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老手艺之修相机 万贯家财不如一技在身

 

黑色羽绒服、蓝色牛仔裤。3月22日,汉口铜人像前,一位着穿平常、个头中等的中年男子步履安祥的穿过广场,一头钻进街边门脸陈旧的“美真照相馆”。

“高师傅早上好!”听到招呼,他浅笑点头,脚步不停径直向里,穿过小门放下包,顺势坐在墙边写有“相机维修”的工作台前。高功佳,武汉城内的金牌相机维修师,小作坊都称不上的工作台,是他一辈子的坚守。

第一次见高功佳,谁都会惊讶:无学历、无背景,历经机械、电子、数码多次技术革新,从1984年入行至今得名“师尊”;连个正式招牌都没有的工作室,是光谷一上市公司的相机特约改装点,百度地图需要他改装后的相机成像;明明可以日进斗金,却执意“草根”路线,价格公道得令人意外。

接触之后你会发现,高师傅人淡如菊,他的人生观:万贯家财不如一技在身。在他眼中,技术不分高下,所谓技高于人,不过是熟能生巧而已。

学徒时代,没有专业相机维修,从电器修理起步,让高功佳觉得前途渺茫,恰逢远亲在黎黄陂路的国泰修相机,那是武汉唯一一家具有规模的特约维修点。“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虽然只学了半年,但师傅的这句话,让他受用了一辈子。

之后,他在照相馆打工,白天帮忙照相、做点小维修,晚上上夜校、以学带练。上世纪90年代初,面对进口的全新的电子相机,师傅们无解了。年轻的高功佳注意到,全城只有当时最潮的六渡桥百货公司有进口家电,商场的家电售后维修师傅最有机会接触新产品。为找机会“练手”,他请客吃饭交朋友,一个月,把电子、闪光灯等技术摸了个“门清”。

当国营企业消泯在时代大潮里,高功佳出师了。据称,最早在国泰维修的10个师傅,至今没有一人从事相机维修的营生。说到出名,则是10多年后某名牌数码相机爆发的“黑屏事件”。

据介绍,当时该系列产品凡遭遇此类故障,统一的维修方式就是花1000多元发单子到厂家更换数码板,高功佳一个月能接10多个单子,除去厂家费用,他每台机子赚两三百元。本来省力省心净赚的买卖,可他就是钻进了牛角尖,自费买了一台同款的新相机。开机琢磨一周后,他发现:是系统刷屏的问题,刷新芯片即可。业内传开之后,他几乎成了该系列产品的定点维修点。但于之顾客,省去厂家费用后,高师傅还是只收两三百元。

名声一炮打响。据说,从江汉路一带的影楼照相馆,到光谷的各家公司,相机几乎都是找高功佳修。很多摄影专家、摄影家协会会员也都只认他这块活招牌。但近10年来,他修相机的价格却一直走“草根”路线。他说:“我就凭我的技术和经验吧,能不换材料就不换,保持在最低价,不唬顾客。人嘛,名声比利益重要。”

采访中,正逢顾客进来。“镜头有点问题,麻烦您看看。”“这镜头哪里买的?”“临时坏了,在哈尔滨花了2000多元换的。”“上当了,类似的不出200元。不过没坏,处理一下也能用。”10分钟之后,“好了,你用用,不行再来。”“多少钱?”“算了,没什么毛病。”

在高功佳看来,技高于人不过就是熟能生巧。在他眼里,一些大牌相机设计有缺陷,就不用原装,而是换一些大小一致、性能相同的零件代用,使用上比原装更经久耐用。现如今,高师傅手上有两个徒弟,“这一行太枯燥,每天坐十几个小时,现在哪有年轻人静得下这份心”。就连本该作为嫡系传人的儿子也无心于此,“儿子在光谷搞编程,我本意也没打算让他干这行,兴趣最重要。”

两米见长的工作台上,满满的工具一半是高师傅的多年“研发”:“标卡尺,改装成下镜头的工具蛮方便;起螺丝,当学徒为了快点,就发现‘偷取’收音机上的吸力蛮有效果……年轻的记忆总是令人难以记忆,工作台上一个全身铁锈的老式台灯至今守着主人:“工具换了无数批,只有这个台灯,从我做学徒时一直用到现在,有纪念价值。”

谈起一辈子的坚守,高功佳很淡然:“平凡小民被生活推着往前走,说不上喜欢,就是个谋生手段,时间长了,才有了感情。我一辈子,胸无大志,乐在其中。”

图文/万多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82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