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白居易也曾苦于脱发困扰,咱今天来聊聊“头顶大事”
听医学趣史,传医者初心,欢迎收听:
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脱发的困扰,在我身边,越来越多的朋友自嘲发际线越来越高。前段时间看到一条新闻说,20多岁小伙坚持半年健身竟然秃了,因为长期过量运动,会让人体内雄性激素水平长时间保持在高位,导致或加剧脱发的症状。
唉,脱发防不胜防,它可能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一组数据让很多人看到光秃秃的现实:中国14亿人口中,脱发人群超过2亿。我们到底为什么这么爱脱发?
01
其实,被脱发恐惧支配的不只是我们这一代,祖先们对抗头发的“战争”,早在2000年前就已打响。
最早、最严重的脱发人士,当属西汉权臣王莽。他特意把“帻”——也就是古代男子束发的头巾做了改良,在上面加了一个“屋子”,后来就有了“王莽秃,帻施屋”的说法,帽子也就闪亮登场了。
唐宋诗人们对脱发也是大叹其苦。杜甫45岁时曾生动、明了地写下“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意思是说,头发少得连簪子都插不住了。
写实派的白居易,更是为了脱发写了首《嗟发落》:“朝亦嗟发落,暮亦嗟发落。”早上在叹息脱发,晚上还是在叹息脱发。他还在另外一首诗中形容自己一年才洗一次头,因为生怕洗掉一根。
白居易的好友刘禹锡直言“发少嫌梳利,颜衰恨镜明”——脱发都怪梳子太锋利,颜值下降只怨镜子太明亮,让人们深刻地感受到这位大文学家处在中年危机的焦虑。
《历史就这七八样》一书说,唐朝武宗期间,全国总人口约为4500万,而脱发人口就多达百万。别看古画上的人们个个都顶着一头乌黑发亮的头发。其实,有人偷偷用了绘木假髻,也就是古代的假发。
从古至今,在脱发这件事上,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才华洋溢的大文豪,一个都逃不掉。
02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没有植发技术的年代,视头发为生命的人们,如何打赢发际线保卫战?
“药王”孙思邈曾记载“肾藏精,其华在发。肝藏血,发为血之余。”也就是说,熬夜、疲劳、压力过大,久而久之导致气血亏虚、肝肾不足,头部的毛细血管常处于收缩状态,久而久之,这会影响供血而导致毛囊供氧不足而掉发。
针对这一“指导思想”,孙思邈发明了简单易学的梳疗法,苏东坡曾被这一方法治愈。
相传,公元1073年,这位诗人前往常州赈济灾荒,正值除夕夜,再加上在野外居住,感慨颇多,不禁就写了首《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来感慨自己的遭遇——“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苦于头顶发凉的困扰,苏东坡尝试孙思邈的生发法:梳头百余下,散发卧,熟寝至天明。简单来说就是多梳头,不要扎着头发睡觉,还要保证充足的睡眠。
网上流传“掉头发,吃芝麻,发要多,吃核桃,发乌亮,首乌上”的顺口溜,很多人都信以为真,但其实这样的说法存在不少漏洞。由于脱发的原因五花八门,现代大部分人们营养过剩,比如得了“脂溢性脱发”,要是多吃黑芝麻往往会助湿化热,出油更多,加重脱发。现代医学研究更是发现,口服何首乌及其成方制剂可能有引起肝损伤的风险。
随着医学临床的发展、疾病谱的改变、不同时代患者体质的变化,造成脱发的根由,也在逐渐复杂。有的是因为湿热,有的是因为肾精不足,历代医者探索的医方,不能适用于全部脱发的情况,要听取专业医师的指导。接下来,我们有请当代医生,听听拯救发际线的小妙招。
03
下面,让我们来听听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李楠,为脱发患者送上的养生方式。
对于脱发,我们不需要过度恐惧。成年人每天掉50~60根头发是正常的,如果超过100根,并且持续了两三个月,确实需要引起重视。
教大家一个手指牵拉测试。用拇指、食指、中指,从发根部捏住一缕头发顺着头发方向轻轻牵拉。如果牵拉下来1根~2根,则不需要担心,如果牵拉下来3根~5根,则有脱发隐患,临床上,我们也会这样检查患者脱发的情况。
小贴士
平时洗发太勤或太少对头发的保养来说都不好,头发爱出油、天气炎热多汗时,一天清洗一次比较好;
有红斑脱屑,易长毛囊炎的朋友,尽量不要吃甜食、辣椒、油炸食品,可以适当进食大枣、黑芝麻、桑椹、山药等等这些药食同源的食材。
梳发尽量选用宽齿的木梳、水牛角梳,塑料梳子易引起静电,使毛小皮受损。
建议大家尽量少染发、烫发,另外长期睡眠不足、过度节食减肥,也都会造成头发突然脱落。
网络上售卖的部分治疗脱发产品是不太靠谱的,如果一定要买,可以选择含有米诺地尔成分的洗发产品,通过科学观察科学检测证实,有助于头发的生长,防止头发脱落。选择治疗脱发产品,最好经过医生推荐。
从今天起,合理饮食,睡个好觉,别轻信段子和偏方。为了自己的“头顶大事”,记得先从改变生活方式开始。
制作人员名单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99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