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家有婴幼儿的注意啦!养育照护有指南了,国家卫健委刚刚发布

 

2022年11月28日,国家卫健委官网发布了《3岁以下婴幼儿健康养育照护指南(试行)》,一万多字的指南内容明月药师认真看过了,非常实用,满满都是干货,传播了科学养育照护理念。快来看看都有什么吧!!

一、生长发育监测

定期健康体检必不可少!应定期带婴幼儿接受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0~6岁儿童健康管理,1岁以内婴儿应当在出院后1周内、满月、3月龄、6月龄、8月龄和12月龄,1~3岁幼儿在18月龄、24月龄、30月龄和36月龄时监测其健康状况,及早发现消瘦、超重、肥胖、发育迟缓、贫血、维生素D缺乏佝偻病、眼病、听力障碍及龋病等健康问题,查找病因,及时干预。

同时要进行体格生长监测、心理行为发育监测、做好眼病的防控与家庭照护(特别是早产儿一定要及时做好视网膜病变筛查)、听力障碍和龋病的防控与家庭照护。

日常养育照护中应保证婴幼儿充足睡眠、均衡膳食和户外活动时间,减少持续近距离用眼时间,保持婴幼儿眼部清洁卫生。2岁以内不建议观看或使用电子屏幕,2岁以上观看或使用电子屏幕时间每天累计不超过1小时,每次使用时间不超过20分钟。

婴幼儿萌出第一颗乳牙时就应开始清洁牙齿。养育人可根据月龄选用纱布、指套牙刷、儿童常规牙刷早晚为婴幼儿清洁牙齿。建议使用儿童含氟牙膏,牙膏使用量为米粒大小。每次进食后喂白开水或清洁口腔。尽量避免餐间摄入含糖饮食,饮水以白水为主。养育人不应将食物嚼碎后再喂给婴幼儿、不应与婴幼儿共用餐具,婴幼儿喂养器具应经常清洗消毒。

二、营养与喂养

强调母乳喂养的重要意义,同时要注意补充微量元素和按时添加辅食。

微量营养素的补充:

①足月儿生后数日内开始,在医生指导下每天补充维生素D 400国际单位,促进生长发育。纯母乳喂养的足月儿或以母乳喂养为主的足月儿4~6月龄时可根据需要适当补铁,以预防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②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儿一般生后数日内开始,在医生指导下,每天补充维生素D 800~1000国际单位,3个月后改为每天400国际单位;出生后2~4周开始,按2毫克/(千克·天)补充铁元素,上述补充量包括配方奶及母乳强化剂中的含量。酌情补充钙、维生素A等营养素。

辅食添加:

①添加时间。婴儿6个月起应添加辅食,在合理添加辅食基础上,可继续母乳喂养至2岁及以上。早产儿在校正胎龄4~6月时应添加辅食。

②添加原则。每次只添加一种新的食物,由少量到多量、由一种到多种,引导婴儿逐步适应。从一种富含铁的泥糊状食物开始,逐渐增加食物种类,逐渐过渡到半固体或固体食物。每引入一种新的食物,适应2~3天后再添加新的食物。

③辅食种类。制作辅食的食物包括谷薯类、豆类及坚果类、动物性食物(鱼、禽、肉及内脏)、蛋、含维生素A丰富的蔬果、其他蔬果、奶类及奶制品等7类。添加辅食种类每日不少于4种,并且至少应包括一种动物性食物、一种蔬菜和一种谷薯类食物。6~12月龄阶段的辅食添加对婴儿生长发育尤为重要,要特别注意添加的频次和种类。婴幼儿辅食添加频次、种类不足,将明显影响生长发育,导致贫血、低体重、生长迟缓、智力发育落后等健康问题。6~9月龄婴儿,每天需要添加辅食1~2次。9~12月龄婴儿,每天添加辅食增为2~3次。

④合理制作。婴幼儿辅食应单独制作,选用新鲜、优质、无污染的食材和清洁的水制作。烹调宜用蒸、煮、炖、煨等方式,食材要完全去除硬皮、骨、刺、核等,豆类或坚果要充分磨碎。1岁以内婴儿辅食应保持原味,不加盐、糖和调味品,1岁以后辅食要少盐、少糖。鼓励幼儿尝试多样化食物,避免食用经过腌制、卤制、烧烤的食物,以及重油、甜腻、辛辣刺激的重口味食物。

三、交流与玩耍

养育人要重视并掌握亲子交流与玩耍运动的知识与技能,充分利用家庭和社会资源,为儿童提供各种交流玩耍的机会,促进婴幼儿各种能力的协同发展。通过抚摸、拥抱等身体的亲密接触进行亲子交流,让婴幼儿感受到养育人的关爱,建立依恋,培养亲情。避免婴幼儿久坐超过1小时。幼儿每天身体活动时间至少3小时,其中户外活动时间至少2小时,遇到雾霾、高温等特殊天气宜酌情减少户外活动时间。

四、生活照护指导

指导养育人重视对婴幼儿的生活照护,创设良好的居家环境,掌握日常护理和推拿保健技巧,培养婴幼儿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营造温馨、和谐、愉快的家庭氛围,居家环境要整洁、舒适。

