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1980年代,这位日本摄影师拍下8000张中国小朋友最动人的样子

 

“秋山先生问我最喜欢哪张,我挑了这张,因为我小时候跟他一模一样,”PPT画面刚一跳转,在场的听众都会心地笑了,照片里,一个男孩坐在小椅子上,趴在大椅子上写作业,他左脚翘在椅子下的横梁上,脸上神情认真。

8月15日,近40摄氏度高温的午后,文定路218号,乐开书店里,夏楠的讲述轻轻慢慢。30年前的那张照片中,夏日傍晚的光线温和,跟现场的柔光灯交织在一起,带来了一种沉静的惬意。

夏楠喜欢的这张写作业孩子的照片。(秋山亮二 摄)

去年儿童节,一本叫做《你好小朋友》的摄影集风靡网络,发行首日便售罄,并在网络中掀起了一股80年代怀旧的热浪。男孩手中的橘子汽水,少女脸上的涔涔汗水……日本摄影家秋山亮二先生记录下当时中国人生活中的一个个鲜活镜头。

“这些不知何时被我们遗忘的笑容,真挚的眼神,融化在风景里的欣欣向荣,在中国小朋友这里被找到了!”1983年初版的《你好小朋友》腰封上这样写道。

秋山先生说:“时隔36年来重新审视这些照片,我觉得中国的孩子们真的全力以赴在做各种事。在屋外学习、从借书摊上借书看,虽然没有物质条件却努力地玩着、活着。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大家都很努力很认真。让我感到正因为有那样的时代,所以才有了今天的中国。”

夏楠是这本书的编辑,青艸堂(注:艸,cǎo,小篆象草形)出版社的创办人。因为秋山亮二摄影展暨童年主题联展开幕,她来到乐开书店,讲述了出版背后的故事,时隔36年,这本已经绝版的影集如何被成功复刻,历史怎么重现在大家眼前。

你好,小朋友

1980年代初期,秋山亮二先生受小西六写真工业株式会社委托,来到中国拍摄小朋友们,走过北京、成都、上海、苏州等12个城市,每次停留两三周,拍摄了近8000张彩色照片。

当时原本只打算挑出12张作品制成年历,因为效果很好,所以出版了中日双语摄影集《你好小朋友》,共发行3000册,其中有2000册被送到了中国各地的少年宫。

活动现场

为了复刻这本影集,夏楠和同事,与秋山先生及其女儿秋山都约在东京世田谷区的一个咖啡厅会面。此前秋山先生一直没能肯定答复说复刻版可以做,是因为底片还未找到,但说可以一边找,一边见面谈谈看。自从1983年版《你好小朋友》制作完成,底片从印厂归还后便被收在某个角落里,再也没有碰过,想到要去找它已经时隔36年。

会面前半小时,秋山都发来信息:“啊!底片找到了!它呆在楼梯下面的壁橱。”他说要带着底片一起会面。当时快77岁的秋山先生,揭开两层信封后,取出了作为1983年版摄影集封面那张合影的底片,双手有些发抖。包装底片的信封上注有当年退回来的日期,那年他才四十出头。

这张封面照片里,就有他80年代初期在中国拍照印象最深刻的一次经历。“这次拍摄呀,我差点要被警察抓起来了!”原来是他在集市上遇到了很多可爱的小孩子,就将他们带到了林间,想在自然状态下拍摄,家长们以为他是要拐卖儿童,后来是随行的摄影家协会的人做了半天解释工作。

属于80年代童年的小人书

乐开书店门口

秋山先生将底片交给夏楠时,郑重其事地说:“底片是很重要的,掉了可是要赔偿很多钱的喔!”他将夏楠等人送到地铁口,并指指夏楠的行李箱再次交代,“很重要的东西呀,要小心喔。”两个月后,当夏楠将底片完整无损地归还,秋山先生以略带遗憾的语气说,“唉呀你怎么一张也没有搞丢呀!我也发不了财啦!”

因为秋山先生不用email,也不用手机,夏楠跟他的沟通除了见面,就是靠十几张明信片勾连的。在一张明信片上,没有绘画基础的她,用几个小时,细细画下了那张孩子写作业的照片,并写下“虽然不擅画画,但看到秋山先生这幅照片就想起自己小时候每天写作业的情景,脚也一定要高高搁起来的那姿势,深有感触,试着画成这样了”,寄给了秋山先生。

事后,秋山先生表示,不仅他很喜欢,他的夫人也很喜欢。秋山夫人在第一次与夏楠碰面的时候,提及的就是这张明信片:“我太喜欢了,谢谢你。”

印刷前,夏楠回到上海,与雅昌洽谈印刷事宜,为确认纸样、装帧、流程而做大量准备工作。图片处理是摄影集制作最重要环节,在扫描原底片时,时隔36年的樱花牌胶片所呈现的色彩和细节丰富度,都让人惊异。

