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乾隆题诗的汝窑三足盘,稀世珍宝定窑孩儿枕!故宫陶瓷(第6期)

 


宋官窑葵瓣洗

官窑葵瓣洗,高4.8cm,口径18.7cm,足径11.2cm。 洗八瓣葵花式,斜直壁,折底,圈足。通体施粉青釉,釉面开片,片纹交织如网。足底边无釉,露铁黑色胎。 宋代官窑瓷器与汝、哥、钧窑瓷器一样,特别注重釉色美。其凝厚的釉层系采取先素烧坯体、然后多次施釉的方法完成的,釉层厚度往往大于坯体的厚度。烧成过程中,选用优质木材作燃料,以保证窑内的温度和气氛。官窑瓷器多为素面,既无精美的雕饰,又无艳彩描绘,多用凸凹直棱或弦纹为饰,在釉面自然优美的片纹点缀下颇显高贵典雅。 此洗造型优美,釉层莹润如玉,在溢青流翠的釉面上片纹纵横交错,大片纹间又闪现条条小冰裂纹,构成优雅和谐的艺术整体。

宋龙泉窑青釉凤耳瓶

龙泉窑青釉凤耳瓶,高17.5cm,口径5.7cm,足径6.3cm。 瓶小盘口,直颈,折肩,直腹,圈足。颈部两侧各置一凤耳。灰白色胎,通体施青釉,釉面开片纹,釉色青翠莹润。 南宋时的龙泉青瓷特别讲究釉的色调。窑工们以多次上釉和改变釉的配方技术,烧成粉青、梅子青两种釉色,代表着我国青釉烧制的最高水平。在厚釉失透的情况下,北宋龙泉青瓷盛行的刻、划花装饰已不适用,取而代之的是堆塑和浮雕技法。 此瓶唯以典雅的风韵、秀美的造型、莹润的釉色,焕发出迷人的魅力。

宋定窑白釉印花缠枝牡丹莲花纹盘

定窑白釉印花缠枝牡丹莲花纹盘,宋,高5.4cm,口径30.4cm,足径13.6cm。 盘侈口,浅腹,圈足。里口凸起弦纹2道。盘以印花为饰,以回纹将盘内壁与内底界开,内底饰莲花、荷叶纹各5组,内壁饰缠枝牡丹2周,两层牡丹上下相错,排列有序。盘内外施白釉,口沿因覆烧无釉而镶铜口,外壁可见旋痕及因釉水下流而产生的泪痕。近足处有多处露胎,是为定窑瓷器的典型特征。 定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以烧白瓷为主,细润光滑的釉面,白中微微闪黄。装饰以印花、刻花、划花与剔花为代表,尤以印花技法为世人所称道。这件印花缠枝牡丹莲花盘器型大而规整,印花繁缛,层次分明,线条流畅,纹饰清晰,充分显示出定窑印花品种的制作水平之高,是清宫旧藏的定窑器之珍品。

宋龙泉窑青釉弦纹瓶

龙泉窑青釉弦纹瓶,高31cm,口径10cm,足径11.3cm。 瓶洗口内敛,细长颈,斜肩,扁圆垂腹,圈足外撇,颈上凸起弦纹3道,腹中部凸起弦纹4道。里外满釉,胎体洁白,圈足露胎处呈现火石红色。通体所施的粉青釉,青翠碧绿,汁水莹彻,温润如玉,特别是器身凸起的7道弦纹,凸出的部分釉薄处显现洁白的胎骨,形成一条白线,俗称“出筋”,是有意识地突出坯土的白度,衬托出青釉之美。 此青釉弦纹瓶代表了南宋龙泉窑在其鼎盛时期极高的烧制水平。

宋汝窑盘

汝窑盘,宋,高3.5cm,口径19.3cm,足径12.6cm。 盘口微撇,圈足外撇。盘身满釉,开细碎纹片。底有5个支烧钉痕,并刻有“寿成殿皇后阁”六字。 此器制作工细,釉质纯净,开冰裂纹片,是宋代汝窑瓷器中的上品。其题字表明此器为当时供奉宫廷的器物。

宋登封窑珍珠地划花双虎纹瓶

登封窑珍珠地划花双虎纹瓶,宋,高32.3cm,口径7.3cm,足径9.5cm。 瓶形似橄榄,圈足。胎为灰褐色,施白色化妆土。瓶身刻划二虎,一站立,一行走,呲牙翘尾,均矫捷凶猛, 搏斗于草丛中,衬以洞石、芭蕉,近底处有一周莲瓣纹。图案以外空白处戳印珍珠形小圆圈。 此瓶制作规整,线条流畅,色调和谐,绘画生动写实,笔法苍劲有力,是一件有代表性的登封窑作品。

