的机会并不多。
得益于高通最新一代的骁龙 Wear 3100 4G 芯片,这次小米手表可以在完全脱离手机的情况下实现打电话和联网的功能,但要先开通对应运营商的 e-SIM 服务。
目前,小米手表支持两种号码绑定方式,其中「一号双端」是手机端和手表端共用一个号码,共享同一个套餐;你也可以为手表申请独立的号码,让它完全成为你的「备用手机」。
这颗芯片也让小米手表获得了独立连接 WiFi 和蓝牙的能力。我试着拿一副 AirPods 耳机直接和手表连接,再打开手表端的 QQ 音乐应用,这样就能在脱离手机的情况下听歌了。
还有打电话,如果你不想在通话时被迫抬起手腕,把手表放到嘴边,也建议配合蓝牙耳机使用。
独立性的另一点体现在应用商店上。在 Android 阵营,小米手表应该都第一个引入本地应用商店的设备,这让用户可以在手表端直接下载、安装应用,启动时也很少会出现加载过慢的问题。
但这些第三方应用在手表上的体验就有些不敢恭维了。比如滴滴打车,我每次开启后都需要先等待数十秒来获取定位,速度远比手机上要慢;还有像微信和 QQ,其手表端的应用也做得十分粗糙,只能使用最基础的文字、语音聊天和付款码功能。
反而是小米自家的应用都做得不错,米家便是其中之一。
在手表端的米家 App 上,你可以浏览自己的全部智能家居设备,其中一部分还支持完整功能,比如开关空调伴侣,用旋钮调节灯泡亮度,或是切换扫地机器人、空气净化器的运行模式等,这种一次性的开关操作,体验就要比点开一个手机 App 要好得多。
同时,小米手表也内置了全功能的语音助手小爱同学,只要长按旋钮就能即时呼出,日常拿来解决查询天气、播放歌曲或是设定闹钟的需求也挺不错。
智能手表能做的事越来越多,但不是所有任务都适合它
在发布会前,小米团队曾演示过一个「用手表看 B 站视频」的功能,让不少人感到不解。
毕竟,大部分手表只拥有一块不到 2 英寸的屏幕,看小说,玩游戏,刷视频,这些平日里我们经常会碰上的休闲娱乐功能,大多都无法在手表上获得一个良好的体验。
在「手表该做什么事」这个问题上,苹果已经走过一次弯路。从最初大包大揽的时尚奢侈品,到之后侧重至运动健康领域,过去 4 年里 Apple Watch 的发展路径也能为很多新入场的品牌带来不少启示。
然而,在芯片性能进一步提升,点开应用已经不需要再盯着加载圈的今天,智能手表还能在接受通知,以及运动健康监测之外,找到什么高频次的使用场景?
这对厂商来说就成了一个取舍问题。
你能看到的是,目前苹果手表端 App Store 商店展示的大部分应用,基本都与健康、运动相关,要不就是计算器、喝水提醒、翻译和待办清单等工具型应用。
而苹果会开发一个手表端的应用商店,除了有独立性的考虑,更多是为了让手表不必再与手机进行频繁的数据互传,进一步提升应用的流畅度。
而在小米手表的应用商店中,你也会看到健身类的 Keep、咕咚,社交类的 QQ、微信,还有搜狗地图、喜马拉雅、QQ 音乐、支付宝、航旅纵横和滴答清单等近 20 款 App,它们同样没有脱离这个范围。
所以,哪怕是小米有意要扩展手表的使用场景,如果第三方开发商不作为,终究还是离不开通知接收器,或是运动健康配件的定位,自然也谈不上成为一台真正的智能手机。
搞清楚智能手表应该做什么,比想方设法让它什么都做更加重要。从这点来说,未来小米在引入新手表应用时,也不应该忽视实用性和使用场景的问题。
若是真要想找一个什么功能都有的智能手表,淘宝上还有很多可以拿来玩「吃鸡」的不知名产品,我显然不希望小米手表也采取类似的套路。
从手环到手表,小米手表是小米生态链的一次补足
今天小米正式公布了小米手表的价格,其中标准版为 1299 元,尊享版为 1999 元。
这仍然遵循着小米最擅长的性价比打法,即「提供与旗舰产品几乎同等的功能特性,再定一个更具竞争力的销售价格」。
从最初的手环,到现在的手表,小米选择进军一个新的品类市场,也是在补全自己的可穿戴设备产品线。
在此之前,小米手环系列已经迭代了 4 代,累计销量达到 6200 万只,基本每一款产品都拥有千万量级的用户。
但手环市场的增长空间也在放缓。按照研究机构 IDC 的说法,随着可穿戴设备市场的成熟,手环向手表的过渡已经成为一个必然趋势。对小米而言,如何让这些老用户能继续留在小米生态圈内?功能性更强的小米手表会是一个不错的理由。
另外,和 Apple Watch 不同的是,小米手表对于手机端没有强制需求,一定程度上也代表它能覆盖大部分的 Android 手机用户。
作为距离用户最近的设备类型,一块内置了小爱同学、米家等核心服务的智能手表,将作为小米生态链的入口,吸引其它品牌的潜在人群。察觉到这一动作的三星、华为等厂商,显然不会坐以待毙。
在竞争愈发激烈的手机市场里鏖战之余,小米一头扎进它熟悉而又陌生的手表市场,仍然不会太轻松。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81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