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杀鳄鱼、口喷野狗,15亿只毒蟾蜍令澳洲农民“头皮发麻”
1、 肆虐的海蟾蜍
澳大利亚宠物店近年来推出一项新业务,得到消费者的热捧:培训猫狗如何躲避剧毒海蟾蜍的骚扰——先准备一只塑料的海蟾蜍,在其后背喷洒上芥末;接着把假蟾蜍和食物混在一起,摆着猫狗面前;猫狗要是因嘴馋朝着假蟾蜍舔上一口,会被刺激地流眼泪,乃至呕吐,久而久之猫狗再见到海蟾蜍,就会躲得远远的。
这项业务简单来说利用了猫狗的条件反射,原理并不复杂,但商家向业主收取的服务费一只要达到了1000美元,要是碰到难伺候的知名犬种,费用还要翻番。
这项服务里的核心主角是海蟾蜍,如今在澳大利亚个别区域渐成泛滥态势,给当地的物种生态造成巨大威胁。
海蟾蜍原产自美洲,身体呈褐色或棕色,体表有深色的凸起斑点;体长15-18公分,最大能长到25公分,平均重量150克,属于蟾蜍族群里的巨无霸。据《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记载,目前已知的世界最大的海蟾蜍生活在瑞典,该海蟾蜍身长达到了惊人的38公分,肢体伸展后有54公分,体重足足有5.3斤。
海蟾蜍在澳大利亚是典型的“舶来品”。上世纪20/30年代,美国波多黎农场主种植的大片甘蔗饱受虫害摧残,他们听从生物学家的建议从其他地方搜罗来了一批海蟾蜍,放养到甘蔗地里。惊奇的是,这些海蟾蜍捕食甘蔗地里的害虫还真有一把刷子,当年波多黎农场主就大获丰收。
1934年《自然》杂志将这一案例当作生物防治虫害,实现“以虫治虫”的典范报道,引发了业内专家的广泛关注。以澳大利亚、新几内亚、菲律宾为主的多个国家相继引入了海蟾蜍,无一例外想利用海蟾蜍消灭农田里的害虫,以提高粮食产量。
实事求是地讲,海蟾蜍的确是捕食害虫的一把好手。海蟾蜍是杂食性动物,以昆虫为主食,但遇到青蛙、蜥蜴和小啮齿动物照吃不误。所以在美国的甘蔗地里,海蟾蜍张着大嘴,对着挪动、跳动的昆虫快速伸出舌头、再卷入口,而后一顿胡吃海喝。
然而在澳大利亚偏偏发生了意外。澳大利亚地广人稀,物种虽然谈不上丰富,但每个物种数量却出奇地多,比如整个澳大利亚现在至少栖息着100亿只长毛兔、300万只狐狸、170万头骆驼及200万只野狗。
初到澳大利亚的海蟾蜍还能兢兢业业地捕食昆虫,后来海蟾蜍发现与其费力地吞食这些小昆虫,不如捕捉满地爬的小型爬行动物更划算。这点和狐狸如出一辙,澳大利亚为消灭泛滥的兔子引入了狐狸,奈何狐狸对笨拙、速度缓慢的袋类动物下了死手,结果是兔子没吃几只、狐狸却成灾了。
同样,海蟾蜍并没把精力放在捕捉昆虫上,反而肆意繁殖开启了扩张之路。事实上,海蟾蜍还真有征战远方的资本:海蟾蜍后背和眼睛后分布着腮腺,遇到危险时腮腺受到刺激会分泌出一种奶白色略有粘稠的液体,该液体就是令人闻之色变的蟾蜍毒。
蟾蜍毒含有蟾毒色胺,这种成分又被叫做“冰毒”或“海洛因”。一旦被动物食用,蟾蜍毒会刺激动物的神经系统,使其产生幻觉、浑浑噩噩,战斗力急速下降。研究人员曾给猫狗注射了微量蟾蜍毒,猫狗先是像瘾君子那样呕吐、摇头晃脑,接着不断流出口水,有时心率加速直至心脏衰竭而死。
