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琵琶制作与后期调试
文|暮遇科普
编辑|暮遇科普
«——【·前言·】——»
琵琶制作的前期规程与后期调试是完善琵琶乐器品质及提高演奏舒适度的重要环节,是决定产品是否能体现优异的乐器功能、演奏得心应手,是否能彰显琵琶极富魅力的音质特色并成为表现琵琶音乐艺术的关键性工艺程序。之所以称为关键工序,是因为这种规程和调试会在严格把握各个生产环节的基础上,从宏观的角度对制琴的终极目标进行查验,是对琵琶生产工艺流程与生产质量是否科学的一个综合性调研工作。
这是乐器科研工作中提升乐器品质、完善工艺流程、优化乐器结构、探索制作 奥秘的重要内容。琵琶制作具有制作工序复杂、难以把握产品质 量的特点,每道工序的制作水平都会影响琵琶的产品质量。因此,若想做好这项工作就必须了解和掌 握琵琶制作的工艺规程和调试方法。
琵琶制作前期的木料选材与琴体内部制作的工艺规程要求
琵琶制作可以细分为背板、音板及琴头、琴轴和相、品、覆手等部件,其中,木料的选材与生产工艺流程是保障琵琶生产质量的关键。现以琵琶主要部件的木料选材与琴体内腔制作工序规程要求为例。逐一分析背板选材与木料工艺处理 琵琶的背板材质直接关系到琵琶的声音质量。在琵琶背板选材时,应尽量选择纹理均匀一致、左右对称的材质,确保其振动通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取材时要少用芯材,因为芯材料内应力大、极易开裂。从切割方式来看,旋切的琵琶背板外观好看,可以通过调节背板的厚度使其振动达到最佳 状态;而径切的琵琶背板则比旋切的琵琶背板在振 动方面略显通透。
另外,制作琵琶不要使用新的木材,最好是通风自然存放10年以上的材料。有条件的,可以通过浸泡,烘干及新的科技处理手段,降低材料内部应力,达到有效地缩短其存放周期的目的。这种前期的材料选材与工艺处理,会有效地提 升琵琶乐器品质,避免产品材料开裂等问题,延长 乐器使用寿命。
内膛的制作规程
琵琶的内膛是发音折射板,膛壁的厚度即背板的厚度,是决定琵琶音质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演奏的过程中,背板厚了则琴体不能完全震动,声音会 瘪瘪的发不出清脆的声音;背板薄了会使琴体震动 过大,声音发散、发燥,声音立不起来。
因此,背板的厚度要根据琵琶背板材质的密度大小及取材的 位置来进行调节。就琵琶腔体大小而言,选择材质密度大的琵琶背板,其内膛体积要稍大一点,反之材质密度偏小的琵琶背板,其内膛体积要适当的小一点,这样才能使琵琶背板与音板的震 动均衡互补。为增加琵琶背板的反射效果、制作琵琶内膛要 里侧平滑、光洁,有条件的可 在琵琶背板内膛里侧涂刷一至 两遍聚酯油漆,以增加琵琶背 板的反射效果,使其声音通透明亮。
音板工艺处理的制作控制
琵琶音板亦称琵琶面板,其材质是桐木,上置有竹制的品。一块好的琵琶音板应松软通透,纹理 相对均匀,色泽干净、没有疤节;要根据琵琶背板的材质纹理密度配置相应纹理的琵琶音板。制作时,琵琶背板里槽与音板的大小要完全吻合、粘合要严密到位,使琵琶背板与音板紧密结合成一体,使演奏琵琶时的声音振动和传导达到最佳状态。
制作音板的厚度适当控制在7mm左右,做到音板中间稍 厚,边缘微薄,这样才会使琵琶音板各品位上音的 振动与传导均匀。一般情况下,琵琶背板密度大一点的音板的厚度要适当薄一点,材质密度小的琵琶 背板,其音板要适当的厚一点。
琴身内外连接部件的粘合要求在琵琶的制作过程中,相关联的部件间拼接与粘合严密至关重要。如果琵琶音板与琵琶音梁、琵琶背板之间、音梁与音柱之间、品与音板之间的粘合。有一处粘合不严密,就会在演奏时产生振动杂音,严重影响到琵琶琴体振动传导及发音的质量,使发音状态不结实、琴声伴随杂音而鸣,出现音量不足、音质不饱满、穿透力不强等问题。因此,在粘合中涂胶要均匀,不要有夹胶的情况。查验时,可轻轻敲击音板各部位,无劈裂之声且各部分均能 有相应的共鸣效果,才有可能使琵琶张弦后,其声 音能相对的圆润通透,穿透力强。
琵琶琴体外部制作的工艺规程要求
