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春耕在即,如何不误农时、稳住农业

 

【智库答问】

编者按

春耕在即,农事不待。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如何坚持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两手抓”“两不误”,保障春季农业生产正常有序进行?本期邀请专家展开探讨。

本期嘉宾

农业农村部农作制度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中国农学会耕作制度分会理事长陈阜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王亚华

贵州城市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贵阳学院教授黄臻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副研究员周振亚

贵州兴义市万峰林街道纳灰村的农户在耕地。新华社发

广西柳州市融安县一家电商企业内,工人在包装金桔。新华社发

广东雷州市白沙镇,农户驾驶农机在田间劳作。新华社发

1.做好春耕备耕脱贫攻坚才能稳固

记者观察

当前,春耕备耕已从南到北陆续启动。在产粮大县安徽霍邱,为减少疫情期间农民聚集流动,当地组建了400多支专业化服务队,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

光明智库: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粮食生产要稳字当头,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疫情影响下,今年的春耕形势有何不同,面临着哪些新挑战?

陈阜 郭红松绘

陈阜: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的春耕备耕工作确实面临严峻挑战,必须得到高度重视。从2月到4月,我国从南到北陆续进入紧张的春耕备耕时期,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任务:一是保质保量完成春播,涉及的主要作物包括早稻、春玉米、棉花、春油菜、蔬菜等;二是确保做好越冬作物的春季管理,及时灌溉、追肥、除草、病虫害防治等,涉及的主要作物包括冬小麦、冬油菜、蔬菜、果树等。

目前最紧迫的是确保华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早稻及双季稻种植规模。水稻是我国第一大口粮作物,其种植规模和产量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稳定早稻种植面积意义重大。其次,是冬小麦的春季田间管理问题。各地冬小麦陆续进入起身拔节期,正是加强田间管理、促进苗情转化的关键时期。我国南北方小麦产区的气候特点、土壤墒情、小麦苗情差异较大,需要根据各地情况,在水肥管理、病虫草害防治、气象灾害预防等方面采取及时到位的措施。

王亚华 郭红松绘

王亚华:疫情发生以来,部分农村地区为了疫情防控实行封路封村,这让春耕面临农资供应、物流配送等方面的困难。短期内,部分农业主体农产品滞销、收入减少,出现流动性短缺难题。与此同时,劳动力供应、农机作业服务供应存在障碍,“用工贵、用工难”问题将影响一批规模经营主体正常开展农事活动。从中长期看,疫情引发生产成本整体上升,后市农资价格可能上涨,进一步影响农事活动。

我国是14亿人口的大国,粮食供应关系社会民生,确保粮食安全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抓好春耕备耕直接关系到夏粮丰收和各类农产品充足供应,进而关系到全年粮食丰收。

从全球视角来看,贸易是补充粮食供应的主要途径。当下新冠疫情全球发展趋势不容乐观,全球整体性风险加剧,一些国家的粮食安全会受到冲击,进而影响国际粮食安全。作为全球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大国,若我国农产品生产受阻,势必影响全球农产品贸易格局的稳定。

黄臻 郭红松绘

黄臻:粮食生产,始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当下,农产品供给是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只有毫不松懈抓好春耕备耕,才能为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赢得主动。全力抓好春季农业生产,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才能稳住“三农”基本盘,发挥好“三农”压舱石的作用。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也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保障粮农收入,才能保持农民增收好势头,脱贫攻坚才能稳固,全面小康才能有好成色。

2.做好农资保障,让农民买得放心、用得安心、耕得及时

记者观察

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近日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涉及春耕的农机整机产品和零配件处于紧俏状态。保障物流畅通、加快结算补贴资金、复工复产,是农机行业在当前环境下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光明智库:目前阶段,应如何推进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企业复产复工?如何构建农资服务网络,组织好农资生产、流通、供应?

黄臻:首先,要引导支持农资企业复工复产,将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生产企业纳入复工复产重点企业名单,尽快恢复产能,增加市场供应,保障春耕生产需要。其次,为确保春耕生产所需的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运输畅通,建议加快开辟农资运输绿色通道。再次,要加强农资供需情况监测调度和调剂调运,鼓励农资企业展开“点对点”生产、配送,及时有效满足春耕需求。最后,还要在供应上下功夫。比如,搭建农资购销电子商务平台,鼓励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农业生产者提供产前、产中、产后链条式服务。

陈阜:农资进村入户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仍值得重点关注。在农资供应方式上,可以充分发挥网络服务优势,积极开展线上咨询采购、线下配送到户的服务方式,引导和鼓励农民村组、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进行团购,农资企业根据需求做好快速配送、直供业务等。此外,还需要充分发挥供销社系统和国有企业农资供应主渠道作用,确保农资质量和市场价格平稳合理。

王亚华:要及时协调解决农资生产供应中的问题,就得加强督查监测,确保春耕期间农资质量可靠、市场稳定。第一,督查相关保障政策贯彻落实的情况。及时防止和纠正地方政府出现以疫情防控之名限制农业生产人员流通和农产品运输车辆通行的错误做法。第二,加强对市场中农资质量、价格等情况的监测。提前开展农资打假保春耕专项治理行动,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

