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也有雨鞋?日本木屐源自中国?说一说鞋子的那些事儿
前言
对于现代人来说,一双最完美的鞋子只需要两个条件——好看和好穿。穿鞋子没有高低贵贱,只要人们愿意付钱,就能买到心仪的鞋。那么,古人们穿鞋是不是也这么自由?古代又有哪些特别的鞋?这些鞋子的背后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远古时期人类穿鞋吗?
对于鞋子,让人们最好奇的,必定包含了远古时期人类到底是光脚还是穿鞋?
在我国旧石器时代,人类还处在茹毛饮血的时代,"鞋子"就已经出现了。并且还流传着好几种说法。
传说在远古时期,人类用兽皮御寒,所以脚上也会绑上一块兽皮。不过按照定义,这块裹脚的兽皮还不能称之为鞋,算是人类最早的裹脚布吧。
还有另一个说法,远古时期的人类会去偷雀鸟的窝裹在脚上。这样人们就能避免脚被划伤、被蛇咬,冬天也能御寒。这种能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鞋呢?也不好说。
还有一种相对更靠谱的说法,人类的鞋起源于草编。
人类的祖先在进化的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大自然和其他动物的启发,从而发明工具。当人类光着脚在野外活动时,常常被石子划伤,被蛇虫叮咬。当人类看到鸟儿编制的鸟巢时,他们就模拟鸟巢学习草编,草鞋就被发明出来了。
我国新石器时代的半坡遗址中,考古学家就已经从遗址发掘中发展,我们的祖先在这一时期,至少已经发明了三种编制方法。考古学家推测,这个时期,史籍中记载的"屝"和"屩"这两种草鞋就已经出现了。
《说文解字》:屝,草屦也。
《释名》:屩,草鞋也。
草鞋什么时候沦为贱民鞋的?
夏商周是我国奴隶社会时代,这个时代的尊卑礼仪非常严苛。奴隶社会初期,草鞋也只供奴隶主穿,奴隶是不许穿鞋的。不过不管天子诸侯的鞋多么高端,用的材料也不外乎是动物皮毛、麻和草木。毕竟按照当时的生产水平,确实没有太多原料可选择。
春秋战国时,鞋的发展非常快,鞋子也开始有了分类。有舄、履、屦、屐、等几种。不过,那时的物资依然比较匮乏,草鞋的地位还是很高的。虽然天子、诸侯和大臣们已经穿上丝、帛等材料做的鞋,但老百姓依然靠着草鞋保护双脚,甚至有些王公大臣也免不了要穿草鞋。
《战国策·秦策》:"去秦而归,羸滕履蹻",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犂黑。"
说的是战国时期,纵横家苏秦去秦国归来,脚上穿着草鞋——"蹻",绑着裹腿,担书荷袋一路风尘仆仆,十分狼狈和憔悴。
大思想家庄子也会打草鞋,还曾穿着破草鞋见魏王。所以,春秋战国时期,草鞋还没有沦落到被视为贱民才能穿的地位。
《笔丛》:"六朝前率草为履,古称芒屩,贱者之服。"
东汉末年,草鞋才被沦为粗俗物,被贵族称为"芒鞋",变成只有贱民才会穿的鞋。在刘备发家以前,他靠卖草鞋为生。这一点可以看出,草鞋在社会底层还很畅销。
专为受过刑罚的人发明的鞋
古代有一种叫"踊"的鞋,这是一种专门为受过刖刑的人发明的。也就是一种断足刑罚。
《左传·昭公三年》记载:
"国之诸市,屦贱踊贵,民人痛疾。
意思是当时酷法滥用,受到断足惩罚的人很多,导致市面上正常的鞋子价格下跌,而残疾人的鞋子反而涨价。这句话出自春秋时代齐景公的大夫晏子,他以此劝诫齐景公减少酷刑。
至于这种鞋子究竟是什么模样也不得而知,但是却为后世留下了踊贵一词,形容物价上涨得不合乎情理。
古代也有雨鞋?
《唐书》:"德宗人骆谷,值霖雨,道滑。卫士多亡归朱泚。唯李升、郭曙、令狐章等六人,著钉鞋行幐……"
七百多年前,唐德宗在途径骆谷,当时下着大雨,朱泚叛军乘着大雨袭击,当时很多卫军都叛投朱泚,只有李升、郭曙令狐章等6人视死保驾,他们当时就穿着钉鞋。
钉鞋就是我国最早的雨鞋,高八寸,鞋底有铁钉,鞋身涂满梧桐油。钉鞋和今天的橡胶雨靴很像,据说防滑性比橡胶雨靴更好。在明代,遇上下雨天的时候,官员们便穿上它上朝。
大臣们穿着钉鞋在殿上行走时会发出"叮叮"声,朱元璋很讨厌。于是大臣们就在入殿前在钉鞋外面套上一层布套,这样就能避免发出声响。所谓"十年泥宰相,半生靴板忙。"形容的就是这样的场景。
木屐起源于中国?
春秋时期,晋文公曾流亡国外。回国之后他重赏功臣,但功劳最大的介之推却不想当官,一心归隐山林。晋文公为了让他出来受赏,用大火烧山逼他出来。没想到介之推宁愿抱着大树烧死也不愿出山。
后来,晋文公就命人用这棵树为大臣们每人做了一双木屐。每年清明,大臣们都要穿上木屐到介之推坟前凭吊。后来这种木屐一直流行到唐朝。木屐原本是平底,古人为了方便爬山,又将鞋底前后加了两齿,而且还分男女不同款式。
《搜神记》:"昔作屐,男子方头,女子圆头,盖作意欲男女有别。"
唐朝时,日本派大量遣唐使来到中国学习中国文化,木屐也因此传到了日本。还起了个名字叫"下驮"。一千多年过去了,日本人依然喜欢穿木屐。
为什么中国没有把木屐传承下来呢?这是因为在元代以后,木屐慢慢被废了。一说到木屐,人们第一反应这是日本独有,殊不知这原本是我们老祖宗发明的。
鞋子背后的礼仪和寓意
在今天,我们到访别人家都会脱鞋,这虽然也是一种礼仪,但主要是因为卫生原因。在古代,拖鞋也是一种礼仪,也是一种权力的象征。
在汉朝,大臣们上朝时,都是采用跪坐的姿势在朝堂上议政,所以需要脱鞋子。不过开国功臣萧何特被授予了特殊待遇,他可以"佩剑着履上殿"。
鞋子除了能代表权力,也能代表一个人的诚意。大家都知道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他光着膀子背上荆条向蔺相如请罪,其实他还脱了鞋。用脱鞋赤足的方式,代表他请罪的决心。
《说文解字注》:"晋谟曰:今时所谓履者,自汉以前皆名屦。"
汉代以前鞋子叫屦,汉代以后鞋子统称履。所以履历一词的意思便是你曾经走过的路,寓意你曾经累积的经验。
瓜田李下这个成语就与鞋子也有关系。
"瓜田不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意思就是说经过瓜田和果林时,就算鞋带松散了,帽子碰歪了也不要停下来整理,否则就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结语
鞋子的发展,是一个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以实用为主到具备艺术内涵的过程。鞋子,是人类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不仅体现了人类文化和审美变迁,也反映了历代的社会发展和礼仪。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37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