琵琶的琴头、琴轴及相、品和覆手等部件,均属于外部可见性开放式制作范畴,其工艺规程要求琴头与琴轴孔的标准控制安装多样式造型的琴头时,其仰角与琴身中心 垂直度符合工艺规程,粘合部分严密到位即可。然而,琴孔成型与弦轴配制则是一个极为关键的环节。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在琵琶演奏过程中不倒轴,不脱弦。因此,保持琵琶旋轴稳定是检验琵琶产品质量 精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山口与覆手及出音孔的制作规程,琵琶山口主要有支撑琴弦的作用。我们把山口 处梳分琴弦并支撑琴弦的点叫做搁弦点,把搁弦点 预制的细痕小沟称之为弦槽。弦槽的宽窄、深浅则 是一个值得重视的制作内容。例如在演奏的过程 中,如果弦槽雕刻过宽、过窄或过深,琴弦都会产 生滋滋的杂音。
反之,弦槽过浅会使琵琶演奏推拉 技法或揉弦的时候琴弦偏离弦槽。正常的琵琶弦槽 应呈倒置的猪尾巴状,弦 槽底面要圆滑,弦槽的宽 窄与琴弦的粗细要充分吻 合。琵琶山口搁弦点的宽 度要与四根琴弦排列的宽 度相适应,弦槽在搁弦点 上排列要均匀美观。搁弦点的作用是使琴弦搁置结 实,弦槽的深浅以琵琶琴 弦直径的一半为最佳。覆手是琵琶音板上栓挂琴弦并具备传导声音的竹制部件。
覆手的位置一定要精准居中,同时,偏上偏下也会影响到琵琶演奏的感觉和质量。另外,覆手栓弦端距离音板的高度直接影响琵琶使用者的 演奏手感及声音。覆手栓弦点距音板的高度要控制 在10~11.5mm之间,避免覆手过高使演奏时按弦费力,过低则极易出现扫品扫项的现象。另外,要有效地把握琵琶覆手与琵琶音板粘合面。
比较松软或偏薄的琵琶音板应使用覆手底稍大的覆手,反之则使用琵琶覆手底稍小的覆手。琵琶覆手上的骨头条与琵 琶竹质部分粘合要严密,严禁夹胶、两层皮,琵琶覆手弦口处要圆滑一点,防止演奏过程中覆手弦口的棱角把琴弦咯断。出音孔是对琵琶音板上覆手下面隐藏的一个长方形的小孔的称呼。琵琶出音孔的大小也会影响到琵琶的发音,通常我们把琵琶的出音孔做成8mm×12mm大小长方形。
琵琶相品高度差的制作规程
制作琵琶装配相与品时,其高覆手度是制作工艺规程最为细致的部分。制作中将相与品存在的高度差统称为品差。品差不匀,会出现时而正常时而沙品的现象。整套品上下的品差过大,琵琶在高音区的演奏会使按弦吃力,影响手感。品差过小,难以避免在演奏力度稍大或扫弦时,出现打品、产生杂音,甚至连揉弦的时候都会出现沙品的现象。因此,琵琶制作中要求相差与品差均匀,避免演奏出现扫相打品、沙品的现象。
因此,山口、覆手与相位、品位之间高度差要精准,避免这类差之毫厘、缪之千里的关联性错误。值得注意的是,琵琶外部制作中的山口、覆手高度决定相品的基本高度,又是均匀控制相品差的限制条件。 其中的数据要在长期的制作中探索出更为科学合理的标准,反复推敲制作实践的效果,更好地把握琵琶外部制作的 规程要求。
琵琶的后期调试工艺要点与方法
在琵琶的乐器制作中,受乐器制作环境温度、材料的材质密度、湿度、张力及其乐器结构构成、粘合的影响,往往会有某一工艺规程执行不严格、部件装配不严密、粘合加工不到位的现象,影响着琵琶制作的音质把握与 演奏手感。就此,当制作琵琶前期按工艺规程要求完成制作后,仍需要把后期调试作为制作工艺规程的延伸管理,把任何一个制作细节和部件的组成质量都作为影响到乐器音质关键的内容进行查验,以解决琵琶使用中可能出现的声音发瘪、发散、发死或音不准、跑弦、倒弦、杂音及手感不佳等问题。
现将后期调试工艺规程及调试方法介绍如下
配琴弦调品工序规程中的音准调试 配置优质的琴弦,这是保障琵琶音准和声音状态的关键。配置的琴弦要松驰、发音灵敏,声音通透。尽可能 避免使用琴弦粗细、匀度、松紧方面有质量问题的劣质琴弦,以保证调试过程的精度。 琵琶在琴弦栓弦后至调品工序前,要采用十二平均律以a1 442Hz 为标准音高调好空弦音,及时对琴弦进行手工压颤、揉拉琴弦三至四遍,使琴弦充分拉伸,促使琴弦的拉伸张力达到最佳的均匀状态,避免琴弦未经拉伸所存在琴弦自身的细微应力变化。