周振亚 郭红松绘

周振亚:实际上,我国农资服务网络可以借助这次疫情进行优化、重构。应鼓励农业销售服务与土地托管、测土配方施肥、代耕代种、统防统治等农业社会化服务相结合,推动农民更高效科学地施肥用药。

3.做好金融支持,设立专项信贷,让农户不愁“及时雨”

记者观察

今年以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针对种植业金融需求,已发放种子、化肥、农机装备等农资农技贷款30亿元。陕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已累计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85.6亿元,其中支持春耕备耕贷款59.61亿元。

光明智库:对种植大户来说,是否能得到金融支持的“及时雨”,对于开展春耕备耕至关重要。对此,相关部门应采取哪些措施,支持其开展春耕备耕生产?

陈阜:目前,在种植、养殖领域信贷方面,普遍存在贷款门槛高、抵押物估值低、审批程序多等问题。疫情防控期间,经营服务网点和经理人员比平时少,贷前调查评估也会有诸多困难。对此,应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及时建立起政府、银行、农户密切沟通机制,提高贷款审批效率。同时,可以为涉农金融机构推荐一批生产水平高、社会信誉好、无不良信用记录的种养大户,采用“政府增信机制”担保模式优先给予信贷支持。

王亚华:春耕不等人,加大信贷支持力度的重点是安全、及时与充足。具体而言,要加强农村等薄弱地区金融基础设施维护,确保线下业务正常安全运转;创新农业春耕备耕金融产品,设立春耕备耕专项贷款额度,同时设立绿色通道,实行优先受理、审批和放款;对规模农户实施更大力度的降息减费,减免贷款利息和担保费率,切实降低农户春耕备耕成本。

同时,要加快农业保险支持政策落地,切实降低规模经营主体生产风险。第一,创新保险产品与服务,稳定农业生产预期。除政策性农险外,加强与技术部门合作,积极推出收入保险、价格指数保险等,为农民收入做好风险保障。第二,强化保险科技运用,做好承保理赔工作。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为农户提供远程农险承保与应急服务,开启理赔绿色通道。

周振亚:建议银行等金融机构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锁定重点涉农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关键客户群”,针对疫情下春耕备耕特点,开发相应的农业金融产品。同时,监管部门要在考核中强化对支农贷款发放的考核,倡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农资生产和流通企业的贷款投放力度,增加流通资金贷款,适当延长固定资产贷款期限。

4.政府、企业、农民全力以赴,高质量推进春耕备耕工作

记者观察

浙江舟山通过“线上+线下”技术指导的方式,强化农情信息服务,确保广大种植户不误农时。

光明智库:当前仍是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田间作业时,您认为有哪些比较好的经验做法值得推广?应如何开展好技术指导服务?做好春耕备耕,还需要哪些人的共同努力?

王亚华:目前,部分地区特别是南方地区都陆续开展了春耕备耕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一是提前摸清农户春耕备耕需求。如农机部门积极组织农机技术人员提前通过微信、电话、网络视频等方式,摸清农户农业生产意向、农机使用情况以及农机技术需求等信息,在线上为农户、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组织等提前布局。二是鼓励使用农业机械、无人机等设备进行田间作业,避免人员集聚。有条件的农机合作社可实施跨区作业,缓解邻村春耕压力,或者推行农机代耕、代插、代收托管服务。三是确保安全,分时、分散、有序入田。地方可借鉴浙江省“五色疫情图”的方式对各镇、村开展疫情风险评估,根据风险等级推进春耕备耕工作。

春耕备耕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不仅涉及农资、机械的调配使用,还需要人工、技术、资金等方面的保障。需要政府、企业和农民全力以赴,多个部门密切协作,提供全面的保障,才能高质量推进春耕备耕工作。

黄臻:要狠抓人居环境整治,做好责任区村民疫情防控工作;通过宣传和示范,分时段、分散式安排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做到农业生产工具专人专用,定时做好环境消毒,保持生产生活的适当距离,确保人员安全。

陈阜:农村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是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大显身手的时候,也是更深层次推动农村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时候。“足不出户买农资,足不出户用农机,足不出户知农事,足不出户管农田”,不仅是疫情期间的特殊举措,也是我国农村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有效探索。

针对目前疫情防控期间出行不便、现场培训和指导不便的现状,各级农技系统可以利用专业微信群、短信、电话等形式,通过在线培训、在线指导、在线答疑等方式开展技术咨询服务。同时,建议从国家到乡镇组建一批“特别专家服务队”,与各地疫情防控指挥机构充分沟通协调,分区分片了解现状和问题,因地制宜提出有针对性的技术方案。

周振亚:除了充分利用政府现有农业技术专家之外,建议充分挖掘分散在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中的“土专家”“田秀才”等农业技术能人,让他们为农户提供接地气的农业技术服务。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张胜、蒋正翔、王斯敏、蒋新军)

《光明日报》( 2020年03月02日07版)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92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