睡眠照护:①睡眠环境。卧室应安静、空气新鲜,室内温度20℃~25℃为宜。白天不必过度遮蔽光线,夜晚睡后熄灯。卧室不宜放置电视等视频类产品。②睡眠时间。保证婴幼儿的充足睡眠,每天总睡眠时间在婴儿期为12~17小时,幼儿期为10~14小时。婴幼儿夜间睡眠时间应达到8小时以上。③入睡方式。培养婴幼儿自主入睡习惯,敏感识别婴幼儿睡眠信号,及时让其独立入睡,避免养成抱睡、摇睡、含乳头睡等不良入睡习惯。

五、伤害预防

要树立预防婴幼儿伤害的意识,牢记婴幼儿不能离开养育人的视线范围,养成安全看护的行为习惯,提升环境安全水平,掌握常用急救技能,预防婴幼儿伤害发生。最重要的还是要加强看护:①专心看护。看护婴幼儿时,不应同时使用手机等电子设备,不从事其他非必要活动。多人与婴幼儿一起时,应明确一人负责照护。②近距离看护。与婴幼儿保持较近的距离。婴幼儿在水中或水边、高处、身边有动物等情况下,与婴幼儿保持伸手可及的距离。③看护禁忌。不让婴幼儿处在无人看护的状态下,不与婴幼儿做不安全的游戏,不让未成年人看护婴幼儿。④行为示范。养育人自身遵守安全规则,在日常看护中为幼儿做出安全示范,教会其识别伤害风险,提升幼儿的安全意识,帮助其建立安全行为习惯。

同时要营造安全环境:①清除隐患。随时排查和清除婴幼儿活动区域内的尖锐物品,可放入口、鼻、耳的小件物品或食物,破损玩具,不安全的运动娱乐设备和电器、药物、化学品等。②隔离危险。楼梯、厨房应安装护栏、门栏,将药物、日用化学品、热物、刀具、电源、电器放置在婴幼儿无法接触到的固定位置,水池、沟渠要安装护栏,水桶、水盆、井等要加盖。③使用安全产品。选择有安全质量认证的、适龄的玩具和儿童用品。使用儿童安全座椅、家具防护角、窗户锁等安全相关产品。

紧急处置:①心肺复苏。养育人应主动学习并掌握婴幼儿意识、呼吸、心跳的判断方法,不同年龄段婴幼儿心肺复苏方法。②常见伤害处置。养育人应主动学习基本的院前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技术。学会用腹部冲击法、背部叩击法、胸部冲击法等,处置婴幼儿气道异物梗阻。掌握烧烫伤后用凉水冲洗、浸泡,安全去除伤处衣物,防止创面感染的现场处理方法。③虐待暴力处置。注意观察婴幼儿,怀疑婴幼儿遭受虐待或暴力时,应及时寻求专业部门的援助,并向公安机关等部门报告。

六、常见健康问题的防控及照护

定期接受健康检查、及时接种疫苗是预防婴幼儿常见健康问题的必要策略,也是婴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

(1)高危儿家庭护理。对存在健康风险因素的高危儿,如早产儿、出生低体重儿、有出生并发症的新生儿等,要指导养育人及时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家庭干预和护理。

(2)营养性疾病的防控。

①缺铁性贫血。婴儿6月龄起,要及时添加富含铁的食物,以预防缺铁性贫血。发生缺铁性贫血应按医嘱及时补充铁剂。

②营养不良。要合理添加辅食,保障婴幼儿生长所需能量、蛋白质及其他营养素。连续2次体重增长不良或营养改善3~6个月后身长仍增长不良者,需到专科门诊进行会诊治疗。强化儿童营养与喂养指导,提倡吃动并重,预防和减少儿童超重和肥胖。

③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发病高峰在3~18月龄。婴幼儿出生数日后即可开始补充维生素D,尽早进行户外活动,充分暴露身体部位,可预防佝偻病发生。发生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应按医嘱治疗。

(3)传染病的预防与家庭护理。幼儿急疹、风疹、手足口病、水痘、流感等为婴幼儿常见传染病。养育人应及时为婴幼儿接种疫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个人卫生,积极进行运动锻炼,传染病流行期间不去人多聚集的地方,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婴幼儿患病期间要遵医嘱进行治疗,做好隔离和环境物品的清洁消毒,注意休息和营养,做好口腔、皮肤等的护理。

(4)危重症识别。婴幼儿如出现以下症状建议立即就诊:精神状态较平时差,进食量明显减少,不能喝水或吃奶;抽搐或囟门凸起;频繁呕吐;呼吸加快(1分钟计数呼吸次数,<2月龄超过60次、2~12月龄超过50次、2~3岁超过40次);鼻翼扇动、胸凹陷等呼吸困难,呼吸暂停伴紫绀;腹泻水样大便持续2~3天,大便带血,小便明显减少或无尿;眼窝凹陷或囟门凹陷,皮肤缺乏弹性,哭时泪少;脐部脓性分泌物多,脐周皮肤发红和肿胀;新生儿皮肤严重黄染(手掌或足底)、皮肤脓疱;眼或耳部有脓性分泌物。

内容很多,明月药师也是捡重点来和大家分享,能看到结尾的都是重视宝宝养护的养育人啊!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36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