经数次拉伸后再调好并确认琴弦音高符合标准。 粘品时要反复试一下音准,利用胶未干时进行微调,直到音准为止。粘品 的工艺要求是胶要涂抹均匀,不宜过多,上下左右粘平,要粘实粘到位,防止 架胶,把品粘得周正整齐,保证外观质量。琴轴、弦槽吻合度等调试 在琵琶的后期调试中,有时会遇到琴孔椭圆、大小孔与弦轴不匹配、弦轴手感摩擦力偏小易滑动、定不住弦 等琴弦跑音、倒轴的现象,遇到这些问题应首先找出问题原因,对症下药。
琵琶音质差、声音偏小及音色发瘪的调试琵琶属弹拨乐器,其发音是靠音板震动与腔体共鸣来完成的,乐器本身就是一件共鸣体,乐器各部件发生共振,其声音才会圆润、通透。如果感觉琵 琶的声音不理想,须仔细观察问题的原因。譬如音量偏小,可以用小尖锉把出音孔适当扩大。如有杂音,要逐一检查弦槽、覆手、音梁粘合质量,检查是否有沙品、琴弦与覆手间结合不实等情况。如遇到有声音发瘪、杂音或发散的琴 弦,要先用备用弦把它换掉。如果琵琶的声音有些闷瘪,可能是琵琶音板偏厚了。
遇到这种情况,可把琵琶覆手用扁铲轻轻铲掉,用手敲击琵琶音板,感觉 一下琵琶音板的振动,然后用琵琶专用净面刨子把音板再去薄一点点,直到用手敲击能感觉到琵琶音板的振动良好为止。再把琵琶覆手重新粘在要求的位置上,覆手两侧高度应相对一致与品条保持平行,底面粘合要严密、并把品重新 排好粘好,调整后会使琵琶音质通透浑厚。如果琵琶的声音不集中、发散,那就是琵琶的音板稍薄了,遇到这种情况首先要考虑把音板换掉,只有换掉才能 改善其声音。
乐器质量与手感舒适度的调试数据更新
一件乐器在使用过程中手感舒适度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来说,初学者对乐 器的演奏手感正在适应与习惯的过程中,有规程严格要求的乐器制作会建立其 良好的演奏适应度。对具备一定演奏水平、弹过多种琴型的演奏者来说,演奏 时手接触的部分如琴体的宽窄厚薄等是否能保障手的感受舒适也成为对琵琶音 质满意度的后续选择因素。在这方面,富有演奏经验的演奏家则成为琵琶乐器 生产质量的鉴定师,制作者要根据演奏家的建议,不断地调整琵琶乐器的材质 选择、持琴重量、琴体厚度、曲线弧度、把位宽窄、山口、品、覆手高度及琴 弦按弦手感等。从中感悟其中的数据值,随时做出确认和调整,以更加符合人 体运动生理学的内在规律和习惯,从而不断地提高琵琶的制作水准。从这一点 来看,琵琶制作的后期调试对乐器制作的形制、规格、尺寸等方面的改革创新 具有新的意义。
笔者观点
琵琶的后期调试是一种后置的改进手段,虽然可以提升琵琶的音色质量, 通过整理调试使其声音达到最佳状态,但是前期制作环节把控管理不严,尤其是内膛制作中的问题在后期调试中则显得无能为力。因此,前期制作环节的规 范工艺流程是不容忽视的,尤其是材料的选材、处理及加工环节要做到位,确 保制作琵琶的生产中尽量减少人为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使琵琶制作质量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李真贵,赵寒阳民族器乐文集[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社,2000.
[2]袁静芳民族器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3]宁勇.中国音乐史上琵琶艺术发展的三个高峰期[J].交响,1998(1).
[4]李光华.刘德海琵琶艺术国际研讨会文集[C].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
[5]刘德海.凿河篇[J].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4(1)
[6]李光华.优秀琵琶曲精选与解析[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4.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98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