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站稳讲台,搞定演讲——《主宰演讲台》

 

他是一名不善言辞的人。高中上学的时候,语文成绩不行,理科成绩还可以,综合起来算是在班里排中上,只是老师一般都很少留意到这样的人,他跟老师也比较少有什么交集。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成绩刚好能上华师,但毅然选择了非师专业,就因为对教师这份职业不感冒。大学四年,把该做的事情都做了之后,面临毕业找工作。尝试了几种行业,最终偏偏选择了当一名老师,每天踏上讲台给学生板书讲课,偶尔还要开班会,给学生谈理想谈人生,命运就像开了一个玩笑。

你学过的每一样东西,你遭受的每一次苦难,都会在你一生中某个时候派上用场。

这句话用在他身上再合适不过了,而他,也就是当了三年老师的我。不喜欢教师,却最终踏上教师岗位;讨厌语文,却开始了阅读写作;不擅长演讲,却要每天传播知识。

《主宰演讲台》比尔著

最近,阅读了《主宰演讲台》这本书,以教师的角度从中得到了些许启发,在此分五部分与大家共享,分别是“开头”、“观众”、“语言”、“行动”和“回顾”。

001,开头30秒,决定观众听不听

越是大家能预料到的开头,越没有吸引力。电影的开头,播放主题曲,一幕幕弹出片名、导演、演员、后期制作等人员,不如让我准备下爆米花和饮料先。假如换种方式,开始时直接展示故事中某一精彩的片段,能交代背景,又能让人有所期待,之后再投出片名,肯定更吸引观众。《战狼2》开头的几分钟水下长镜头打戏一直到吴京打出径直飞来的子弹,就已经够震撼了,这样的影片,怎么愿意错过一分钟?

《战狼2》开头

把握好开头,决定观众是否愿意放下手机,抬起头,看看你做什么,听听你说什么。

演讲者受主持人邀请上台时开口就说“大家好,我是某某某,来自哪里哪里,有什么名号……”,这无疑会在讲者和听者之间架起屏障,这样还不如直接了当,进入演讲。

以怎样的形式开始演讲更好?书中给了几种方式:讲故事、抛出问题、给出统计数据或者资料、设定某个场景等等。

讲故事,是让观众能够身临其境体会故事中角色的感受,从而更好地得到启发。平铺直叙讲道理,观众理性上知道“我应该”,但这很难有所触动,而生动的故事,能让观众感性上觉得“我必须”,并且,故事产生的画面感,能够让人们记得更深。

好的故事,一般具备角色、冲突、结局和简洁这几个要素。塑造一定的角色,让观众感同身受,设置冲突才能让观众有情绪的波动。若能够再配合一两处细节的描述、或者动作的表达,肯定可以为演讲加分。

与众不同,才能凸显自己,精心设计开头,首因效应会让观众喜欢你。


002,观众是明星,你是主持人

这开学上课的前几天,我发现一直都很紧张,再加上天气比较热,讲课期间总得停下擦擦汗。去年才刚上完高三,理论上不应该紧张的,但是因为最近复习的内容以前没有讲过,不擅长产生的紧张感。而尝试了书中提到的“关注观众”的方法,上课期间,更多观察学生的表情,与学生眼神交流,紧张感渐渐消失了。

很多人演讲紧张,是因为担心自己表现得不好。但仔细理解以下三句话,或许可以慢慢消除紧张感:

1、人们没有你想象中那么关注你。2、如果你没有信心,你的行动也就会表现出来,观众也会感受得到。3、演讲的目的是传递信息,关注观众是否接收到信息比关注自己更重要。

有些时候,观众开始与同桌小声说话、看自己的手机、打瞌睡等,说明已经“断网”了,演讲者的信息就难以传递,这时不妨转变形式,或者停一停,让网重新链接,才能更好地传递信息。

上课打瞌睡

换个角度讲,上课的时候,应该关注学生的需要。假如我们讲的内容学生早已清楚、或者太难,自然无法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分神、开小差也是正常不过的事情了。“翻转课堂”某种程度上解决了这样的问题。课前学生预习,通过练习反馈掌握程度,再在课堂上针对性讲解。虽然“翻转课堂”似乎离得比较远,但也可以在做一些改进。例如课前了解学生预习情况,确定重点难点,评讲练习之前统计学生错误率较高的题目,这才能够解决学生的痛点。

增加观众参与度,让链接更紧密。通过问答,让观众逐一发言,通过肢体投票,掌握观众的想法,通过分组讨论,让演讲活跃起来。古典的《做生活的高手》演讲中,谈到毕业面临的众多对手,他说到“如果你有这样的对手,请拍桌子和我呼应一下,”,一下子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只有观众意识到自己是参与其中,才会建立与演讲者的链接,更好接收内容。

买卖中顾客是上帝,演讲中观众是明星。


003,语言就像心电图,毫无变化就得挂

我万万没有想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肢体语言占了55%,语音语调占了38%,言辞只占了7%。并不是说内容不重要,而是通过怎样的方式讲出来更重要。语言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上次跟一个朋友推荐了冥想的音频,朋友非常喜欢,听了让自己整个人都放空下来,睡眠质量一下提高了许多。那是因为音频里的声音轻柔,缓慢,让人听了舒服。

语言方面三大重点:变化、断句、停顿。

音量大小、语速快慢、语调升降,在演讲中有所变化,才能够突出重点,吸引观众。没有变化的语言,就像催眠曲,让人听了就想睡。

心电图

不同的断句,不同的表达效果。一个长句,断成不同的“词群”,词群越小,作用越大。

适时的停顿,是让观众理解消化,也是一种吸引观众的方式。


004,行动才是目的

上课该练习的时候,我经常强调,考试不是问你会不会,是看你写得怎么样,也就是平时要加强练习和表达,才能提高掌握程度。而直到看了书中的内容,我才意识到,平时每节课开头所讲的今天的目标是“理解、掌握……知识点”,还没能完全达到上课的目的,真正的目的应该是“能够解决某一类的问题”,改变思维是途径,改变行动才是最终的目的。所以课堂的配套当堂练习,显得比较重要,这是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也是从课堂上就开始行动的表现。

开车发短信

从更广的角度来考虑,演讲的目的,不仅是传递思想,更多是改变行动。一场关于开车发短信的演讲结尾,一般都有行动的号召。当然,如何号召,也有一定的技巧。当你号召大家共同杜绝这一行为,在场都纷纷点头,当你请“一定能做到”的人举手,没人举起手来。因为他们做不到履行承诺。这样的效果可能大打折扣,不如号召“今天杜绝开车发短信”,或者请在座轮流回答“开车不发短信”能坚持几天,效果会好许多。这有点类似“微习惯”,给大家一个容易达到的目标,更能触发行动。

道理再多,没有行动就没有改变。


005,回顾复盘,才能更进一步

就三个问题“让人眼前一亮的点”、“印象深刻的话”和“可以改进的地方”询问观众对演讲的看法,寻求反馈,是为了下一次可以做得更好。在教学中也可以运用这样的调查,随机问几个学生,看对这节课的意见和建议,或者定期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

录像录音,站在观众的角度观察自己。平时自己是通过骨传导听到自己的声音,这有别于别人听到的。所以录音,才可以听到自己真实的声音。只有意识到表达中的弱势语言,才能在以后删减,使表达更有效。录像,可以全方面看到自己的动作姿势神态,寻找亮点给自己信心,再挑刺,找不足,求进步。

磨刀不误砍柴工,复盘才能下好下一盘棋。

复盘

最后,以伽利略的话结束本文:

你没法教会别人什么,你只能帮助他们从自己身上发现答案。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32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