宋汝窑天青釉三足樽承盘

汝窑天青釉三足樽承盘,宋,高4cm,口径18.5cm,足距16.9cm。 承盘圆口,浅腹,平底,下承以三足。里外施天青色釉,釉面开细碎纹片。外底满釉,有5个细小支烧钉痕。乾隆皇帝曾为其题诗一首,由宫廷玉作匠师以楷书镌刻于器物外底。诗曰: 紫土陶成铁足三,寓言得一此中函。 易辞本契退藏理,宋诏胡夸切事谈。后署“乾隆戊戌夏御题”。 此器造型规整,釉呈淡天青色,柔和温润。它应与三足樽配套使用,用以承放三足樽。

宋汝窑天青釉弦纹樽

汝窑天青釉弦纹樽,宋,高12.9cm,口径18cm,底径17.8cm。 此樽直口,平底,口、底径度相若。外壁近口及近足处各凸起弦纹两道,腹中部凸起弦纹三道。下承以三足。外底有5个细小支烧钉痕。里外满施淡天青色釉,釉面开细碎纹片。 此樽仿汉代铜樽造型,器形规整,仿古逼真,釉色莹润光洁,浓淡对比自然。 瓷樽始于宋,汝窑、定窑、龙泉窑均有烧造,是陈设用品。目前所见传世宋代汝窑天青釉弦纹樽只有两件,除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这件以外,英国伦敦大维德基金会亦收藏一件。

宋定窑白釉孩儿枕

定窑白釉孩儿枕,宋,高18.3cm,长30cm,宽18.3cm。 枕作孩儿伏卧于榻上状,以孩儿背作枕面。孩儿两臂环抱垫起头部,右手持一绣球,两足交叉上跷。身穿长袍,外罩坎肩,长衣下部印团花纹。榻为长圆形,周边模印花纹,四面开光,其中一面开光内凸起螭龙,开光外为如意云头纹,相对的一面光素,其余两面亦为如意云头纹。枕身釉呈牙白色。底素胎,有两孔。 定窑匠师独具匠心,将瓷枕塑造成一个天真、活泼可爱的男孩儿形象。孩童眉清目秀,眼睛圆而有神,神情悠闲得意。整件作品线条柔和流畅,细部的刻画极为生动传神,成为中国古代瓷器中的名品。 古人喜欢使用玉枕、瓷枕,因为玉、瓷可以爽身怡神,甚至有“明目益睛,至老可读细书”的作用。宋代瓷枕盛行,南北方瓷窑普遍烧造,种类繁多,造型丰富。品种有白釉、白釉划花、白釉剔花、珍珠地划花、白釉黑花、黑釉、青釉、青白釉、黄釉、绿釉、三彩等。造型有长方形、八方形、银锭形、腰圆形、如意形、虎形、狮形、孩儿形等。

宋官窑青釉圆洗

官窑青釉圆洗,宋,高6.4cm,口径22.5cm,足径19cm。 洗敞口,器身近直,洗里坦平,圈足矮宽,底部边沿露胎无釉。造型端庄典雅。通体施青釉,釉呈粉青色,纯净莹澈。釉面上,金丝般的开片纵横交织,片纹间又闪现出条条冰裂纹,优美和谐。 这件宋代官窑圆洗是宋时宫廷御用器,在造型、工艺及装饰技巧方面都十分考究,尤以釉色及片纹突出。在釉层较薄的器口或未被釉层遮盖的器底部分,形成“紫口铁足”,使器物愈显古朴庄重。 清代乾隆皇帝尤为喜爱,曾为此洗拟诗一首,由皇家玉作匠师以楷书镌刻于洗之外底。诗曰: 修内遗来六百年, 喜他脆器尚完全。 况非髻垦不入市, 却足清真可设筵。 讵必古时无碗制, 由来君道重盂圆。 细纹如拟冰之裂, 在玉壶中可并肩。 下署“乾隆御题”。

