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日本百年“垃圾战争”的最终转机为何发生在1973年10月?

 

近日,随着国内各大城市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生活垃圾分类运作良好的日本,一时间成为国人热议的参照系。

放宽历史的视角,东瀛江户时代颁布生活垃圾处理的法令。明治维新特别是二战结束后,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带来生活垃圾剧增,公害问题成为困扰日本的老大难问题。东京都“垃圾战争”打响,社会运动风起云涌,邻避抗争和市民诉讼层出不穷。痛定思痛,日本官民携手,成功迎来垃圾处理新时代。

生活垃圾成公害

2011年BBC推出三集重口味纪录片《肮脏的城市》,英国历史学家丹斯诺向全球观众展示了十四世纪的伦敦,十八世纪的巴黎以及十九世纪的纽约众生相,生活垃圾泛滥,疾病瘟疫肆虐,臭气熏天的逼真画面让全球观众瞠目结舌,倒尽胃口。

反观日本,公元1655年幕府在江户(东京都前身)颁布法令:禁止市民乱扔垃圾到河里;各城镇设置“大芥留”暂时积累生活垃圾,最后用船装运倾倒在指定地点永代浦(今天的江东区)。垃圾收集者“芥取人”获得报酬,并组织行会。

这与现代生活垃圾收集和运输有着惊人的相似。不同于粪尿横流的昔日伦敦巴黎纽约,江户市民的排泄物由城郊农民回收肥田。可以说彼时日本在生活垃圾处理方面,领先于西方国家。

1853年黑船来袭,国门洞开,日本从沉睡中惊醒。激荡的开国,东瀛三岛人口剧增,城市不断扩大,日本成功地摆脱了困境。明治十年(1877年)传染病鼠疫在阪神地区大流行,公共卫生议题获得朝野高度重视,同年颁布《街道清扫及厕所粪尿处理规则》。

1900年日本通过《垃圾清扫法》,主要目的是防止蚊蝇传播疾病。这部法律首次规定市政部门应当负责垃圾的处理,这也为日后的一系列相关法律提供法源基础。

二战结束,日本经济乘朝鲜战争的东风,发展突飞猛进。富起来的日本市民狂热地追捧新三大神器——“电视、冰箱、洗衣机”。“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时代,市民生活垃圾排放量激增。急于复苏经济,日本政府对垃圾的处理掉以轻心,简单的混合收集填埋焚烧,处理能力远远赶不上与日俱增的垃圾排放量,垃圾围城让市民苦不堪言。

1967年,大阪住宅区的垃圾河

意识到工业污染的严重性,1970年日本“公害国会”颁布了《废弃物处理法》,明确规定了国民、企业和政府的废弃物处理责任。新法将废弃物分为“生产废弃物”和“一般废弃物”。生产废弃物受到严格管制,工业废物不再可以任意排放。

新法实施之后,日本工业污染得到有效治理;苦于国土面积狭小,填埋地点难寻,而焚烧设施容易排放二噁英受到市民抵制,生活垃圾治理难度极大,举步维艰。

东京垃圾战争

人口千万的东京,大部分生活垃圾运往郊区的垃圾处理场和海边填埋、焚烧或者干脆一倒了之;每日大量粪便排入东京湾,臭气熏天,引发沿岸环境问题。垃圾处理厂成为蚊蝇滋生地,当地民众苦不堪言。

1966年,当时的东京都政府决定在杉并区修建垃圾处理站。这一决定却遭到了居民的强烈反对。

1966年东京都杉并区居民反对在本地兴建垃圾场。燎原之火意外引发垃圾战争,生活垃圾随之成为最紧急的日本城市问题。

面朝东京湾的江东区,几百年来一直是江户各区的垃圾填埋地,成为当地民众心中永远的痛。1957 年东京都在江东区梦之岛修建第14号填埋场,官方信誓旦旦:“大家请放心,我们会尽最大努力防止垃圾带来的危害。拜托了!”

东京都七成废弃物运到江东区填埋,大部分是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生垃圾”。每天5000多台垃圾车驶来,交通堵塞、垃圾外溢、污水乱流、恶臭扑鼻,居民无不怨声载道。

当地居民进餐前,必须提前一到两个小时关闭房门,用杀虫剂杀死苍蝇,饭菜第一时间罩上网罩,迅速进食,力争抢在苍蝇大量钻入房间前结束用餐。吃饭时还得边吃边扇扇子,驱赶苍蝇。江东男子最怕听见外地妻子抱怨:“死鬼,我怎么瞎了眼跟着你嫁到这个鬼地方!”

