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在又是风筝飞满天的阳春三月,你还记得儿时自制风筝陀螺等玩具么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人高鼎的《村居》进入了小学语文课本,使得这首诗可谓家喻户晓。杨柳因风舞,纸鸢徐徐升。幼童拍手笑,老翁喜盈盈。二月草长莺飞,阳光明媚,间或还有吹面不寒的杨柳风,正是放纸鸢的时节。

图注:放风筝

这纸鸢就是风筝。不过,最早的风筝并不是竹制的,而是木制的。《淮南子》中记载:“鲁班、墨子以木为鸢而飞之。”直到西汉后期,风筝才开始以竹篾为骨架,并糊以纸、绢等。唐朝人把竹制或苇制的小笛或哨子扎在风筝上面。风筝飞上天后,这些笛哨在风的吹动下,便会鸣叫起来,从而纸鸢的名字变成了风筝。顾名思义,风入竹哨,声如筝鸣,这是多么具有诱惑力的名称!

图注:鲁班

明清两朝是风筝发展的鼎盛时期,在扎、糊、绘、放四艺方面,都比以前有了进一步提高。明代极具盛名的剧作家梁辰渔就十分会制作风筝,特别是他潮作的凤凰风筝更是闻名于世,据明代张大复所写的《梅花草堂笔谈》记载,有一次梁辰渔制作的凤凰风筝放飞高空后,竟然引来了近百只异鸟和飞禽。这风筝的制作的确精细,竟然达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风筝在清朝人的手中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不少新的风筝式样和发音装置频频出现。据清朝初年褚人获《坚瓠集·丁集》中说:“近又作女人形,粉面黑鬓,红衣白裙,人于云霄,婀娜莫状,悬丝鞭于上,辄作悦耳之音。”

图注:放风筝

清代乾隆末年的《扬州画舫录》卷十一中所记述的扬州风筝,品种就更加多了,有板门、螃蟹、娱蚣、蝴蝶、蜻蜓、“福”字、“寿”字、僧尼会、老驼少、楚霸王、欢天喜地、天下太平等品种,并且制作都十分精细。有人在春天的夜晚放风筝,在引线上挂上一长串鹞灯,放飞高空后,就像是满天的星斗,非常好看。有的则在风筝上装了梨花雪爆烟火,夜晚在高空点燃,十分好看。同时,清朝的人们将风筝的发音装置也进行了改进。唐宋时使用的是苇笛、竹笛等,而清代则开始使用“风琴”“太平锣鼓”了。风琴不是很复杂,是将竹子绷成弓形,然后把用蚕丝编成的绦子绷在竹弓上,装置在风筝上,飞上高空后,它会遇风而响,因此人们又称之为“背琴”。“背锣鼓”要复杂些,它是根据风车的原理制作的,有一竹扎的架子,架上装置小鼓、小锣;另有一轴,轴的顶端装有风斗,风斗一遇风吹便会旋转,然后带动拨片,拨片再拨动小槌,小槌便开始敲击锣鼓。

图注:风筝

现在开春以后,街市上就有琳琅满目的风筝出售。种类数不胜数,就拿形状来讲,有昆虫形、鸟形、人物形、水族性、器皿形、字形和几何图形等。从结构上来讲,有软翅类、硬翅类、串接类等。巨型立体蜈蚣风筝有一百多米长,其头部如龙头,下身则有数十节身部,放飞到天空中,就像一条巨龙在天空飞舞,让人叹为观止。而小型的娱蚣风筝却可比一只火柴盒还小。儿童由于财力、体力原因,一般只放小型简单的风筝。他们常放的是一种叫“瓦片”的风筝,北京人将这种风筝称为“屁股帘儿”,有些地方还称这种风筝为“二百五”,也许是因为这种风筝放飞之后在天空中不是很稳定,显得十分笨拙。这种风筝很好制作,取三根一尺多长的竹篾,扎成“干”字形,糊上方形的白油光纸后,用彩笔或墨笔在纸上画上几笔,再在下角粘上几尺长的尾巴,穿上中线,便制作成功了。

小时候住在乡下,对于市面上那些千姿百态的风筝,我只能看看而已。我的目光在那些风筝上面缓缓地拂过,偶尔还去触碰一下那些心仪的尤物。可是我的举动经常遭来老板的呵斥:“去去去,光看不买,别把我的东西搞坏了。”我赶紧躲开老板鄙夷的目光,悄然地离开风筝摊。我知道,这些花哨的风筝都不属于我。因为它们价格不菲,而父亲是绝对不舍得花钱给我买这些玩具的。毕竟家里五六口人,个个都要用钱。那么多的花销,早已让父亲招架不了,更别说这些玩具了。

图注:装饰风筝

父亲一贯主张自己做玩具。虽然玩具没有市面上的精致,甚至丑陋一些,可是玩耍过程是一样的。儿时我们玩的铁环、陀螺、弹盘车、火药枪,都是自己做的,照样让我们的童年有声有色。风筝就更不用说了,年年都做,后来我也学会了。风筝线没办法,只能在街上买尼龙的钓鱼线,一般得两三百米,可以用几年。三根短木条就可以钉成一个线轴,要好看也可以刷上油漆。至于风筝都是就地取材,取四根一尺多长的竹篾,扎成“王”字形,糊上方形的白油光纸后,用彩笔或墨笔在纸上画上一些图案,也可以什么都不画。再在左右下角沾上几尺长的尾巴,一般用过的作业本纸就行,裁成五厘米宽的纸条,一条条接起来。纸条的长度和风筝重量有关,起个首尾平衡作用,可长可短。最重要的是安陡线,“陡线陡,栽跟斗;陡线平,半天云。”没有经验,是安不好陡线的,但是试飞几次,也就能找到合适的位置了。