宋景德镇窑青白釉刻花婴戏纹碗

青白釉刻花婴戏纹碗,高6.7cm,口径20.8cm,足径6cm。 碗敞口,浅腹,矮圈足。里外均施青白釉,釉质莹润,足内无釉。碗内刻划双婴戏莲纹,线条流畅,纹饰清晰。 宋景德镇窑烧造的青白釉瓷以生产民间日用瓷为主,饮食具、酒具最多,盒类次之。青白釉青中有白,白中闪青,以介于青白二色之间而名。青白釉瓷胎体轻薄,所印、刻的花纹迎光透视,内外可见。景德镇烧造青白釉瓷的窑厂很多,以湖田窑规模最大,其产品种类丰富,质量精良,最具代表性。此碗即宋代景德镇湖田窑的一件代表作。

宋哥窑青釉鱼耳炉

哥窑青釉鱼耳炉,宋,高9cm,口径11.8cm,足径9.6cm。 此炉造型仿商周青铜礼器簋,“S”形轮廓线上敛下丰,勾勒出端庄饱满的体态。腹两侧对称置鱼形耳,下承以圈足。造型古朴典雅。通体施青灰色釉,釉面密布交织如网的“金丝铁线”开片纹,使素净的釉面富于韵律美。外底有6个圆形支钉痕。 此件鱼耳炉属于清宫旧藏品,清代乾隆皇帝曾对其颇为赏识,摩挲把玩时曾拟诗一首,由宫廷玉作匠师楷书镌刻于炉之外底。诗云: 伊谁换夕薰,香讶至今闻。 制自崇鱼耳,色犹缬鳝纹。 本来无火气,却似有云氲。 辨见八还毕,鼻根何处分。 款署“乾隆丙申仲春御题”。 鱼耳炉因可用来焚香且炉身两侧置鱼形耳而得名,是宋代哥窑瓷器中的名品。元、明时虽有仿品传世,但均貌似神离,无法企及原作之风韵。

宋哥窑青釉弦纹瓶

哥窑青釉弦纹瓶,宋,高20.1cm,口径6.4cm,足径9.7cm。 瓶撇口,口沿隐现酱紫色,细长颈,扁圆腹,圈足。颈及肩部凸起弦纹4道。器里外及底心满釉,釉面开“金丝铁线”片纹。底足露胎处呈酱褐色。 此瓶颈部细长,腹部虽鼓而不显臃肿,整体具有一种纯朴、典雅的艺术效果。 弦纹瓶是典型的哥窑产品,造型端庄秀美,“金丝铁线”片纹和器身凸起的4道弦纹使单一色釉增添了起伏变化,更具韵律感。哥窑瓷器传世不多,现主要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 哥窑瓷器釉质凝厚,釉色沉稳,因其胎体中氧化铁含量较高,烧成时口沿处釉熔融垂流,釉层变薄,遂隐现酱紫色胎骨。

宋定窑白釉刻花直颈瓶

定窑白釉刻花直颈瓶,宋,高22cm,口径5.5cm,足径6.4cm。 瓶平口外折,颈细长,圆腹,高圈足外撇。腹部刻螭龙穿花纹饰。 此瓶造型优美,胎体洁白,螭龙纹刻划得矫健生动,刀工遒劲有力,线条自然清晰,为定窑的上乘佳作。

宋钧窑玫瑰紫釉葵花式花盆

钧窑玫瑰紫釉葵花式花盆,宋,高15.8cm,口径22.8cm,足径11.5cm。 花盆呈六瓣葵花式。折沿,沿边起棱,深腹,圈足。内外施釉,口沿以内呈灰蓝色,外壁呈玫瑰紫色,口沿下流釉,凸棱处釉薄呈酱黄色。外底呈深浅不同的酱色,有5个圆形渗水孔,刻有标识器物大小的数目字“七”,并有清代造办处玉作匠人所刻“建福宫”、“竹石假山用”款识。 此花盆造型优美端庄,曲线起伏婉转,器里的灰蓝色釉与外表的玫瑰紫釉相映成辉,宛如一朵盛开的葵花,令人回味。器底清代造办处的刻字,表明了此件花盆在清宫中的具体用途,十分可贵。

宋景德镇窑青白釉刻花梅瓶

景德镇窑青白釉刻花梅瓶,高26.6cm,口径5cm,足径8.5cm。

瓶小口出边,溜肩,肩下渐收,内圈足。通体施青白釉,腹部刻缠枝花卉。

此梅瓶造型比宋代较为典型的修长形梅瓶略显粗短。所刻花纹在匀净的青白釉面上若隐若现,青白相映,素雅恬静。景德镇窑青白釉瓷器胎质洁白,声音清脆,因此有专家认为传说中对“柴窑”的品评,所谓“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很可能是指这种青白釉而言。

