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上海的校园里,藏着“泔水桶”瘦身的秘密

 

这个学期,徐汇实验小学食堂外,出现了五张有意思的折线图。折线图标明的不是分数,而是各个年级、各个班级的光盘行动“战果”。

从去年9月起,学校启动了“厉行节约 爱粮节粮”活动,然而,一个学期下来,总务主任王纪峰发现,一些孩子的浪费行为有“回潮”现象。于是,老师们又出一招,鼓励孩子们利用数学课上学过的统计方法,对各班剩菜进行称重,并制作月度“光盘人气榜”。

折线图附近,摆放着红色的泔水桶和记录册,每个班级每天的厨余垃圾数量都由小志愿者们记录得清清楚楚。方案实行了一个多月,效果显著。起初,有的班级剩菜剩饭达一两公斤,如今,折线几乎都“贴地”而行,泔水重量普遍低于0.5公斤。

而在上海师范大学,大数据统计结果同样令人欣慰——通过打造数字化、智能化高校餐饮新模式,学校厨余垃圾量同比减少了7.3%。昨天,记者走访了上海的多个大、中、小校园,探寻出泔水桶“瘦身”的秘密。上海,正通过种种举措,将“食育”教育融入青少年生活版块,从小培育爱惜粮食意识。

图说:上师大云餐厅打出了“我的餐厅,我做主”的标语 新民晚报记者孙中钦/摄 下同

秘密1:弯腰耕作体验劳动不易

我国人均耕地为1.4亩,全世界人均耕地是3.2亩,一些国家则达到了人均8亩……在上海师范大学爱粮节粮宣传月上,生命科学学院黄学辉教授用一组数字说明了粮食问题在我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经过多年的艰苦工作,他带领团队研究构建了迄今为止最完善的水稻数量性状基因关键变异图谱,开发了一款智能化的“水稻版”导航平台和软件包,为水稻育种提供精准导航服务,也为高产、优质、多抗水稻新品种的快速培育提供了技术支持。今年2月2日,该研究成果成为国际顶级期刊Nature Genetics的封面文章。

在黄学辉看来,当同学们真的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田野乡间之时,方能更真切地感受到每一粒米都来之不易。他介绍,团队也计划将在校园里开展一些科普工作,“解决粮食问题,不仅要通过水稻育种来‘开源’,更要重视粮食浪费问题,才能‘节流’。”黄学辉说。

在上海中小学校园,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体验耕种的辛劳。春光正好,徐汇实验小学内,一群三年级孩子正在校园农田里忙碌。“我们要用耙子把土块敲碎,再用小铲子把小石子挖掉,这样植物才能吸收到营养”“香菜的叶子胖胖的,芦蒿叶子是细细的,那些开花的是野草,要清理掉!”“丝瓜小苗要移植到架子旁边,因为它们会爬藤”“看,这里有土壤传感器、环境传感器,还有自动喷淋装置”……说起“务农之道”,三(1)班男孩何治宁和女孩于诗涵头头是道。一只小蚯蚓在给刚播下的黄豆翻土,吸引了不少小脑袋凑近了看。

副校长陈霆婷介绍,孩子们正在上的,是一门名为“乐在田野”的课程。三年级的孩子们通过学习《植物朋友》《神奇的种子》《种植初体验》《设计温室》等知识,掌握种植入门知识与技能。不仅对孩子们,对年轻的老师们来说,这也是全新的体验。去年,由于播种的季节不合适,小麦和萝卜种植失败了。在长桥社区学校的老师指导下,今年春天,菜地里终于有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样子。师生在播种、培育和收获过程中,感受生命的神奇,更体验劳动的不易。

同样感受到劳动不易的,还有徐汇区教育学院附属实验中学的同学们。作为全国绿色学校,徐教院附中围绕农作物栽培的过程和相关技术,开发了《现代农业》课程,涵盖土培技术、水培技术、食物制作加工等内容,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改变“饭来张口”的想法。六(8)班男生张文轩是学校种植社的一员,他感叹,“一盘豆芽要发两个星期,但是吃起来就可能几口就吃完了!”

