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丽塔》:继父与养女的不伦恋,还是少年欲求不得的白月光?
不知道大家是不是注意到,这两年大街上的洛丽塔裙子越来越多了。穿着洛丽塔裙子的少女们,宛若一个个妆容精致的瓷娃娃,行走在大街上,给人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但是大家知道洛丽塔裙子的由来以及其后的故事吗?
Lolita源自俄裔美籍著名作家纳博可夫 (Vladimir Nabokov) 于1955年出版的小说《Lolita》,后被史丹利寇比力克(Stanley Kubrick) 改编成同名电影《一树梨花压海棠》,描述一位中年教授与12岁少女的纠缠情欲关系,女主角名叫Lolita。自此,日本人将‘Lolita’成为天真可爱少女的代名词,把14岁以下的女孩称为‘Lolita代’,简称为‘Loli’。1997年,电影《Lolita》再被重拍,在日本大受欢迎,原宿街头开始兴起宫廷娃娃look的时装潮流。
然后这种风格逐渐流入中国,最终传到了我们的大街小巷。如今,在电商等渠道的推动下,洛丽塔服饰虽然很贵,但还是让爱美的花季少女们趋之若鹜,想要通过穿上洛丽塔让自己跟上时装潮流。然而比起这种新潮的服饰,更值得去注意的是这种服饰背后的故事。但这恰恰是很多爱美的少女所忽视的。
《洛丽塔》成书于1955年,由法国巴黎奥林匹亚出版社发行。虽然渣渣龙认为这是一本发人深省的书籍,但由于小说的内容尺度与牵涉的道德准线问题,这本书在成书三年后才被美国出版社获准出版。当然,这本书无论是出版之前,还是出版之后,都一直被出版商视为“色情文学”,出版商们也多是打着“情色”的名义捞金。
而《洛丽塔》的作者纳博科夫因为这部小说而后半生饱受非议。虽然正如今天的某种怪相,黑红也是红,有流量就有收入,《洛丽塔》为作者带来了巨额财富的同时,也为他带来无尽的争议。在当时的美国,该书一出版招来了无数抗议与谴责,纳博科夫更是因此上了当时的“美国热搜”。
当然,不管美国文学界如何指责和歧视,《洛丽塔》还是产生了爆发式的畅销。显然与美国文学家的反感相对应的是群众的喜爱。
那么究竟是怎样的小说,在文学界和普罗大众之间产生了如此的热议和不同的态度呢?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大学教授,名叫亨伯特。他小时候有一段难以忘却的经历,那就是他的初恋情人不幸离他而去。正如大多数人所知道的,每个少年心中都有一个白月光似的女孩,那种感情,就像是埋在心底的一瓶酒,越陈越香。所谓得不到的永远在躁动大抵就是这个意思吧,即便是成年之后,已经在社会上有一定地位,并且和数百名女性发生过关系之后,他的心中还是装着那个永恒的白月光。
当然,以白月光之名也无法洗脱现实意义上的恋童癖罪名。更何况,他为了和洛丽塔,这个白月光缩影般的女孩长相厮守,还选择了欺骗洛丽塔的母亲夏洛特,与她结婚。无疑,他是非常聪明的,成为了洛丽塔的继父,自然能够时刻保护她不受外界伤害,甚至在刻意为之下独属于他一人。然而,他也是可悲的,正是有了这层关系,让他们之间的感情将永远被冠上不伦之名,被世人嘲笑。
而当他选择将对洛丽塔的情感全部写进日记时,更是早已注定这个潘多拉盒子迟早会被人打开。
是的,后来正是夏洛特在自己丈夫的日记中发现了他对女儿的企图和对自己的虚情假意,她愤怒又无奈,于是写了三封信,希望自己离开一段时间后能够和他继续在一起。可能,即使是发现了丈夫是个恋童癖,而且那个儿童还是自己的女儿后,夏洛特还是对亨伯特依依不舍。然而都没有用了,这些终究是随着夏洛特的车祸一并消亡了。
讽刺的是,亨伯特可能是真的对夏洛特没有一点感情,夏洛特死后,只是更方便了亨伯特占有洛丽塔。他将洛丽塔从夏令营接出来一起旅行,并在洛丽塔的饮料中下药,欲图不轨,却不料药物对洛丽塔全无效果。
不过,第二天清晨洛丽塔主动挑逗亨伯特后,终究还是让亨伯特得逞了。很多人也以此为借口替亨伯特开脱,但洛丽塔那时候终究还是个不足14岁的孩子。她可以叛逆,可以因为无知而无畏,难道成年人也该如此吗?