宋代青白瓷主要以盘、碗类居多,瓶类器物传世较少,故此梅瓶愈益珍贵。"

宋定窑白釉刻花花卉纹梅瓶

定窑白釉刻花花卉纹梅瓶,宋,高37.1cm,口径4.7cm,足径7.8cm 。 瓶小口折沿,短颈,丰肩,肩下渐收敛,圈足,俗称“梅瓶”。通体施白釉,釉色柔和洁净,白中闪黄。肩部刻划菊瓣纹一周,腹部刻缠枝莲纹,胫部刻上仰蕉叶纹。 此瓶造型挺拔,是宋代定窑梅瓶的标准式样,使用时应配有木座。釉质滋润,刻花清晰婉转,深浅不一,特别是所刻莲花,简洁典雅,线条流畅,显示出定窑刻花技术的娴熟。 刻花、划花是定窑常见的装饰方法,常用于瓶、钵、碗、盘上。纹饰有云龙、莲瓣、荷叶、萱草、游鱼、游鸭纹等。

宋哥窑碗

哥窑碗,高7.5cm,口径19.8cm,足径5.6cm。 碗敞口,弧壁,浅圈足。里外满饰青釉,釉厚润如脂。釉面布满细碎的开片纹,深浅不一,如网如织,深纹片呈黑色,浅纹片呈黄色,俗称“金丝铁线”纹。

北宋定窑白釉描金折沿盘

定窑白釉描金折沿盘,北宋,高1.9cm,口径18.7cm,足径14cm。故宫博物院藏。 盘折沿,浅腹,圈足,胎体坚硬,里外施白釉,釉色洁白光润,上施金彩,均已脱落。 南宋人周密撰《癸辛杂识》曰:“金花定碗,用大蒜汁调金描画,然后再入窑烧之,永不复脱。”以描金技法装饰的定窑瓷器传世甚少,海内外仅存10余件,其金彩均有不同程度的脱落,可见“永不复脱”不足为信。 定窑工匠所以用大蒜汁调金粉,是因为瓷器表面光洁,要使金粉附着其上,必须使用具有粘性的调和剂。大蒜汁既有黏性,又易于就地取材,是一种理想的天然调和料。

北宋定窑白釉印花蟠螭花卉莲瓣纹洗

定窑白釉印花蟠螭花卉莲瓣纹洗,北宋,高4.6cm,口径17.4cm,底径10.7cm。故宫博物院藏。 洗口微撇,浅弧壁,平底。通体施白釉,口镶铜釦。洗内近口沿处印一周回纹,内壁刻划蕉叶纹,内底模印折枝花及蟠螭纹。 此洗综合运用印花、刻花装饰技法,印花纹样清晰,刻花刀工有力,为宋代定窑瓷器中颇富代表性的器物。

北宋定窑白釉印花凤衔花纹笠式碗

定窑白釉印花凤衔花纹笠式碗,北宋,高5.2cm,口径17.8cm,足径3.5cm。故宫博物院藏。

碗呈斗笠式,圈足。内外施白釉,口镶铜釦。外壁光素,内印花装饰,主要纹饰为凤衔花纹,近口沿处印一周回纹。"

北宋定窑白釉印花缠枝海石榴纹笠式碗

定窑白釉印花缠枝海石榴纹笠式碗,北宋,高5.7cm,口径20.3cm,足径4.4cm。故宫博物院藏。 碗呈斗笠式,圈足。内外施白釉,口镶铜釦。碗内印花装饰,近口沿处印一周回纹,内壁印缠枝石榴花纹。 石榴因多子而满足了人们祈求多子多孙的愿望,故被赋予吉祥寓意,被大量用作各种工艺美术品的装饰题材。此碗所印缠枝石榴花异常清晰,反映了定窑印花瓷器高超的制作水平。

北宋定窑白釉印花缠枝菊纹笠式碗

定窑白釉印花缠枝菊纹笠式碗,北宋,高4.6cm,口径16.6cm,足径3.6cm。故宫博物院藏。 碗呈斗笠式,圈足。内外施白釉,口镶铜釦。外壁光素,碗内印花装饰,内壁模印缠枝菊纹,近口沿处印回纹一周。


版权声明:本文为兰谷文化-递美在线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35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