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中式家具腿足的流变图鉴

 

| 明清家具研习社 |

研习君语

在家具的众多部件中,腿足承担着结构与美观的双重重任,从商周到明清,家具的腿足发生了怎样的流变?

对于一件家具来说,腿足部件的设计可谓是重中之重,它不仅支撑着上部构件,使得家具能够平稳牢固地立于地上,还是家具视觉观感中的重要组成,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家具的气质。

为家具选择一个合适的腿足,是每个家具匠人的必修课。

中国古代家具源远流长,从席地而坐的生活方式被垂足而坐逐渐取代开始,家具的腿足便开始成为家具匠人的必争之地。

腿足 / 商周时期

最早也是最经典的腿足是四足。早至中国古代家具的萌芽时期——商周时期,一些经典的家具就开始使用四足。

在这一时期记载和出土较多的家具是几、俎、案,均是承具,其中俎还是桌案的始祖。曾有记载:周以房俎,有虞氏以捖俎,夏后氏以蕨俎。在《三礼图》中我们便能看到这几种俎的模样。

有虞氏的完俎“有四足”,而夏代的蕨俎侧面腿间多了一根横枨,使其更为稳固;商代的椇在蕨俎基础上,四腿外挓,看面如八字状;周代的房俎则将原本位于腿间的横枨改到了足下,成为托泥的雏形,腿足也不再是经典的直线,而是略带弧度的曲线。

《三礼图》书影

除此之外,此时还出现了两种形式的板式足。

一种是位于面板短边下方的板式足,这种足往往全部为实心立板,且自身具一定厚度,才能保证在自身稳稳立于地面上的同时,还能承托起俎面。这一制式十分经典,后世使用板足的桌案多按此形制制作。

西周 蝉纹俎 日本泉屋博古馆藏

另一种则是位于面板长边下方的板式足,这种足因为相对宽长,能够较为轻松地承受俎面压力,所以可以在其上作更多变化,工匠常在中间开光作各种造型,以使其更为美观。以西周的悬铃铜俎为例,其板式足就为倒凹字形,中间开口还做成壸门形状,十分精致。

商末周初 饕餮纹板足悬铃俎 锦州博物馆藏

腿足 / 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家具的品种和造型得以进一步的丰富,此时几、俎、案几种常见家具的腿足也有了更多的变化。

前代流行的四足俎在这一时期仍然存在,但也有些俎在细部多了一些个性化的设计,比如1978年淅川下寺2号墓出土的这件青铜俎,它虽然也是四足,腿间还没有枨,但腿足上方略微伸出,使得每只足都略呈刀形。

春秋晚期 透雕变形龙纹俎 河南博物院藏

板式足在这一时期也同样有了更多的变化。如河南信阳出土的这件战国漆俎,其板式足位于长边之下,但其相对较窄,两端留空较多,幸而其位置居中,正好承接俎面重心,才能稳稳托承其俎面。其板式足两边线条外撇,中间下部做空,线条亦随外部呈八字,整足观之如古币,故而又称币形足

战国 彩绘漆俎 河南信阳长台关楚墓出土

此时还有一种俎的足尤为特别,这种足由数根细直足和一根长条横跗组成,竖材规律排列,上端撑起俎面,下端则插在横跗上,名为栅形直足。其实际上还是早期四足底端加横跗的变体,不过因为使用的直足更多,故而更能托承其较窄长的俎面。

春秋末期 漆木俎 河南侯古堆一号墓出土

此时的案和几中,也涌现出了不少新的脚足形制。在矮足案中,脚足多倍设计成兽蹄形,娇小敦实,既能托承,又能起到一定的装饰作用。

战国中晚期 漆木矮足案 湖北省博物馆藏

高足案则是在栅形足俎的基础上做了一些装饰和丰富,如此件曾侯乙墓出土的浮雕髹漆案,每边的三根直立足中间作立柱样,两边则被雕成栩栩如生的鸟样,称为鸟足。

战国 黑漆朱绘鸟足漆案 曾侯乙墓出土

而几因为形制狭长,对于足的考虑更重视它的稳固性。此时的几根据几面宽度不同配有两种足,对于相对较窄的几,一边仅用一根立木插在横跗上就可支撑;而相对较宽的几,使用的则是栅式足。

长台关战国楚墓出土漆器图

腿足 / 汉唐时期

从汉到唐的这一时期是矮型家具逐渐向高型家具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案与几仍然保持着前代的特色,但也在足上有了新的进步。

比如魏晋南北朝时期流行的三足抱腰式凭几,主要在床榻上和带篷牛车上使用。其几面为曲线型,故而在两端和中心都用一足托起,还往往在足端作一些装饰。

三国 黑漆凭几 安徽马鞍山朱然墓出土

在这一时期,榻这种家具逐渐流行起来,比起俎、几、案,榻往往形制宽大,对足也有着更高的要求。而这一时期的榻足主要有两种形制,一是壸门造型的托泥足,二是四足中作壸门洞造型。

唐 李真《不空金刚像》 日本京都教王护国寺藏

到了唐代时,中国传统家具已经较为成熟,并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深合唐代审美的丰润柔美、雍容端庄。此时最富代表性的家具是凳,各式方凳、圆凳、月牙凳的腿足都颇为有趣。

如这幅《宫乐图》中,宫女们就坐在月牙凳上,这种凳子凳面状似月牙或呈椭圆形,腿足有四足,牙板作壸门造型,凳腿曲线尤为精致繁复,颇有女子婀娜之态,还作内翻状,精巧典雅。