海蟾蜍还比较狡猾,遇到危险后立即背过身把腮腺朝向对手。腮腺的毒液一般是流通出来的,只有在海蟾蜍气急败坏的情况下,它才向外喷射毒液,直至对手死去。当然毒液是稀罕物,不能每次都喷射,一般情况下海蟾蜍通过吸入空气令肺膨胀,体积猛然增加数倍以此“虚张声势”吓跑对手。
除此之外,海蟾蜍生殖能力强劲,只要有兴趣能全年交配。雌海蟾蜍的卵产在植物茎叶、岩石上,一次多达3万多粒。由于幼卵、蝌蚪也含有一定量毒素,所以基本都能发育成幼蟾。
资料显示,自海蟾蜍到达澳大利亚后短短6个月的时间里,就由120多只激增到了6万只。更令澳大利亚民众担忧的是,海蟾蜍不屑于“偏居一隅”,而是以每年40/50公里的速度向外蔓延。澳大利亚湿热的气候给海蟾蜍肆意扩张创造了条件。
海蟾蜍先占据了它的落地点——昆士兰州大部分区域,然后西进跨过北领地挺进了西澳,尤其是闻名遐迩的卡卡杜湿地,如今在这里找到一只海蟾蜍不再是一件难事。与此同时,一部分海蟾蜍选择沿海南下。海蟾蜍研究专家指出,现在悉尼出现的海蟾蜍便是它们向南扩张的结果。
2000年奥运会期间在悉尼举行,部分海蟾蜍趁机混迹在果蔬运输车辆来到了悉尼,食物丰富又缺少天敌,很快便在悉尼建立群落,正以此为“根据地”向外蔓延。而到了2005年北领地的中心城市达尔文市郊外已出现大量海蟾蜍,距离市区仅有20/30公里。
每到一处,海蟾蜍基本要“大开杀戒”。研究人员指出澳大利亚只有水鼠能够勉强能够承受海蟾蜍的毒液,像野狗、蜥蜴、袋鼠、野狗、狼,包括淡水鳄鱼,每年都会因误食或接触海蟾蜍而丢掉性命,死亡的具体数值更是难以统计。
而且,相比澳大利亚的土著蛙类,海蟾蜍食量大、毒性强,两者存在较高的食物重合度,经过几轮竞争后本地蛙种基本都“举手投降”。澳大利亚生物学家撰文指出,至少有4种蛙类被海蟾蜍逼到了灭绝的边缘,而有的蛙类已经多年不见。另外澳大利亚每年总会发生几十起海蟾蜍中毒事情,轻者头晕、肚疼;重者被推到重伤观察室,稍有不慎一命呜呼。
2、 如何治理海蟾蜍
保守估计整个澳大利亚现在至少栖息着15亿只海蟾蜍,形势不容乐观。澳大利亚民众为治理海蟾蜍,可谓“穷尽手段”。比如农场主组成捕捉队伍,趁着夜深人静、蟾蜍出没的时候一个个围捕它们,而且为提高捕捉销量,还专门委托农具公司开发专门的捕捉工具。捕获后的海蟾蜍最后由政府统一收购、集中处理,大部分实施了安乐死。
此外部分农场主铺设栅栏想阻挡海蟾蜍,结果不管多么严实,海蟾蜍总会利用各种方法溜进去。部分专家试图用生物制剂毒杀海蟾蜍,还未开展具体研究就被驳回,毕竟毒杀长毛兔的后果还未过去几年。
事实上,在美洲的食肉蚂蚁是海蟾蜍的克星,它们吞食海蟾蜍的幼卵,包括组团对付成年海蟾蜍,毒素对它们不起任何作用。澳大利亚担心引入食肉蚂蚁,上演“引狼入室”,控制住了海蟾蜍,食肉蚂蚁有成了新的隐患。那么今后如何应对海蟾蜍,是考验澳大利亚专家、民众智慧的时候。
原创:老高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83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