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血氧仪涨价上热搜,副部调研血氧仪、呼吸机等生产保供:“尽最大可能扩产!”

 

撰文 | 李岩

据“国资小新”微信公众号1月5日消息,近日,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谭作钧赴央企调研医疗器械生产保供工作。

政知道(微信ID:upolitics)注意到,谭作钧在调研中重点关注的医疗器械涉及呼吸机、国产ECMO、指夹式血氧仪等。

“尽最大可能稳产、扩产”

“国资小新”消息称,近日谭作钧赴航天科工所属北京航天长峰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船舶所属中船海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调研医疗器械生产保供工作。

谭作钧先后查看了呼吸机装备生产线,了解了国产高性能ECMO(体外膜肺氧合)系统研发进展、指夹式脉搏血氧仪生产和扩产情况以及便携式通用生命支持系统生产能力和注册审批进度等。

谭作钧指出,中央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要把“保健康、防重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刻认识做好医疗器械生产保供的特殊重要性,尽最大可能稳产、扩产,为医疗机构和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产品。

他还提到,国资委将全力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困难,支持急需产品尽快投产、达产。

国资委网站显示,谭作钧1968年出生,中共第十九届中央候补委员,分管企业领导人员管理一局、企业领导人员管理二局、行业协会商会党建工作局等。

“总体看能满足重症救治需求”

1月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发布会,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再次强调,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工作重心从“防感染”转向“保健康、防重症”。

而正如谭作钧在调研中所提,在“保健康、防重症”中,重点医疗器械的生产保供具有特殊重要性。

呼吸机顾名思义,可以辅助重症病人进行呼吸;ECMO号称“人工肺”,可治疗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在新冠疫情初期,挽救了许多危重患者的生命。而指夹式血氧仪,根据专家介绍,是一款家用检测患者血液氧含量的便携仪器,可以早期发现重症风险。政知君注意到,在北京等多地卫健系统发布的相关通知中,要求各有关医疗机构组织对老年人等高风险人群发放血氧夹。

根据国家卫健委给出的数据,截至2022年12月25日,全国共有体外膜肺氧合机(ECMO)2600余台,有创呼吸机13.1万台,无创呼吸机15.7万台,监护仪109万台,高流量吸氧仪5.8万台。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表示,从总体来看,全国床位资源与设备资源能够满足重症患者救治需求。但目前正在经历重症救治高峰的省份,重症床位资源已经接近临界值,需要进一步扩充,或加快重症床位的周转。

首个国产ECMO获批上市

资料显示,前述几类医疗器械中,ECMO的生产难度较高,以往我国多依靠进口,但据国家药监局消息,首个国产ECMO已经获批上市

1月5日,国家药监局发布消息称,根据疫情防控工作需要,为确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患者治疗需要,我国首个国产体外膜肺氧合治疗(ECMO)产品获批上市——

  • 1月4日,国家药监局经审查,应急批准深圳汉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体外心肺支持辅助设备、一次性使用膜式氧合器套包注册申请,二者配合使用,用于急性呼吸衰竭或急性心肺功能衰竭、其他治疗方法难以控制并有可预见的病情持续恶化或死亡风险的成人患者。

《科技日报》报道指出,这是我国首个ECMO设备和耗材套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性能指标基本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

此外,国家药监局方面表示,ECMO产品作为常规治疗无效的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挽救性治疗设备,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中明确的治疗措施,国产产品的上市对于满足临床急需,保障新冠疫情重症患者治疗,确保疫情防控“保健康、防重症”目标落实,将发挥重要作用。

“打击涉疫医疗用品乱涨价仍是首要任务”

疫情感染高峰的背景下,多类家用医疗设备出现不同程度的断货、涨价。鱼跃医疗针对血氧仪涨价的回应还在近日登上热搜。

据健康时报客户端报道,近期有网友反映,部分血氧仪、制氧机发生价格上涨,幅度在一倍到三倍不等。报道援引受访律师观点称,借防疫之机哄抬药品、医疗器械价格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最高可处以500万元的罚款。

政知君注意到,为了维护消费者以及患者合法权益和市场秩序,去年12月,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涉疫物资价格和竞争秩序提醒告诫书》。

《告诫书》第三条规定,不得在成本未明显增加时,大幅度提高价格,或者成本虽有增加但价格上涨幅度明显高于成本增长幅度。不得强制搭售商品,变相大幅度提高价格。不得无正当理由,超出正常的存储数量或者存储周期,大量囤积市场供应紧张、价格发生异常波动的涉疫物资。不得捏造、散布涨价信息,扰乱市场价格秩序。

去年12月20日,市场监管总局价监竞争局局长袁喜禄在涉疫药品和医疗用品稳价格保质量专题新闻发布会上明确表示,目前,涉疫药品和医疗用品市场价格问题,是多种因素相互叠加引发的。

袁喜禄强调,严厉打击涉疫药品和医疗用品乱涨价问题,仍是今后一段时期全国价格监管和反不正当竞争条线的首要任务。我们既要尊重、保护企业拥有合理的利润空间,也要对各类价格违法行为保持高压态势、决不姑息。

资料 | 国资小新 健康时报等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北京青年报独家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85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