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夏小金:一席经纬

 

来源:中国路桥新闻网

□全媒体记者 庄向娟 实习生 谢心一

桐屿街道春泽社区乡村记忆馆里,两台“席床”静静躺在一间陈列室里,上面还有半张没有织完的草席,像是未完待续的故事。在编织机的四周,依次放着种植席草的成套农具以及络麻纺织机械和一种名为“樾”的木制纺锤。这些物件摆放在一起,构筑了一幅叫人熟悉的画面,就好像遍布桐屿的席床又开始“嘭嘭”响了起来,家家户户都开始忙碌起来,趁着农闲发展副业。

夏小金是桐屿街道草席编织技艺的传承人,今年66岁,但在10多年前,也就是21世纪初,就已经不再编织草席了。“以前桐屿这一片,每一家都有席床,织出来的草席先是自己睡,剩余的拿到市场上去卖。”夏小金说。而如今,只有当有重要的客人来村里参观时,他才会被邀请到乡村记忆馆,现场表演草席编织技艺。

“可能螺洋和院桥那边,还有一两户在手工编织草席吧。”夏小金说。这门技艺,已经伴随着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渐渐淡出了视线。

种草伊始

织好一张草席,如果真要从头说起,那就得从种田开始。

编织草席的原料主要有两样。一是络麻,用来制作席筋。路桥的络麻俗名水络麻,早些年还有人在种植。络麻生长在水里,收割后浸洗加工成麻线。“在冰冷的水里,手撕络麻纤维,真的很疼。”夏小金说道。

二是席草,用来编织席面。席草又名灯芯草,古代又叫“蔺草”。在路桥,席草都是农历十月种下去,到来年五月收割。田里的席草呈绿色,茎秆直立,比人还高。割下来的时候,可以看到茎内充满海绵状的白色髓心,坚韧而富弹性。“每次收割后,要留下一些作为来年的草苗。”在夏小金的记忆里,这些消失于田野的事物依然熟悉。

席草收割后,先是放到一个深约一米的圆形土坑里,按长短分拣席草。然后在屋檐下、在树荫里、在空地上,三五成群的妇女用剖刀将每根席草剖为两片。这可是一门“技术活”,近两米的席草,直径也就两三毫米,用剖刀一剖为二,既要剖得均匀,又要剖得快。一群人在一起,摆好剖草的木板和凳子,动作娴熟,就如同在竞技竞速,场面蔚为壮观。

剖好的席草要在夏天的烈日下暴晒。晒席草是一项体力活,先将草丝的尾部捆住,扎成一束一束,然后用两手抓住草的根部用力撒开,将整捆草散成扇形,摊在地上。一排排、一列列,整齐有序,若百扇云集,摇动清风。

到了太阳落山时,男人们又要踩着滚烫的地面收席草。一边收一边拿着一束束席草在地面上用力摔打,抖去草衣,这道工序就叫“拍草衣”。然后要将草头上残留的东西去掉,一根根清理干净,这道工序也有个名字,叫“掰席稞”。

这种过程,要持续好几天。有些时候空气比较潮湿,就要洒些草木灰在上面,直至干透,以便更好地防霉、防虫。晒好的席草要在阴凉处放置起来,用油布盖住,以保持席草的新鲜色泽。

“最怕雷雨了。”夏小金说,“一旦遇到,就要奋力抢收,被雨打湿的席草会发黄发黑,编织出来的草席就只能贱卖了。”夏小金家有两亩地用来种席草,每年大概能收成3000斤席草,晒干后编成席子,差不多能做出500条成品,和全家人种田后富余的劳力大致相当。

席草收割时节完全可称为一个“季”,那时家家户户都是轮流晒席草,只因放眼望去皆是收割下来的席草,而晒席草的场地却只有那么多,得互相轮着来。

机杼声响

秋后的农闲,是编织草席最繁忙的季节,村里的家家户户天还没亮就开始操劳,“嘭嘭”的机杼声此起彼伏,直至深夜。全家动员,无论男女老少,都要为编织草席而忙碌起来。

编织草席的第一步是准备原料。先把席草浸湿,放置过夜。然后把制好的麻筋浸软,将其传到席床和席筘上。席床宽2米有余,高约1.5米,由四根大木头制作而成,方正结实。席床的席架多用椎木或桃木制作,但筘必须用材质细密、坚硬的青冈木制成。从左往右,整条筘上整齐地排列着92个洞眼。络麻制成的习筋从这里穿过,织席的时候,席筘上下翻转反复磨勒,质地不坚韧就经不起摩擦。而且,席筘必须有一定的重量,下压时才能形成下坠的惯性,如此,编织出的席子才会更加紧实、耐用。

“一根席筘大概有十多斤重。”夏小金说道。

然后就是正式开始编织席子。编席一般为两人一组,夫妻配合。丈夫坐在席床正面,负责提筘和压筘,妻子则坐在席床侧面,负责用席添添草。两人一添一压,配合默契。所谓的“席添”,是一根长长的竹条,一米长一点。每次添席草,要取一长一短两根席草,把其中一根的头部和另一根的尾部捏在一起,然后再捏住席添,用巧劲一甩,短的一根尾部就穿到了草席的另一头,再把长的一根的尾部和席添一起拉回来,如此重复操作,两根两根往上添,每添十根,再用席筘往下压一压。

“也可以一个人做的,就是在席筘上绑一根绳子,另一头套一个圈踩在脚上,添几根席草,松一脚绳筘,也能做,但是效率会低一点。”夏小金说。

“没什么技巧,不会甩过头,也不会甩不到。”夏小金说。在他的讲述里,凡是要靠反复练习掌握的技能,好像都没什么大不了的,“多做几下就会了。”只是这句“多做几下”,则不知要花多少时间才能练到娴熟。

