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新青年》杂志帆布包成了“网红爆款”

 

央广网北京7月3日消息(记者陈锐海 高欣然)讲述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这段历史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觉醒年代》,让不少红色旅游景点再次热闹了起来。很多年轻游客慕名而来,要在革命先烈生活、工作过的地方“打卡”留念,北京鲁迅博物馆就是其中之一。

最近一段时间,这里日均游览人数近千人。游览过后,很多游客在网上晒出印有“《新青年》杂志”标识的帆布包、“鲁迅箴言”书签,或是晒出自己拿着《新青年》翻印版杂志在博物馆门口的照片来“炫耀”一番,引来无数点赞。

鲁迅故居(央广网记者 高欣然 摄)

让鲁迅先生更立体、更生动

北京鲁迅博物馆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是北京迄今保存最完整的一处鲁迅居所,也是全国鲁迅文物资料收藏中心、鲁迅文化遗产展示中心。

在鲁迅起居室外,罗女士带着儿子趴在窗外,指着屋内感慨:“这床也太小了吧。”儿子还不知道鲁迅是谁,罗女士娓娓道来,认真为他讲解。

游客心中的鲁迅是什么样的形象?博物馆内,记者询问了几位参观者,“思想家”“教育家”“革命家”“伟人”。“大家对于鲁迅的理解比较符号化,缺乏细节,这不够全面。”一位参观者说。

游客蒋美娅是一名大二学生,一直很喜欢鲁迅。参观了北京鲁迅博物馆,她对鲁迅的理解更深了一层。“看书只觉得他是一个有伟大思想的人,但现在我觉得他是一个很亲切、很有生活情趣的人。”

陈列展览部副主任刘静说,经过研究,发现鲁迅先生爱吃甜食,经常牙疼,课程笔记写得很好看,在美术设计上很有天赋。“这样的鲁迅先生更立体、更生动。”刘静说。

接下来,北京鲁迅博物馆还会举办以“路”为主题的展览,讲述鲁迅先生一生走过的路,展示鲁迅先生朝着伟大目标奋斗的斗争精神、牺牲精神。

鲁迅手植白丁香(央广网记者 高欣然 摄)

馆内展出的《新青年》杂志(央广网记者 高欣然 摄)

讲好文物背后的故事

如何向参观者讲好革命故事,是北京鲁迅博物馆一直在探索的问题。刘静在讲解文物时,始终强调一个词——“背后的故事”。在她看来,有些藏品看起来很普通,奖状、钢笔、草鞋等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可能只是“破袄子”“破草鞋”。只有挖掘出藏品背后的感人故事,这些藏品才能真正发光。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北京鲁迅博物馆新增“曙光·伟业——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展览,展览展出了《新青年》杂志、蔡元培北大校长任命状、李大钊的《警告全国父老书》等多件文物。

刘静介绍,今年博物馆将投入更多力量,研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新文化运动等内容,尤其是对李大钊的研究和展览。刘静说,很多人对李大钊的印象停留在他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或者参与《新青年》编辑工作时。“我们发掘了一些新内容,比如李大钊是个非常具有人格魅力的人,非常受青年学生欢迎,他所创建的学生社团影响了当时的很多青年,推进了马克思主义辐射全国的传播效应。”刘静说。该馆办公室主任马海亭说:“我们的展览最大的意义,就是教育和传递我们中国人民的信念和生命力。”

“曙光·伟业——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展览(央广网记者 高欣然 摄)

印着《新青年》杂志图样的帆布包销量很好(央广网记者 高欣然 摄)

鲁迅同款信笺一度脱销

记者注意到,北京鲁迅博物馆内有一家让参观者慕名而来的“网红”店——鲁迅书店。网友评论称“对鲁迅先生感兴趣的,一定要来看看。”记者走进这家店时,店内正用投影仪播放热播剧《觉醒年代》,期间陆续有游客入座观看。书店老板王钧说,自今年3月开始,他们就一直在滚动播放《觉醒年代》。

书店门口货柜上,摆着印有《新青年》杂志图样的帆布包、钥匙扣等多种文创产品。王钧说,印有《新青年》杂志标识的帆布包是今年的“网红爆款”,不少年轻人专程来店购买。刘静等馆内工作人员也曾经多次为外地朋友代购。鲁迅同款信笺卖得最好,甚至一度脱销。

鲁迅书店卖的是什么?在王钧看来,这里提供的是一个精神乐园。他说,比起卖书,更重要的是让走进书店的人能够带着思想坐到一起,平等交流,让思想碰撞。“看电视剧也好,看书、喝咖啡也好,让大家享受到了文化氛围,再带着快乐出去。”

来源:央广网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9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