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光明网评论员:高温室外工作着装要求修改迫在眉睫

 

阅读提示】高温天气,小心热射病突袭

光明网评论员:今年夏季,全国各地高温天气频发。炎炎夏日,室外工作群体的生产安全保障尤为值得关注。有媒体报道称,进入7月,全国多地均有报告热射病确诊的消息,还有个别患者因救治无效而去世。

热射病也即重症中暑,顾名思义高温是主要致病因素,死亡率极高。室外工作群体是患热射病的高发人群。为保障室外工作群体的生命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早已规定了高温天气下的室外工作的具体要求。由于今年夏季高温频发,因而一些特殊室外工作群体的高温作业现状也引发关注,同时社会各界也始终关注着相关群体应有权利是否得到了有效保障。

昨天(7月25日),首都机场发布运行业务提示单,调整室外闭环管理区域作业人员个人防护标准。该通知表示,按照中国民航局《关于进一步做好夏季一线作业人员和空勤人员关心关爱工作的通知》(局发明电[2022]1683号),综合疾控专家组评估意见,首次明确了两种类型作业人员,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无需穿戴防护服。保障国际航班的机务维修人员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无需佩戴护目镜/防护面屏。通知还表示,上述措施标准即刻生效。

首都机场针对机务等室外工作群体的这一规定是“酷暑送冰”,值得点赞。在此之前,多地机场出现机务人员中暑晕倒乃至送进重症监护室的情况。而与以往不同的是,导致今年此类情况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部分机务机坪工作着装需着防护服。众所周知,防护服密闭不透气,人员穿着时身体热量无法散发,高温之下更是加剧了人体的水分流失,导致人体调节功能失衡。再加之机坪空旷、阳光直射,地表温度远超环境温度可达50℃以上,因而机务人员极容易因此而患热射病。

现实生活中,除了机务人员,还有很多室外工作群体同样需要穿着防护服进行日常工作,如核酸采集人员、现场执勤人员、信息登记人员等。这意味着这些群体更容易突发热射病,从而危及人身安全。但实际上,这些被要求穿着防护服的工作场合并无疾病传染风险。正如相关专家所言,在低风险地区,核酸采集人员佩戴N95口罩等普通的防护是足够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在相关科普文章中也指出,如果在没有空调环境中进行普通人群的采样等工作时,不应该再鼓励或规定必须穿着“大白”。教育部主管医学期刊《中国感染控制杂志》在今年3月曾刊载专家共识文章称,一般无需直接接触患者,但有近距离(1m以内)接触患者或间接接触患者的可能的普通区域安保人员划分为低风险-中风险,防护标准为医用外科口罩、工作服、手卫生。

截至7月12日,中国高温时间已持续30天,覆盖国土面积达502.1万平方公里,影响超过9亿人。此轮高温天气或还将持续一段时间,覆盖范围和极端性都有可能不同以往。基于今年异常的高温天气,以及上述科学防疫相关论断,绝大部分情形下都不应该规定室外工作群体必须穿着防护服工作,要成为所属用人单位的首要管理认识,并且迫在眉睫。

(转载请注明来源“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上一篇】独库公路垃圾成山,自驾游记得带上文明

来源: 光明网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33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