秘密2:各班原创光盘妙招

去年9月1日开学首日,本报曾报道徐汇实验小学创新推出了“大、小餐盘”的方式,由家长根据孩子胃口大小自行选择。经过一段时间跟踪调查,一种更易操作的分餐方式诞生了——一、二年级餐盘含40克米饭,三至五年级餐盘含55克米饭,一、二年级的菜量则为三至五年级的2/3,每个班级另备有添饭和添菜桶,供学生按需选择。五(2)班男生杨俊豪长得壮壮实实,他说,虽然添饭时很想再去加快肉,但他好多次还是从添菜桶里选择了以前并不爱吃的蔬菜。原因么,是要为班级荣誉而战——“荤菜大家肯定可以吃完,但是蔬菜可能会被剩下来,那我们班的剩余饭菜量就要多了!”杨俊豪说,渐渐地,他发现,学校的凉拌西兰花,还挺好吃的。

在徐教院附中,自开展光盘行动以来,食堂每天都能减少大米的投入15斤,餐余总量也从原来的4桶减少到现在的1桶。和徐汇实验小学类似,食堂也采取了减少每份餐盒的饭量,增加班级添饭总量的办法,让各班根据自己的需求添饭,从而有效减少了米饭的浪费。

徐汇实验小学校长焦轶萍介绍,目前,孩子们还在做一件大事——分组完成节粮方案,并将进行全校推广,评选出最佳方案。此前,他们已经自行组队,寻找同学们浪费最多的食物是什么,以及造成浪费背后的原因。“风尚行动小组”发现,班级泔水桶里有大块大块的炒蛋,再一调查,发现背后的原因各不相同——有人是因为过敏,有人因为胃口小,还有人则因为吃饭太慢来不及吃;“国地侦察队”则发现,一些低年级同学会因为不喜欢吃青菜,把青菜偷偷藏在饭里倒掉,因此,他们准备通过张贴海报的形式,给同学们提个醒。

秘密3:“云餐厅”更懂学生口味

饭菜不合口味,倒掉;天天吃老花样没了胃口,倒掉……对于一日三餐都要在学校解决的高校学子来说,若是舌尖和味蕾无法得到慰藉,食物的浪费在所难免。

针对这一情况,市教委透露,全市教育系统积极探索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制止学校餐饮浪费,将信息技术、物联网、人工智能和现代食堂管理相结合,打造节约型智慧食堂,利用大数据手段分析峰谷人数和用餐习惯,为“爱粮节粮”提供强大数据支撑,通过数字转型全面提升学校餐饮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水平。

图说:校园内推广“光盘行动”

在上海师范大学徐汇校区“云餐厅”,用餐成了一种享受。时尚餐厅式的布局提供了多种座位形态,独自凭窗或者三五结伴,甚至数十人相聚,在这儿都可以实现。引入的200余种餐饮品牌包含了市场上各大知名品牌,米线、面条、匹萨、寿司、麻辣烫、酸菜鱼……一应俱全。“最关键是价格要比校外优惠,你看,麻辣烫的食材,不管荤素,这里都是按照50克2.98元来计算,而在学校外四片腐竹就要3元。”研三学生宋剑秋觉得,在一旁的足球场上踢完比赛,再来这里吃一顿,是校园生活最美好的片段之一。

“每隔一段时间,我们都会根据学生调查问卷结果,对所有品牌进行末位淘汰。”上师大徐汇校区饮食中心主任杨慧介绍,“云餐厅”于2017年向师生开放,将原先的“我做什么你吃什么”改为“你想吃什么食堂就提供什么”,系统性打造数字化、智能化高校餐饮新模式,适时扩大校内外优质餐饮产品供给,形成强大的供应链云。“我们正在开发一个新的功能,可以根据学生最常点选的菜品,发出提醒。比如,有人一周内如果连续点了三次红烧肉,系统就会建议他清淡饮食,健康饮食。”杨慧说。

图说:校内订餐大数据中心

为了确保学生能准点用餐,培养学生健康习惯,“云餐厅”不仅提供堂食,还可根据学生需求,送至校内指定地点。后台数据分析结果令食堂师傅们很欣慰——相当一部分订单的目的地,均为实验室。为了鼓励同学们尽量“光盘”,包括“云餐厅”在内的校内各个食堂,均推出了小份菜、半份菜,设立剩菜剩饭加热处,提供免费的打包盒。

上师大副校长张峥嵘介绍,上师大充分利用“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世界粮食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在全校范围举办爱粮科普进园区、健康膳食主题讲座等活动,充分调动大家爱粮的主动性和自发性,也让学生参与食堂的原材料选购、菜品制作、打饭、清洁等工作,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从中体会珍惜粮食的重要性。单词“grain(谷物)”中的“i”化身米粒纷纷坠落,一行小字呼吁,“不要让i掉了”……在美术学院女生的宿舍楼,记者看到,一幅幅充满创意的“节粮爱粮”海报,成为走廊最好的装饰。

新民晚报首席记者 陆梓华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90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