夏楠在做分享

为了让图片达到最佳效果,他们不间断接力、对照原版画册、反复确认。夏楠给照片贴上各种校对说明“红领巾的颜色适当加深”“父亲的肤色再健康一点,现在偏绿”“小孩的脸色再稍微红润一点”“树木的颜色有点塑料感,再立体一点”……她说:“校对的工作一直抵达印刷机台,这也是作为印刷的魅力所在,它使你极度紧张,又使你极度期待,使得成品趋于完美。”

准备过程中,她也收到了秋山先生的明信片,写得很简单:感谢特意来东京会面,感谢赠送的茶果子,书的事就拜托啦。夏楠说:“复刻版的首发海报、发行纪念明信片,及至后来的珍藏版明信片套装,这些想法都源自与秋山先生的明信片往来经历。”

光景宛如昨

“春去秋来,岁月如流,游子伤漂泊。回忆儿时,家居嬉戏,光景宛如昨。茅屋三椽,老梅一树,树底迷藏捉。高枝啼鸟,小川游鱼,曾把闲情托。儿时欢乐,斯乐不可作;儿时欢乐,斯乐不可作。”这是李叔同经历留日漂泊岁月后归国所作的《忆儿时》。

两年后,青艸堂和秋山亮二先生又从余下的8000多张底片中重新甄选出了122张从未公开的照片,集结成第二册《光景宛如昨》,名字便由此诗而来。

“真漂亮的诗啊!”秋山先生再读、连连感叹。李叔同笔下的儿时回忆,与秋山先生镜头里的中国小朋友,相隔近一个世纪,却有着完全相同的感受性——“儿时欢乐,斯乐不可作”。这大概也说明了为什么这组照片能一而再地拨动大家的心弦。

这本摄影集将焦点放在了让人产生时代感的背景、物品、庇护孩子的大人们的姿态、学校生活之中,似乎也可以更为近身地去俯瞰当时孩子们心中丰富的精神世界。

乐开书店门口的展台

秋山先生说:“《你好小朋友》的复刻版是阳的话,那这本‘新作’(《光景宛如昨》)就是阴。它是前者未言尽之物,第二册和第一册就像是左右手,而双手互相拍击就会发出愉悦的响声,我们叫它‘美妙的和声’。”

这些在中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之前拍摄的中国孩子天真无邪的神采,让许多人一边追忆过往时光,一边对秋山亮二的镜头称奇。他观察孩子时的独特视角,造就了这些有治愈奇迹的瞬间,超越时代抓住了读者们的心。

在夏楠眼里,秋山先生很幽默,像个孩子。“所以我想,为什么他能拍出这张照片,因为他跟小孩子是很平等的关系,他也很有耐心,逗他们玩,让他们开心,然后才想着说去捕捉一些瞬间。”

乐开书店店主蜗牛(左)和夏楠在做分享。

“拍照的人虽然是我,但当我拍完出版后,这本摄影集就像一个小孩,他自己落地,自己成长,自己在走自己的路。如今对我来说,就好像这个孩子突然长大了,回来看我那样的感觉。我有些惊讶又惊喜,这个孩子突然就成为一个很棒的大人,”秋山先生也感慨,那些被拍过的小孩子们,应该都成为很优秀的大人了吧。

在这次的童年主题联展中,就设置了这样一个特别展区:和童年say hi。在一面陈列着各色老式缝纫机的展墙前,悬挂着向大众征集的童年照片,大家还写下了对那时的自己想说的话,其中有一部分内容就来自《你好,小朋友》中的主人公。

“与童年say Hi”展区

“小姑娘,你真是自信满满啊!我太喜欢你了,谢谢你健康爽朗地长大!”“请你一定要睁大眼睛,记住每一个值得铭记的人”“感谢父母让世上有你有我,让我们继续以各自的方式感恩吧!”……照片被装在风铃里,风吹过的叮叮当当声音,是来自童年的问候。

秋山先生镜头里的中国小朋友们:

北京,抱着枪的孩子,神情里有小小的得意。(秋山亮二 摄)

成都,在裁缝铺前读书的女孩,花裙子,绿凉鞋,神情专注。(秋山亮二 摄)

海南,爬竹竿的男孩子,他和身后的小伙伴都笑得开心。(秋山亮二 摄)

哈尔滨,幼儿园的攀爬架上全是小孩子,他们还都穿着白色围兜,以防衣服被弄脏,身后的天空格外蓝。(秋山亮二 摄)

成都,站在父亲自行车后座上的孩子,还被绑着两道“安全带” (秋山亮二 摄)

苏州,穿着肚兜的小男孩被牵着走下石拱桥。(秋山亮二 摄)

上海,亲吻妈妈脸颊的小女孩,母女俩神情都很幸福。(秋山亮二 摄)

成都,跟妈妈一起摆饮料摊的女孩,玻璃瓶透亮。(秋山亮二 摄)

昆明,吃米线被辣到的小姑娘。(秋山亮二 摄)

在昆明湖捉鱼的小朋友们。(秋山亮二 摄)

栏目主编:王海燕 文字编辑:王海燕 题图来源:文内图片除标注外 均 刘雪妍摄

来源:作者:刘雪妍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94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