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元耀州窑鸟型擂杵
关于喝茶,中国人有许多话说,当最有趣味的是茶道和斗茶。茶道是唐代的发明,但被日本人继承走了;斗茶是宋人的嗜好,可惜的是也没有流传下来。值得欣慰的是,陕西法门寺出土了一套完整的唐代皇家茶道用具,让我们能够推测出一点古人对这种饮茶方式的郑重。而斗茶,现在已经了无踪迹,我们只能从史书上了解一些大概的情况。据说,斗茶有专门的茶碗,以建窑的黑釉兔毫、鹧鸪斑为最,以比赛茶沫留渍碗沿的时间长短取胜负。
需要说明的是,唐宋的茶和我们现在的茶是有区别的。现在的喝茶,不管是红茶还是绿茶,主要是直接冲泡。唐宋的茶叫糕饼,是茶叶和香料油脂等的混合物,是需要再加工的,把预先制好的茶饼碾压碎,用箩子筛出细粉,盛碗,注入沸水。所以,法门寺出土的茶具中有茶箩子,茶碾子。茶碾子的样子和现在中药店碾药的碾子完全一样,这样的器具一般老百姓是用不起的,所以,民间使用一种叫擂杵的物件碾碎茶叶。
擂杵是一个有圆头有手柄的简单工具,式样略有差别,作用是一样的,使作用力将物品碾碎。有人以为和砸蒜差不多,这也是有些道理的,区别在蒜是砸,茶是碾。汉字“擂”有两种解释,一作打,二作研磨,作用力不同罢了。我国西南某少数民族,自今还保留了一种古代流传下来的擂茶,其擂杵是木制的,就像一根典型的棒球棒。当然,有擂杵还要有研钵,研钵要宽敞一点,才能使擂杵转得开,操作起来方便顺手。耀州窑遗址挖掘时,出土了不少擂杵,专家说是当时窑工用来研磨釉料的,叫研磨棒,和茶道没什么关系。有一回,我在市场上发现了一件金元时期的耀州窑黑釉擂杵,便买了下来。这个擂杵和研磨棒有明显的区别,它的手柄是鸟形,有很大的圆头,光滑细腻,说不清在上千年的时间里被用过多少回,甚至连鸟头部的冠子都被磨光了。比对过耀州窑出土的研磨棒后,我认为它应该是典型的擂茶杵。后来,又买了一件近代的白釉鸟形擂杵,圆头处有网纹刻画线条,从修补的情况看,好像在制镜厂研磨涂料中使用过。
擂杵其貌不扬,在市场里时有发现,且价格也不高,但却引不起人们的关注。也难怪,在现在这个流金时代,谁还肯去考虑它也曾经承载过的历史沧桑?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96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