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扬琴:虽年幼,却如潺潺流水,不断释放着中华民族的气息

 

扬琴是使用及其广泛的世界性乐器,它的流行遍布亚洲、美洲、欧洲、非洲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

在不同国家,不同文化和经济背景下,扬琴的结构原理基本是相同或相似的,但扬琴的形制、音律、音阶、音色、演奏手法等方面,却各具特色。

由于扬琴的内容丰富,各个国家的扬琴发展都相对多彩。在扬琴原始资料严重匮乏的情况下,中外学者们在扬琴历史渊源及发展衍变的问题上,产生了许多迄今未决的议论,乐坛对此也是众说纷纭。

到现在为止,文献记载的最早的扬琴,是日本琉球人喜名盛昭所的《冲绳与中国艺能》。

书中描述:1663年,中国册封使臣张学札至琉球,在唱曲表演中就使用了扬琴,当时称为“瑶琴”。该书附录小禄里之子演奏扬琴的图片,穿的是明朝服装,手持琴竹(琴键)演奏,琴面为梯形,面板上有两条琴码及雕刻图案。

关于扬琴的起源,总结前人的文献资料后得出了三种可能性:

第一种是源于我国古乐器“筑”。“筑”出现于战国,是秦汉时期宫廷和民间的一种重要的击弦乐器。

在早期的史料中,关于“筑”的最知名的典故出于司马迁的《史记·刺客列传》。东汉刘熙在《释名》中有记载:“筑似筝而细颈,十三弦……以竹击之,筑,柲(bì)之也。”

1993 年,长沙出土的“五弦筑”,与扬琴比较,有四个共同点,都是木质琴身、琴弦、竹制演奏工具以及同属击弦乐器。但将二者深入比较和考证后发现,它们在形制上有很大差异。

据史料记载筑的形状应为长条形、细颈、有柄,扬琴的形状则为梯形。从演奏方式上说,筑是以右手持竹尺击弦发音,另一手在琴颈一端按弦;扬琴则是双手击弦,动作一致协调统一。

所以扬琴是由筑长期发展演变而来的说法,以目前的考究来看,缺乏太多实据,实在难以令人信服。

第二种是源于中亚,研究员周菁葆认为,扬琴是阿拉伯人的乐器,早就传入天山南北了,很可能是由新疆传入内地的,这个乐器被维吾尔人继承了下来。

由于新疆特殊的地理位置,理论上扬琴由中亚地区传入新疆的可能性是合理的。但如果说明末出现在广东沿海等地的扬琴也是由新疆开始传播而来的,则显得证据不足,缺乏史料的支持。

第三种是源于欧洲,明朝中后期,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进一步发展,海上交通的拓展,扬琴由海路传入广东沿海的各地,然后跟着民间戏曲、曲艺音乐的蓬勃发展遍及全国各地,这也是目前大多数的学术界人士所支持的一种说法。

不过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小众说法,认为扬琴的起源,还是由筑而来,不过是转了个圈。

国外扬琴基本定期时,中国处于汉朝、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这期间,中国与亚洲各国的海路、陆路相互之间的交流一直不断,贸易、文化的沟通加深,音乐也相应的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而筑作为战国和秦汉时期乐器中的重要一员,被传播西亚、中亚以及欧洲国家是完全有可能的。筑流入国外后,在经济文化的影响下,演奏、形制上都发生了变化,逐渐演变成为今日的扬琴。十六世纪又被传回故乡,以“洋琴”的称呼流行于世。这说法虽完全有可能,却没有确凿的文献记载和图像证据。

到了清朝,据光任、张汝霜缩写的《澳门记略》记载:“铜丝琴、削竹扣之、铮铮琮琮。”,从此开始把扬琴的击弦工具由外来的木制“琴槌”改为竹质的“琴竹”,这是形成扬琴民族化的重大变革之一,也是扬琴在我国的重大发展。

扬琴在早期传入我国时,长期普及在民间,扬琴的表演形式一直是为歌唱等伴奏。

至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城市发展畸形,经济增长缓慢,各地艺人走入城市。随着说唱音乐的发展和地方戏曲的兴起,传统扬琴表演艺术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成为伴奏乐队中的主要伴奏乐器之一。

“琴书”的发展尤为快速,因以扬琴为主要伴奏乐器而得名的还有云南扬琴、四川扬琴、广西文场、梅花大鼓等。

到了20世纪50年代,随着乐器的改革,扬琴得以继续发展,并出现了三个新品种:变音扬琴、十二平均律扬琴和电扬琴。

虽无法完全确定扬琴的起源,但它身上的中华民族气息却是无法掩盖的。在一部电影中其与古筝、琵琶、二胡等民族乐器一起演奏的音乐,简直精妙绝伦。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82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