唐 宫乐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宗教家具往往还有着一些独到的设计,在《六尊者像》中我们便可以看到两件尤为别致的经案。翘头经案的腿足也是四足,但设计尤为复杂,腿足曲线先外扩,再流畅向下,到足底又向外作撇脚,线条轻巧俏皮,足间还加弓形的花撑以加固,颇为罕见。

唐 卢楞伽《六尊者像》(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而平头经案的四足则似乎满作了螺旋纹。四足中间部分各施横枨连接,其连接处还略粗于上下,以便于与横枨交接更为稳固,足端则作出蹄状。仅观一足,其线条缓行乍起,迅速回敛,又乍起回收,颇具韵律美。

唐 卢楞伽《六尊者像》(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腿足 / 宋元时期

宋元时期是传统家具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

一则,因为经济状况和审美风向的转变,宋代家具的风格已和唐代大不相同,宋代家具淳朴纤秀,颇具文雅气质;二来,此时工匠在小木作中大量的借鉴大木作经验,不断优化家具中的受力结构,使得家具制造有了新的飞跃。

一方面,宋代家具中还继承了前代的一些特色,以《槐荫消夏图》中的榻为例,此件榻的腿足与汉唐时期流行的壸门托泥足类似,不过其细部造型稍加变化,长边下用四根直材受力,防止榻中部塌陷,四角足底还另作了矮足托起,稍增了些许轻巧。

南宋 槐荫消夏图 故宫博物院藏

另一方面,宋代家具拥有自己的经典特色,它的腿足结构多做四足式,其用料节省,腿足纤细修长,仅以方圆两种规整造型便可制作出各种美观又实用的家具。

因为榫卯结构的精进,其腿足部分不再需要繁缛的装饰,少用弯转较多的曲线,整体线条也十分简洁利,呈现简约素雅的气质和高度的秩序感。宋代家具为明清文人家具的诞生奠定了技术与风格的基础。

宋 《蕉阴击球图》 故宫博物院藏

腿足 / 明清时期

明清家具自不用多说,明式家具作为中国传统家具的代表之作,它是高超工艺与极致审美的结合,是中式传统家具的巅峰之作,直到如今还拥有着无数拥趸和深远影响。

虽然整体风格更偏向简素清秀,但放眼整个明清两代的家具,我们既可以找到小家碧玉,也可以找到皇家明珠,腿足的造型也多种多样,甚至能成为某些家具上的点睛之笔,还影响了其他国家的家具设计。

此处我们便择几例经典之作,一观明清家具的风采。

马蹄腿是明式家具中最为常见的腿足之一,其中包括内翻马蹄腿、外翻马蹄腿、爽番马蹄腿三种,内翻马蹄最多也最为经典。

这种造型取自马蹄,其弓形曲线矫健有力,底足稍大也能使其重心下降,从而使家具更为稳固。同时,马蹄腿还能根据家具高矮和造型不同而作细部改动,高时挺拔清俊,矮时力蓄千钧,具有浓厚的文人气质。

明 黄花梨木方桌 故宫博物院藏

除了马蹄腿,三弯腿也是明式家具中的经典腿足。其最早出现是在魏晋时期,但明式家具才将其发扬光大,使其成为了家具腿足中的经典造型。

三弯腿因呈S型,弯曲度较大,需要选用性质相对稳定的木材,只有易于加工又不易开裂扭曲腐坏的木材才能制作成保存长久的三弯腿。它的拐角、比例、线条都十分考究,能恰好使各部均匀受力,才能在保证结构稳固的前提下,做出如此灵动美观的腿足。

这种腿足和马蹄腿一样,高矮均可,高者纤细婀娜,多用于花几等家具;矮者不显厚重笨拙,多用于床榻等家具。其底部还可用各式托泥约束,既呼应器面,又稳固结构,还能使家具的观感如华章天籁,前有始,后有终,中部的绚烂梦幻便更令人难忘。

明 黄花梨木雕卷草纹床 故宫博物院藏

在众多腿足中,展腿尤为特别。它特别在仿佛是将两种腿足合为一体,既突兀,又莫名的生出一种和谐感。

这种腿足最早出现于唐代,据说是因为北方的矮腿家具传到中原地区后,因为生活习惯的差异,中原地区的人民为家具另接上四条长腿,才产生了这种腿足,此后各代都有使用,现在还存有一些可拆卸的实例,似可佐证。

展腿的优势在于其具有丰富的变化,可在一件家具上打造出两种壁垒分明的美感,如此件经典的展腿半桌,上半部分牙板和腿足满雕纹饰,还多用婉转曲线,可谓秀丽非常。但若是在此作结,搭配其矮长的造型难免会显得过于秾丽。

下部的四条长圆腿恰好将浓墨重彩的上部支撑于半空中,用大块的疏朗空间冲淡了上部过分的装饰,同时也在自己的下部展现出清俊稳健的气质。两相结合,其设计令人拍手叫绝。

明 黄花梨木展腿式半桌 上海博物馆藏

当然,明式家具的腿足还有许多,譬如圆裹腿、蚂蚱腿、仙鹤腿、箭腿、剑柄腿等等,多不胜数,它们都绝非凭空而来,而是基于前代的技术与审美,逐渐形成如今的模样。

从家具腿足的流变图鉴中,我们可以看到的不仅是家具工艺艺术的成熟,还能看到人民的智慧是如何从星火逐渐变成烈焰,明式家具的完美不是一个偶然的意外,而是厚积薄发的华夏民族一点一滴垒成的奇迹。

- END -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97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