数一数,如果一张席子以席筋为经,以席草为纬,经纬交错进行编制,则宽度为1.5米的草席,需要92条“经”和4000多条“纬”。每次插两根草,则约近10000根席草,10根席草压筘一次,则要压1000多次。因此,织好一张草席,差不多需要熟练工人一天的时间,这还不算全家人前期备料以及后续的工作时间。

草席织好后还要进行压平、修边和排席等工序。所谓修边,就是把编好后的毛边修剪干净。而所谓的“排席”,就是用手掌把编好后的草席往一个方向推,使席草和席草之间的缝隙更加紧密,让席子更加结实。最后,将露在外头的习筋打结扣牢,卷成筒状,一张草席才算编织完成。

编织过程有很多讲究的地方。首先是席筋的强度很重要,若是中间断了一根席筋,就得从头再来。同时,空气的湿度对草席的编织也有较大影响。空气太干燥,席草就会变脆,编织的时候容易断裂,从而影响席子的质量,也浪费材料。因此,编织席子最好赶在上午相对潮湿的时段。所以,要编出一张质量上乘的草席,就要起早贪黑,劳动强度可想而知。

片片席情

如今的大多数人,对于草席还有着鲜活的记忆。

盛夏时节,在露天的坪场上、草地上,或者是大树下,伴随此起彼伏的虫鸣声入睡,是许多人儿时的记忆。这时,一张草席就是一份安逸。

用手抚摸按压席草,其质地是海绵状的,具有良好的吸湿性和放湿性。当空气湿度较高时,无数气孔吸附湿气,草席就会让人觉得凉爽;当空气干燥时,海绵状的草芯又会释放出储存的水分,起到调节湿度的作用。草席的这种特性,特别适合对温差反应较大的老人和小孩。而且草席柔软的质地,也会给人以良好的舒适感。尤其是小孩在草席上尿湿后,席面也会很快渗透干燥,小孩子不容易着凉感冒。

因此,炎炎夏日,草席曾经是家家户户的必备之物。

据《黄岩县志》和《路桥志略》的记载,清光绪年间,桐屿曾出现一位心灵手巧的“草席女”,她所编织的草席一度成为国之贡品,献给慈禧太后,被册封为“草席娘娘”。到1933年,黄岩就有织席户1.1万户,从业人员达到1.8万人,年产席48万余席。

夏小金说,以前他们一家,每年可以编织草席约500张。原坐应村150多户,光他们村就能年产草席五六万张,更不要说加上周边村子的产量了。因此,草席一度是桐屿最重要的产业之一。

“草席一开始是国家统购统销的商品,年初由日杂公司发下席草,年末又由他们收回,一张1.2米宽草席分甲级、乙级,价格在一元二三角左右,那时种田一天的‘工资’是8分,因此要比种田好一点。”夏小金说。

后来,国家取消了对席草的统购统销,日杂公司变成了农工商下乡收购,席草价格逐渐升高。村民们开始摸索改变花样,如果是结婚用的席子,则加进一些红草、绿草,用料更足一些,席子更密一些,才能卖个好价钱。

后来,席子的价格慢慢提升,草席产业愈发兴旺。改革开放后,桐屿办起了草席交易市场,每年都能输出二三十万条。兴旺的草席编织业也引起了国外客商的注意。邻国日本有大量高质量“榻榻米”的需求,因此需要采购大量草席。他们带来新的草席品种,请当地人种植,编好草席后再运往海外销售,这也使得草席一度成为路桥重要的出口商品之一。

现在,手工草席已经成为稀缺品。一条一米八乘两米的草席,市场价格在三四百元左右。“但很费功夫,也很劳累,并不划算。”夏小金说。由于机器编织的兴起,手工草席编织受到了冲击,很快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

“后来,人们开始睡篾席、睡牛皮席,有了空调后,睡席梦思,现在又有了纸编的席子,草席已经越来越无人问津了。”夏小金说。前些年,他还会骑着电动三轮车,到周边的农村去兜售草席,一年也有三五万元的收入。而如今,这样的行商买卖对象,也被其他席类产品替代了。夏小金还说,估计也不会再卖了,毕竟年纪大了。

“等我们这批人都不做了,也就没有人会做手工草席了。”言语中,流露出几分不舍和遗憾。

记者手记:

古诗云:“迢迢霜夜里,蟋蟀鸣唧唧;独盖衣衫睡,茕然卧草席。” 据《四明郡志》记载,早在唐代,江南蔺草席已远销各地,距今有1000多年历史。宋元明各个朝代,江南蔺草席都已作为特产销往海外。到了清代,蔺草席生产达到鼎盛时期。

1954年,周恩来总理参加日内瓦会议时,特地带了40条蔺草席馈赠各国首脑,备受欢迎。当外国首脑们得知草席是用地上种出来的草手工编织成的,无不感到惊讶,更对中国草席编织的传统手工艺赞不绝口。

然而,天然草席也有其弱点,那就是容易生虫。每年夏天拿出来使用时,都要用滚烫的热毛巾将其擦拭一遍,再放到太阳底下晒得干透。一旦在使用过程中生了虫,也得按上述流程清理一遍。

每一次时代的前进,总伴随着一些手工技艺的归隐。在机器的隆隆声中,我们或许不该有过多的留恋,但即便如此,时代发展至今,仍有人喜欢睡草席。那温润干爽的触感,给人带来无法言语的愉悦。

一草一席,编织的是手艺,记录的是民俗,传承的是文化。一经一纬,一年一岁,这席草编织的技艺,是传承还是消散,流淌在心底,却难以成言语。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8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