后来,洛丽塔在得知自己的母亲已经去世后,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接受了必须和继父生活下去的现实。 亨伯特带着洛丽塔以父女的身份沿着美国旅游,那时候的亨伯特也是在利用成年人的优势在隐形绑架着洛丽塔。他利用小女孩喜欢吃好吃的、喜欢穿好看的但又没有能力自己获得这些的劣势,将她绑架在身边,以便继续满足自己对她的欲望。
当然,事情不会一直如他所愿。随着洛丽塔的不断长大,她开始明白这种不伦的关系是不正确的,她开始讨厌继父,并试图去逃离这种环境。于是她开始跟年纪相当的男孩子交往,并借着一次旅行的机会脱离继父的掌握。
然而,这却不是洛丽塔的解脱,而是另一种深渊的开始。
毕竟,恐怕年幼的洛丽塔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心中的东方天才哲学家,这个表面上光鲜亮丽的剧作家,背地里却是个吸du酗酒还有着奇怪xing欲的魔鬼。正是因为洛丽塔拒绝了奎迪要她和其他男孩子拍摄色情影片的要求,洛丽塔才被奎迪赶出家门。
走投无路的洛丽塔不得不向亨伯特求助,她如实地告诉继父自己已经结婚,并怀孕了,需要继父的金钱援助。尽管亨伯特伤心欲绝,自己的白月光已经不再如当年那般美好:
“她身体笨重,大腹便便,头似乎变小了,长着淡淡雀斑的双颊深深陷了下去,裸露的小腿和胳膊已失去原先太阳留下的光泽,细细的汗毛暴露无遗。穿一件棕色的五袖棉布裙,遢里邋遢的毡拖鞋。”
但亨伯特还是选择了帮助她,他给了她400美元现金和3600美元的支票,还有把屋子卖了买家先付的10000美元跟房子的契约。只是,他要求洛丽塔说出当时拐走她的人。或许,这个时候复仇的种子就已经在亨伯特心中深埋。
值得一提的是,在小说的最后,亨伯特请求洛丽塔离开她的丈夫和他走,但是洛丽塔拒绝了这个要求。可能在这个时候,亨伯特还是对自己心中的白月光心存幻想。直到洛丽塔戳破了这个幻想,亨伯特伤心欲绝,他追踪并枪杀了奎迪。
在故事的最后,亨伯特对奎迪宣读了这样一份判决:
因为你利用了我内心深处的欲望
本质上的单纯无知
因为你欺骗了我
因为你骗取了我的赎罪
因为你在小伙子们玩弄勃起的年岁
占有了她
因为你所做的一切
因为我未做的一切
你必须死
故事的结局是悲惨的:最终,亨伯特因病死于狱中,而17岁的洛丽塔也因难产死于1950年圣诞节。至此,全书以男女主角双双死亡的悲剧结局。但是,这部背负情欲骂名的书籍也足够发人深省。
在主流的评论中,原著小说既赞扬了主人公亨伯特对艺术和爱的主张,更嘲弄了亨伯特的性变态和肉欲,这是对人性的双重认知。
但是,渣渣龙却认为我们也可以从“白月光”与“朱砂痣”的角度去解读:
或许,每个少年在懵懂中都会遇见自己的白月光,从此暗生情愫,甚至埋下一生的执念。无疑,亨伯特的白月光就是自己的初恋情人安娜贝尔。可奈何命运弄人,让她早早逝去。渣渣龙曾经揣摩过,是不是对白月光过度的执念,才让亨伯特走上了这条不归路。也或许,亨伯特苦苦追寻的爱人并非洛丽塔,而是自己深埋于心的白月光,只是洛丽塔恰好和那个形象非常吻合。
不过,终究是不得其解。况且,无论是出于自己变态的肉欲还是想要追求自己欲求而不得的白月光,都改变不了他突破了人类共同的道德底线的事实,也注定了这个主人公将是一个被不断争论的人。
尾语
每个男人的白月光,都可能是别人的朱砂痣。事实上,白月光这样的女孩子,更多的只是存在于男人们的臆想中。或许,明白了白月光本就是不存在的,也算是有了一点成长吧。
某种意义上,亨伯特的故事更是在警告人们:不要被自己的执念迷失了理智,毁了她人的家庭,也毁了自己的人生。
大家觉得呢?
大家对这种禁忌的爱情又是怎样的看法呢?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88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