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进口额下降27%,品种调整加速,盆花进入“国产时代”?

 

“2022年1月,盆花销售特别好,是历年来最棒的一个月,可是全年销售依然受到了新冠疫情的影响。总体来看,国内盆花种植面积增速开始放缓,品种和产品结构将持续调整。”

近日,在全国花卉产销形势分析会上,中国花卉协会盆栽分会会长杨铁顺从盆花规模、产区、品种、渠道和消费等方面分析了中国盆花产销形势变化。

生产规模略增,销售额有所下滑

山东、广东等老牌盆花主产区生产面积变动不大,品种结构调整较大;云南、四川、江苏等地区生产规模略有增加;部分地区受政策和市场影响,生产面积萎缩。

云南、西昌的小盆花,广东的网红热植生产规模增长明显。气候优势、信息优势对行业的影响力增加,且产业集群趋势愈发明显。2022年,云南盆花产量同比增长20.6%,有望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盆花产区,盆花被认为是继鲜切花之后当地最具潜力的增长点。

在新冠疫情影响下,2022年春季、秋季盆花销售不如预期,年宵花表现相对更好,电商渠道发展较快,成为盆花销售不可忽视的力量。生产端全年总体销量变动不大,由于价格下滑,总销售额同比下滑10%左右。

国内盆花的品种结构向着多元化、电商化的方向发展。一方面,新品种、小众品种不断增多;另一方面,耐储运、易包装、小而精、标准化程度高的产品不断增加。

传统渠道仍是盆花产品销售的主力渠道,占整体销量的65%至70%。电商渠道近年快速发展,除了以淘系、京东、拼多多为代表的货架式销售,电商直播销售增速更快,再加上群接龙、小程序等,电商渠道占总销量的25%至30%。

此外,商超、花园中心等其他渠道也在缓慢发展,占到总销量的5%左右。

出口规模增速变缓,进口规模大幅下滑

受报关和航运影响,2022年盆花总体出口规模增速变缓,进口规模大幅下滑。

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花卉总出口额4.77亿美元,同比增长4.17%,创历史新高。盆栽植物出口额1.8亿美元,占总出口额的38.03%,同比增涨0.83%。

盆花出口主要以绿植小盆栽、小盆景、大花蕙兰、蝴蝶兰、多肉植物、网红热植为主,近年主要出口越南、泰国,再中转销售印度、澳大利亚等国,也有部分产品直接出口欧美市场。广东、福建、云南三省出口额位列前三。

近几年盆花出口额变动较大,主要受网红绿植价格波动影响。2021年网红热植出口价格高,当年盆花出口额同比猛涨13.03%;2022年热植价格腰斩,使得盆花出口额增幅降低,仅为0.83%。

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花卉总进口额2.34亿美元,同比下降0.68%。盆栽植物进口额1813.7万美元,占总进口额的7.76%,同比下滑27.70%。在花卉类进口数据中,除了种球进口额上涨,其他门类全线暴跌。除了受新冠疫情下的运输影响,花卉国产化进程的加快也大大降低了进口量。

云南在花卉类进出口交易中均名列前茅。基于产地、市场优势,鲜花和盆花种苗商纷纷在云南布局,云南在进出口市场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江苏、上海、广东的进口额均大幅下滑。

产量增加价格下降,市场偏爱新品种

盆花产量持续增长,各品种市场表现不同。市场对新品种、新产品热情度比较高。比如近年长寿花价格低迷,但新品种如‘金狐狸’等,仍能高价销售。朱顶红前些年进口量维持在20万粒左右,近3年随着蜡封朱顶红走红,2022年进口量140万粒。绣球品种增多,产量猛增,在盆花、鲜花、花园、绿化方面均表现亮眼。

盆花王者蝴蝶兰,产量增加,新渠道拓展顺畅,品种更新速度快,产量持续增加。据统计,2022年蝴蝶兰全年种苗产量1.8亿株以上,成品花产量1.2至1.3亿株,同比增加10%左右。杂色花占比70%左右,红花30%左右。杂色花产量激增,价格逐年下滑。红花‘大辣椒’仍是品种王者,在春节期间热销。蝴蝶兰种苗及成品的出口市场萎缩,国内电商渠道销量增加。国内自育品种增加,吸染色蝴蝶兰也在争夺眼球。

红掌2022年产量超过3000万盆,同比略有缩减。其中盆径13厘米以下的小盆栽占比50%;14至15厘米盆径的产品占比35%至40%,17厘米以上的大盆径产品占比10%至15%。产地集中在广东、山东、长三角、云南、四川、湖南等地。红色仍是主流色系,主要用于中大盆径产品。小盆栽在华南片区产量较大,色系相对丰富,但市场追新热度正在降温。

凤梨2022年产量为2000万盆,其中70%左右供应租摆市场。近年来盆栽凤梨市场表现平稳,总产量变动不大,2022年价格同比上涨10%。产地主要集中在广东、山东、四川。广东地区占气候和成本优势,产量较大。凤梨市场以红色系传统品种为主。家庭园艺市场对凤梨存在刻板印象,新品种推广速度较慢。面对小型化和电商潮流,凤梨产品受制于运输、渠道、投入产出比等问题,进度相对落后。

