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红木(四)榫卯——红木家具的灵魂
圈椅三件套
榫卯(sǔn mǎo)是在两个木构件上所采用的一种凹凸结合的连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或榫头);凹进部分叫卯(或榫眼、榫槽),榫和卯咬合,起到连接作用,结构严丝合缝又不着痕迹。这是中国古代建筑、家具及其它木制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被誉为中国传统古典家具的灵魂。
榫卯,厉害之处:为何要安利榫卯设计呢?它的厉害之处想必用肉眼也能发现一丝“破绽”——不用一钉不用胶水粘合便能使事物牢固成型,这种美感给人天然,与传统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相一致。不单单如此,它更让一件看似没有生命的家具/建筑有了灵魂。此外古人云:“榫卯万年牢”。代表性建筑如:建于1400多年前的山西悬空寺、距今约1000年的山西应县木塔等。
山西悬空寺
山西应县木塔
对中式家具来说,榫卯结构更是灵魂所在。因为榫卯结构可以限制家具部件向各个方向的扭动,从而使家具变得结实、稳固。就像真正可靠的爱情无需作秀一样,有了榫卯结构,中式家具也不需要会作“锈”的铁钉,那样反而会缩短使用寿命。
此外,采用榫卯结构的家具可以很方便地拆卸、组装、运输和更换部件。更关键的是,还可以保护木材的天然质地和原始美感。想象一下:浑然天成的一块木头,挤进一颗铁钉,会不会有骨鲠在喉的感觉?特别是对名贵的红木家具来说,如果使用铁钉,岂非暴殄天物?
榫卯结构有多达上百种类型,可谓极尽巧思。其中,最经典的又数“燕尾榫”。传说它由“百工圣祖”鲁班所发明,享有“万榫之母”的美誉,是中国传统家具最精华的代表——明清家具中不可缺少的榫卯连接法。
而榫卯结构制作的红木家具,除了具有便于运输、便于维修、保护木材等特点,其巧妙的结构限制了木件之间向各个方向的扭动,比铁钉连接的家具更结实耐用。榫卯的合理运用和制作的精密程度,不仅直接关系到家具的结构是否严谨、牢固,影响到家具的使用寿命,更关系到家具的美观和艺术性。
在有关榫卯的研究中,其蕴含的哲学理念也逐渐被人关注。榫为阳、卯为阴,阴阳相生。中国古典家具的连接,部件与部件之间,产生互补关系,就像默契的有情人,异性相吸、两情相悦;榫卯是中国智慧的产物,外观四称,含而不露,透着儒家的平和中庸;内蕴阴阳,相生相克,以制为衡,闪耀着道家思想的光辉。
榫卯技术表象背后隐含着古人对世界的理解,是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是一个哲学问题。以“穿带榫”为例,与西方防止面板变形的技术进行考证比较。木材有干缩湿胀的性质,其横向受环境影响而含水率不均衡,容易出现开裂、翘曲现象。穿带榫将几根坚固的横木固定在面板的横向方向,控制其不向其他方向开裂翘曲,获得坚固平面。而西方的古式家具,多用铁钉将木条钉死在下面框架中,出现裂缝再以桌布进行掩饰。前者为“欲擒故纵的无为而治”,而后者为“树欲静而风不止的徒劳”,在此反应出东西方文化中世界观不同。西方认为人是万物主宰,要征服,便“用钉钉,用胶粘,甚至将木材劈开做胶合板”,而中国古人认为人与万物相互依附而生,应互为一体、和谐生长,于是发明了攒边穿带等工艺。
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工艺创造,榫卯结构蕴含的力学、数学、美学和哲学智慧,受到国外家具和建筑艺术家的赞叹。正是这种精妙结构的运用,提升了中式家具的艺术文化价值。
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市场需求高涨,工厂工业化流水线批量生产、追求效益的行为日益普遍,家具的灵魂榫卯结构早已被人们所淡忘,在现代榫卯工艺中作假现象也越来越多取而代之的是大工业生产阶段中的钉子和胶水,因为成本压缩后所获得的利益更为诱人。
在此通过十套榫卯模型,能使大家感受中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传统家具文化,与我们共同弘扬传承中国古典家具制作中的木匠精神。
插肩榫变形
抄手榫
传统粽角榫
厚板出透榫及榫舌拍抹头
厚板闷榫角结合
弧形面直材角结合
挖烟袋锅榫
楔钉榫
圆香几攒边打槽
走马销
一榫一卯之间,一转一折之际,凝结着中国几千年传统家具文化的精粹,沉淀着流光回转中的经典家具款式的复合传承。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98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