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简单而实用的蚊帐 春秋时期就已出现

 

蚊帐在中国是最常见不过的,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我们晚上睡觉,挂上一顶蚊帐,便可隔绝饥肠辘辘的蚊子大军,任它在帐外馋得流口水,也休想叮我们哪怕一小口。

但就是这么一个蚊帐,你知不知道它的起源呢?

下面发掘哥就带你回到蚊帐的起源点。

夏日里蚊子最为猖狂,在古代也是一样,这个古人也颇为烦恼。

两千多年前的《庄子·天运篇》就说:“蚊虻噆肤, 则通昔(夕)不寐矣。”晋人傅选还特地写了一篇《蚊赋》,内称蚊子“餐肤体以疗饥, 妨农功于南亩,废女工于杼机”。

可见古人对这种食人血的动物也什么烦恼。但古人充分发挥了他们的创造力。既然赶不走杀不完,那就用隔离法。所以古人创造了蚊帐。

蚊帐的最早名称是“帱”。南朝梁元帝萧绎撰写的《金楼子.立言篇九》中记载,春秋时期齐桓公的“翠纱之帱”可使饥蚊营营不得入内。

另外《诗经·召南·小星》有“肃肃宵征, 抱衾与裯”,而裯、帱, 也许是音义相同,是同源字,都指床帐。

而“帐”字要到秦汉才指“床帐”。 汉初《尔雅》说:“帱谓之帐。”东汉刘熙《释名》说:“帐,张也, 施于床上也。”此后,出现了“蚊幮”、“蚊幌”、“蚊帱”、“蚊帐”等各种称呼。

在古代,凡事要分个高低贵贱,蚊帐当然也是不例外的。

统治阶层, 蚊帐多用锦、罗、纱、绮、缣等丝织品制作,可以兼顾透风。而晋代, 锦帐更是为宫禁中独用。

平民百姓,多用葛、布等帐子。《后汉书》载:“黄昌夏多蚊,贫无帱,佣债为作帱”。

而今天蚊帐上面依附着的阶层颜色已荡然无存,我们可以随意选用自己喜爱的款式颜色。这实用而简单的东西,继续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发掘哥就讲到这里,谢谢关注!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31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