2022年全国大花蕙兰总产量628万盆,较上年略有减少。2022年,云南生产大花蕙兰595万盆,占全国总产量的95%,占世界产量的70%以上。厚实的产业基础和优越的自然条件,吸引省外投资商纷纷转入云南进行成品花生产。

小盆花产量增长,在云南尤为明显。老品种长寿花、盆栽菊、迷你玫瑰产量持续扩大,价格在中低水平;仙客来产量稳中有降;丽格海棠产量缩减明显;无性系精品草盆花品种增多、产量增加。除了专业的小盆花生产商,部分草花种植商,根据品质和行情,将产品在盆花和工程花之间转换,投向不同市场,迷你玫瑰、矮牵牛、舞春花、康乃馨等品种尤为典型。

小盆栽产量持续增长,品种不断增加,广东、福建产量较大。小盆栽在水培、配盆销售等方面比小盆花更有仓储和运输优势,在电商市场持续发力,同时社区团购等需求量也在增长。

多肉植物产业聚集发展,主供线上市场。多肉植物经历了早期的高速扩张、遍地开花,到如今主力聚集在云南地区。目前国内各地都有多肉种植生产,但形成了种苗看山东,成品看云南的格局。景天科产品占据主要市场,其他门类热度有所下降。玩家市场和普通消费市场两极分化,少部分玩家市场占据利润顶端,普通消费市场体量更大,利润却越来越薄。

近几年网红观叶植物持续火热,从海芋、彩叶芋、合果芋、观叶海棠,到龟背锦、仙洞锦、花烛、蔓绿绒等,品种多、更新快、外形奇特、价格超高。从最初依赖进口,到国产化加速,网红热植在广东、云南、江浙等地,产量迅速增加。如今产量暴增、价格大跌,热植正逐渐回归传统盆花市场,成为常规产品。

电商渠道是把“双刃剑”,它一方面将小众品种推到大众视野,让他们被市场接受,比如多肉植物、梦香兰、杂交兰等。另一方面,电商渠道可能消耗品种的市场潜力,小众高价使生产商“迷眼”,盲目扩大产量后,消费市场却没有对应增长。

好种、好养和好卖是方向

“好种、好养、好卖的盆花是未来盆花发展重点方向。”据杨铁顺介绍,木本类的高山杜鹃、云南山茶、火龙珠、尤加利、帝王花、食用玫瑰、滇丁香;藤本类铁线莲,球根类大丽花;水生类睡莲;多浆植物类;耐寒类铁筷子、矾根、绿绒蒿;彩叶类;造型类;小型类(桌面花);观叶和观花一体类产品将是未来生产的重点方向。

盆花生产以企业为主,农户、家庭农场生产为辅。由家庭投资创业的生产基地越来越多,他们很多在国内外大型企业有多年的工作积累,或具有多年市场销售经验,虽然投资小、种植规模不大,但是具有经营灵活、管理精细、成本投入低、熟悉行业等优势。这部分农场和基地,如在政策方面给予扶持,可能会快速起步,成为未来盆花产销中坚力量和推动我国盆花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的“火车头”。

从历史数据看,我国盆花出口增幅下降,但大花蕙兰等兰花类盆花需求年年增加。越南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市场,需求以大花蕙兰为主,有望成为继我国广州、青州之后世界第三大大花蕙兰销售中心。国内西北、东北市场目前几乎处于空白状态,亟待加大力度开发。

直播带货或将成为开拓国内市场的重要方式。中国电商直播用户占总网民人数的近30%,抖音全球总用户已超过8亿,且用户边界不断拓展,用户更加丰富和多元化,用户活跃度和使用频次越来越高,很多企业从短视频平台中尝到了销售和宣传的甜头,通过抖音、快手等平台进行直播带货或品牌宣传,获得了意外收获。

“但是,很多人摸不清新零售和短视频传播规律,存在很大的盲目性,企业电商培训需求迫切。”杨铁顺说,在接受调查的104家企业中,60.58%的企业有电商培训需求。

短期震荡调整,长期潜力巨大

据杨铁顺分析,短期来看,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大众消费积极性降低,花卉行业第一要务是“活着”。生产规模短期内不会大量扩张,各地主要以设施升级、品种调整为主,主产区仍有集群发展优势。“销售端探索更多渠道,需要和生产端进行品种、包装、运输等多方面的磨合。”他指出。

国内花卉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成为完整的体系。目前国内花卉育种仍在起步阶段,但设施升级、渠道拓展、品牌意识逐渐觉醒,花卉行业正凭借内驱力,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家庭园艺市场开启了产业发展的新进程,花卉逐渐从消费品变成生活必需品,花卉产品迎合消费升级、悦己消费、美丽乡村建设的趋势,必将持续发展。

(本报记者蔡亚晓撰稿,图片由杨铁顺提供。)

声明:本文版权归属《中国花卉报》社,未经许可不得随意转载、篡改,违者追究法律责任。若需转载,请提前与本号联系。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31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