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什么是研学旅行?属教委管还是旅委管?学校可以外包学生研学吗?

 

又到了一年一度夏令营的高峰,市面上各种各样打着“研学旅行”旗号的夏令营、亲子游、研学活动等等的产品铺天盖地,小编一鹿作为最早开展青少年研学旅游模式研究的独立个人,近期特地仔细观察和研究了这类研学旅游的产品,发现了一些问题,想和大家一起探讨,欢迎大家踊跃讨论。

首先,我们要定义一个问题,什么是“研学旅行”?什么是“青少年研学旅行”?在小编一鹿多年开展的成年人文化旅游中,对于“研学旅游”的定义是相对明确的,也就是将“研究”、“学习”等元素融入旅行的过程中,这样的旅游产品,可以简单定义为“研学旅行”。

​而“青少年研学旅行”的问题就复杂得多,为什么这么说呢?从国家层面上来讲,无论是国务院、国家教委还是先前的国家旅游局,都针对青少年研学旅行进行过广义上的定义,也有过多个文件对该类型的旅行发布了指导性的意见。虽然如此,却没有一个部门对“研学旅行”进行过规范的定义。以至于虽然各种文件中都引用了“研学旅行”这个概念,但是真正实际意义上的定义是欠缺的。这也就为“青少年研学旅行”这类活动的主管部门的缺失,埋下了伏笔。

我们在操作各种青少年夏令营、研学活动的时候发现,如果出了问题,该找谁来投诉?是教委吗?是旅游局吗?还是劳动局?显然,这是个头疼的问题。之所以提到这三个部门,是因为教委主管教育、文化与旅游局管旅游、劳动局主管职业技能,都与青少年研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目前小编一鹿所接触的大多数操作研学旅行的机构企业都是打着“擦边球”,都是类似教育咨询公司、文化公司等在操作。部分公司为了免责,则挂靠了旅行社进行操作;还有部分公司则挂靠教育培训公司进行招生。总之,所有的公司都在小心翼翼地紧跟政策。

也许你会提到2016年11月30日教育部等11部门发布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其中有部分文字定义了研学旅行,可是这份文件依然没有提到任何责任上和管理上的问题。虽然文件是教育部发的,但是实际出了问题,教育相关部门是很难衡量其效果的,除非是出了伤亡意外,即便如此这也都是旅行社在解决。

该文件明确提出“研学旅行是有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的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开展”,事实真是如此吗?事实上教育部门和学校都没有计划和组织过,都是由和教育部门或者学校关系好的研学公司在计划组织安排实施。学校和教育部门也很少对研学课程进行过具体的计划和实施,而是将研学旅游催生成了一个产业,无意中加重了学生家长的支出和负担。我们且不说学校和研学公司之间可能产生的腐败关系,只是觉得文件中的“由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变成了“由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外包”。

所以,小编认为,青少年研学旅行最终落实到的还是应该是学校本体,而不是学校之外的研学公司。如果是学校为主体的话,那么教委就应该是研学旅行的主管单位。如果像现在这样都是外包给研学公司的话, 责任真的很复杂,管理起来也难,研学效果也很难控制,学生要想真正受益很难评估。如果让每个熟悉自己学生的老师,自己来设计课程,学校统一组织实施,那可能更适宜孩子的发展,更有利于观察长期效果,更能将研学旅行与书本知识相结合。

以上是一鹿观点,欢迎讨论和批评指正。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90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