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聊身边的纤维艺术
纤维艺术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它的历史可以说是与人类的发展并存的。当人类开始学会用树叶、树皮这些天然的材料,通过简单的编织装饰自己的时候,纤维艺术便诞生了。
而论起中国的现代纤维艺术,就不得不提到1974年,中国向联合国总部送上的巨型壁毯作品 《万里长城》 (图一,图片来源:联合国),这幅作品可以被称作是当时纤维艺术的代表作之一。从这幅作品中不难看出那一时期纤维壁画的主要特点在于画面的写实性,以逼真的画面还原事物的原本面貌。
在西方国家,欧洲中世纪时期拥有大量的壁毯作品,所用的材料主要是羊毛、丝线和金银线。而“羊”在圣经中有独特的含义,在宗教的影响下,羊毛编织是上帝的意思,强调的是宗教性(图四,《仕女和她的独角兽》15世纪)。除此之外,羊毛毯还具有保暖、御寒的功能(图五,法国戈贝兰风格壁毯)。
19世纪中期的“艺术与工艺运动”和19世纪末的“新艺术运动”是现代纤维艺术史上不得不提到的两场运动。在这两场艺术思想狂潮的影响下,纤维艺术产生了新的审美走向,更加注重材料的运用和工艺的表现。
纤维作为现代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材质,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天然的动植物纤维,例如动物的皮毛或是植物所产生的棉、麻等,另一类则是人工合成纤维。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传统的棉麻制品早已不能完全代表纤维,近现代以来,出现了许多新型材料,这让艺术家们在选择上有了更宽、更广的范围,在情感的表达上也有了更加多样的呈现方式。
纤维材料因其独特的天然特性,能够带给观众一种天生的亲切感。主要是由于纤维材质本身就是自然的产物,运用纤维材料进行创作的艺术作品能够拉近人与环境间的距离,在最短的时间里,产生彼此交流、沟通的奇妙氛围。材料柔软的特性常给人温暖的心理感受,这让身处于冰冷、坚硬的建筑物中的人们更容易体会到艺术之情。
纤维艺术早期在公共空间中的运用多是以兽皮、织物等为宫殿、教堂的点缀及墙壁装饰。随后许多年,纤维艺术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直到上个世纪才又被广泛运用到公共空间之中。“纤维艺术是可以存在于空间的”这一宣言在20世纪20年代被提出。随后,更多的艺术家们将这一宣言付诸实践,创作出一系列优秀的艺术作品(图二,林乐成《山高水长》)。
纤维艺术作为与整体空间环境紧密结合的艺术形式,一方面创作的时候要参考空间的色彩、风格、文化内涵等相关内容,另一方面,装饰艺术本身所具有的特质又不束缚艺术家自身的情感表达。正是这一特质使得艺术家们在对某一特定的空间进行装饰设计时必须反复斟酌。公共空间中的纤维艺术作品通常不会像绘画作品那样留有创作者自己的印记,它更加注重的是与空间相适应、相协调的整体美感 (图三,林乐成《春夏秋冬》)。
公共空间作为纤维艺术表现的载体,不可避免地会参与到人们和作品的交流沟通之中,这就必然会对观众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纤维艺术作品通过其自身的色彩、材质、肌理等内容结合创作者个人不同的生活经历、情感活动,构建出不同的心理感受。
随着纤维艺术的不断发展,其在公共空间中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不仅可以弥补现代建筑空间内部的缺点,更能够与周围的空间环境相呼应,为人们提供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公共环境。
作者:张怡怡编辑:刘迪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