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金色观察 | 绿色金融与区块链的协同发展

 

在各国低碳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绿色金融成为全球多个国家着力发展的重点之一。近几年来,“绿色金融”概念越来越受到国内众多金融机构的追捧,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在2021年,双碳政策“碳达峰”、“碳中和”成为热频词汇。“绿色金融”也受到了更多关注。

绿色金融的定义包括以下几层意思:一是绿色金融的目的是支持有环境效益的项目,而环境效益包括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高效利用;二是给出了绿色项目的主要类别,这对未来各种绿色金融产品(包括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股票指数等)的界定和分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三是明确了绿色金融包括支持绿色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和风险管理的金融服务,说明绿色金融不仅仅包括贷款和证券发行等融资活动,也包括绿色保险等风险管理活动,还包括了有多种功能的碳金融业务。

2016年8月31日,人民银行等七部委发布《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其中对绿色金融的定义是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

可以说,绿色金融以绿色经济为发展框架,以金融工具和产品为载体,以提供资金引导为路径,以绿色发展为最终目的。

从交易市场与金融工具来看,绿色金融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基于现有金融体系构建的,以绿色债券、绿色信贷为代表的金融产品;二是基于融合环境效益构建排放权交易所产生的若干金融创新。

绿色债券是指将所得资金专门用于资助符合规定条件的绿色项目或为这些项目进行再融资的债券工具。相比于普通债券,绿色债券主要在四个方面具有特殊性:债券募集资金的用途、绿色项目的评估与选择程序、募集资金的跟踪管理以及要求出具相关年度报告等。

绿色信贷是环保总局、人民银行、银监会三部门为了遏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盲目扩张,于2007年7月12日联合提出的一项全新的信贷政策。绿色信贷就是“green-credit policy”,绿色信贷业务的特殊性是指绿色信贷政策需要公众的监督,政府和银行不仅应该将相关环境和社会影响的信息公开,并且应该提供各种条件包括信息的披露、必要的经费和真正平等对话的机制。“绿色信贷”的推出,提高了企业贷款的门槛,在信贷活动中,把符合环境检测标准、污染治理效果和生态保护作为信贷审批的重要前提。绿色信贷以促使企业降低能耗、节约资源和维护人类的长远利益为目的,将生态环境要素纳入金融业的核算和决策之中,促成金融与生态的良性循环。

绿色保险,又称生态保险,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环境风险管理的一项手段。其意义在于增强企业赔偿和修复环境污染与破坏的能力,将环境成本显性化,减少环境风险过大的投资行为。

绿色基金是指专门针对节能减排战略,低碳经济发展,环境优化改造项目而建立的专项投资基金,其目的旨在通过资本投入促进节能减排事业发展。绿色基金所投项目一般具有以下特点:1.具有节能环保特性。2.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3.具有良好的回报前景。

另外在绿色金融创新方面,设立国际碳排放交易场所、推进碳排放权担保业务、发放碳排放权抵押贷款等也取得了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双碳目标已在全球各国达成共识,脱碳革命成为趋势。ESG(ESG是英文Environmental(环境)、Social(社会)和Governance(公司治理)的缩写,是一种关注企业环境、社会、治理绩效而非财务绩效的投资理念和企业评价标准。基于ESG评价,投资者可以通过观测企业ESG绩效、评估其投资行为和企业(投资对象)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贡献。)投资需求增长,基于ESG的理念将促进绿色金融与绿色产业的结合发展。

在绿色金融和绿色产业不断受到关注,日益成为重要发展趋势之下,区块链等技术又将扮演怎样的角色?实际上,尽管目前我国金融机构普遍对发展“绿色金融”颇为热心,但在具体实践中却又面临着诸多的障碍,如“绿色金融”业务风险较高而收益偏低、信息沟通机制有待完善、金融机构缺乏专业领域的技术识别能力、相关政策不完善等。

要解决上述问题,在产业政策和方式方法上,可以借鉴其他国家已有的经验。而在技术推进创新发展层面,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的发展也可以促进问题的解决与效率的提升。诸如在绿债市场上,普遍存在的环节是认证和披露,通过引入数字化和区块链服务,可以在绿色债券的标准,包括ESG方面带来透明度提升。在绿色金融发展过程中,解决数据不透明、数据缺失、数据不完整以及整个系统效率的问题。

此前,清华大学绿色金融发展研究中心与保尔森基金会绿色金融中心联合发布的《金融科技推动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案例与展望》报告指出,区块链技术所具有的去中心化、开放透明、自治匿名、不可篡改的特征为绿色金融带来了新的思路。报告认为,利用区块链等技术,解决资金穿透管理的问题,可以帮助金融机构实现对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投向的跟踪,帮助降低“洗绿”、“漂绿”的⻛险。

此外,报告还指出,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及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应用到绿色金融领域。这些运用可以为金融机构带来成本、效率、安全和数据真实性等方面的改善,也可以为金融监管在标准推广、统计、审计与反洗绿等方面提供更加准确高效的服务。

区块链赋能绿色金融发展成绩显著。在2021年7月16日举行的中国社会责任投资高峰论坛上,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董国群就过去三年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企业IPO融资情况进行了介绍,他指出随着工具与手段持续创新,以区块链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广泛应用,赋能绿色金融迅猛发展,也让绿色绩效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过去三年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企业IPO融资额374亿。

而在2020年12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还在新加坡金融科技节上发表视频演讲表示,人民银行将继续探索利用金融科技发展绿色金融。未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金融科技手段在绿色金融中的运用前景非常大,我们愿与各方加强交流合作,整合有利资源,动员更多社会资本支持低碳和可持续发展。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95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