1971年区议会通过抵制决议,江东民众破天荒把所有区外垃圾车拦在本区入口,询问“是否同意在贵区建设垃圾处理场”,不同意就禁止该区的垃圾车驶入。一场东京都内城市垃圾狙击战,就此打响。

忍无可忍的江东区决定在路口设卡,盘查证件。但凡是杉并区的垃圾,一律不收。

东京都为让各区分担垃圾处理工作,支持江东区提出的在本区内处理垃圾的建议。六天后,江东区议长亲自带领议员在各个主要路口设立检查站,盘查每一辆垃圾车的证件,杉并区垃圾车全部被拒之门外。“请不要再这样了!”,“各地区的垃圾都要在各自的区里处理”呼声,此起彼伏。“江东区不是垃圾场”的巨大横幅在风中猎猎飘扬。

垃圾战争的最终转机

1972年,各方同意召开讨论处理垃圾问题的都区恳谈会。东京都方面主张:“都区恳谈会在人员构成、运作、作出结论等方面都尽量体现了民主性”,但反对建设杉并区处理场的一方认为:“都区恳谈会没有法律权限,但东京都知事完全采纳了恳谈会的建议,并做出了决定;在恳谈会38名成员中只有9名居民代表,而这9名也都是各种团体的负责人,不是真正的居民代表;选址时没有考虑公害问题(候选地大气污染程度等),这很荒唐;东京都的宣传很片面,把高井户的居民说成是坏人。”

江东区指责杉并区的地方保护主义,希望东京都严厉应对,同时,再次用武力阻止来自杉并区的垃圾车。而杉并区的居民连续发动总动员,使得恳谈会三次流产。

“垃圾战争”的最终转机发生在1973年10月。面对始终没有推进的杉并区垃圾处理厂建设,江东区准备第三次发动禁止垃圾车入境的行动。这一次,江东区甚至威胁要把抵制范围扩大到东京全体。

意识到问题严重性的东京都政府再也坐不住了,一改过去的被动调停者姿态,开始主动介入。

东京都给杉并区定下了11月5日这一最终期限。在杉并区反对派仍然拒绝之后,东京都政府告知,将用强制征收的手段来建立垃圾处理厂。在日本,强制征收土地可谓一个大胆举动。支撑战后日本民主体制的重要一环就是土地的私有化。

最后,1974年各方在法院的调停下达成全面和解,区民同意在杉并区建设垃圾处理场,同时规划和施工必须尊重居民团体的意见。这场沸沸扬扬的东京垃圾战争终于落幕。

东京江东区的海上垃圾填埋场

普及垃圾收费制

1973年世界石油危机爆发,更让日本人开始认识到资源的有限性和有效利用资源的必要性。

在此背景下,日本提出“混则垃圾,分则资源”的口号,大力提倡垃圾分类。1991年和1995年相继颁布《再生资源利用促进法》和《容器包装循环利用法》,这两部法律奠定了日本社会垃圾分类处理与循环利用模式的基础,垃圾分类和资源化走上法治化道路。

对于垃圾袋收费,日本市民的态度也决非一致欢迎。早在1942年,名古屋市率先实施了垃圾收费制度,成为日本第1个实施垃圾收费的城市。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1946年,对生活垃圾进行收费的城市才逐渐增多起来。也就是说,日本真正意义上开始普及垃圾收费制度是在二战以后。

日本东洋大学经济学系山谷修作教授的调查统计显示,截至2015年4月,日本全国813个城市中,实施垃圾收费的有457个,收费实施率为56.2%;全国745个町中,实施垃圾收费的有518个,收费实施率为69.5%;全国183个村中,实施垃圾收费的有119个,收费实施率为65%;全国1741个市町村中,实施垃圾收费的共有1094个,收费实施率为62.8%。

2008年东京都23区特别区长会决定,对本区内处理不完的垃圾,以每吨1500日元(约100元人民币)的费用支付给承担其垃圾处理的区。这样一来,每年接受约270万吨垃圾(23个区垃圾量的1/6)的江东区一年收到2亿日元以上的费用,同时,没有垃圾处理厂的核心区新宿区每年要支付1亿日元。

就在杉并垃圾处理厂开工建设的同一年,江东梦之岛公园开园。现在的梦之岛绿树成荫,拥有东京都内数一数二的绿地面积,成为东京的“海上绿岛”和著名旅游景观,游人如织,风景如画,当年“恶魔岛”的景象一去不复返。

梦之岛如今已成了生态城市模式的典范

百年弹指一挥间,东京蝶变为全球垃圾分类第一城!

编辑丨陈录宁 肖玲燕 设计丨刘岩

(方圆公众号:fangyuanmagazine)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34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