图注:做风筝

有一年学校在河坝里举行放风筝比赛,我的王字形风筝居然得到了第一名。校长给我发了特别奖,他在集会上说:“有些同学每次比赛,都在街上买风筝。可是这位同学的风筝,尽管是自制的,不太好看,但是仍然获得了第一名。希望同学们向他学习,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台下掌声雷动,我接过校长的奖状,激动得差点哭出声来。我的心里暖呼呼的,久久不能平静,校长这是对我动手能力的肯定呀。

古时候,人们除了将放风筝当成是一种娱乐游戏活动以外,还它和放晦气联系在一起。有些地方,有这样的做法,谁有疾病、灾祸时,便将自己的名字写在风筝上,风筝放飞到天空后,再剪断绳子,让风筝飞走,认为这样便可以让晦气随风筝一同飘去。

图注:红楼女性

《红楼梦》第七十回中,有一段话描写林黛玉与众姐妹放风筝,其中李纨对林黛玉说:放风筝图的是这一乐,所以又说放晦气,你更该多放些,把你这病根儿都带了去就好了。

风筝也可用于军事活动。相传,韩信曾将风筝放飞到楚营上空,鸣唱楚歌而使楚兵军心大乱,最后无心应战而惨败。以后,南北朝时期的梁武帝萧衍、唐代的张坯以及金朝在守汴京时,都曾利用过风筝。

在北美洲,风筝还立过大功。160年前,尼亚加拉大瀑布不仅是一幅壮观的自然奇观,同时也是一道无法逾越的天堑。美国和加拿大政府都急于将各自领土内的瀑布变成可牟利的资本,然而无论是开发旅游业还是商业,双方政府都因瀑布两侧无桥梁沟通而一筹莫展。两岸悬崖间的峡谷太宽,靠近瀑布的尼亚加拉河河道上的漩涡流又太深,无法确保船只能够安全通航,因此,位于瀑布上游的一艘小摆渡船就成了两岸间唯一的通道。

图注:尼亚加拉瀑布

看着白花花的银子变成水流掉,两国政府都心有不甘。如果两国能够建造一座桥梁横跨这一自然鸿沟,使大瀑布成为旅游景点,其收益肯定是相当可观的。然而,这一想法很快就被来自欧洲和北美的大工程师们否决了,只有一小部分人仍然觉得这是可行的。其中一位持肯定态度的工程师名叫查尔斯,这位来自费城的年轻人初出茅庐,心高气傲,坚决认为在瀑布上架设吊桥的方案是可行的。

吊桥方案的技术难度极大。选吊桥必须足够结实,能够承受数吨乃至数十吨的重量。不过,颇具讽刺意味的一点是,如此大规模的项目通常都始于一条钢缆。通常来说,工程师会在河的两岸或水体的两侧拉一条绳索,接着,他们会重复这一看似细微的工作多次,直到钢缆具备足够的承重力,能够安全地承受住桥体产生的巨大拉力和重力。然而,他们现在需要面对的是尼亚加拉大瀑布,瀑布两岸相距800英尺,而且两岸陡峭的悬崖高达225英尺,这就把查尔斯和他的团队难住了。由于河面上的激流异常危险,所以将一条粗钢缆固定在峡谷的一侧,再用船将钢缆的另一端运到另一侧的方案根本行不通。

图注:尼亚加拉瀑布

一天晚上,查尔斯和他的团队聚在一起,商讨如何克服这一实际地理难题,大家提出了不少建议。查尔斯想能不能借助岩石将钢缆抛至对岸,还有人甚至提议通过炮弹将钢缆打到对岸去。可是,大家很快否决了这一提议,毕竟,他们的目标是通往加拿大,而不是轰炸邻国。

最终,这一难题总算解决了,只不过解决问题的人并不是建设团队里有经验的工程师,而是一名当地人。他的方案逻辑严密,但听上去简直荒谬可笑:举行一场风筝比赛吧!风筝要够大,风筝线要够结实,只要有一个风筝成功地穿越峡谷飞到对岸,风筝线就能被固定下来,然后在此基础上继续加固加粗。最后,施工队就能借助蒸汽绞车将钢缆送到对岸,并且固定,成为整座吊桥的建造基础。第一个将风筝飞过河的人将能得到500美元的奖励,这在当时可不是个小数目。这项比赛可以一直进行下去,直到有人取得成功。

图注:风筝

于是,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共有数百人来此放风筝碰运气。即便是冰冻三尺的严冬也没有令竞赛者退却。最终,一个叫霍夫曼的男人将一个风筝送到了对岸。六个月后,尼亚加拉大瀑布吊桥正式通车,对公众开放,美国、加拿大两国政府和人民都受益不少。

天堑变通途,整个工程堪称一项壮举,但是它的关键就在于:穿越河道,在两岸间建立联系。风筝飞跃尼亚加拉峡谷只是一个小环节,但这个环节却至关重要。小事不小,没有一件件小事的成功,我们就不能成就人生的大事业。(彭忠富/文;图片源于网络)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83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