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30岁前睡不醒”?不再适用于现在的年轻人了

 

3月21日第23个世界睡眠日,西南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桂莉指出,有睡眠障碍的年轻患者呈逐年上升趋势,所谓“三十岁前睡不醒”已不再适用于现在的年轻人了。

“三十岁前睡不醒”几乎已成为过去

“近年来,我们接诊的睡眠障碍患者数量明显增多。”桂莉表示,俗话说“三十岁前睡不醒”,但其实不是,相当比例的年轻人已陷入睡不着的“困境”。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睡眠障碍率达27%,而在中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六成以上90后觉得睡眠不足。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青少年也出现了睡眠障碍。前不久,桂莉就接诊了一名高三男生小申。接诊时,小申已经好几个月没去上学了,主要原因是他的睡眠出了问题,每天凌晨四五点才睡得着,一直要睡到下午两三点醒,没办法正常上下学。

经过一番沟通,桂莉排除了小申出现焦虑、抑郁的可能,并发现他睡不着的原因是睡眠节律紊乱。针对小申的情况,桂教授首先建议他做睡眠CBT(认知行为治疗),另外短暂服用一些加快入睡的药物,同时配合光照治疗。治疗了一段时间,小申的睡眠节律慢慢回归到正常节律,目前已回到学校继续上课。

治疗失眠首选非药物方式

据了解,随着睡眠障碍人群的增多,诸如蒸汽眼罩、智能睡眠仪等“助眠神器”也出现在各大网络平台。

这些“助眠神器”真的有效吗?“失眠的治疗首选非药物方式,医学上首先推荐的是认知行为疗法。帮助失眠患者重新建立正确的睡眠认知,学会放松的方法,从而解决失眠的问题。”桂莉说,物理治疗中,经颅磁刺激也是经过科学研究证实有效的方式,但这样的磁刺激设备价格不菲,只有在医疗机构才能进行经颅磁刺激的治疗。这种设备目前并没有实现商品化,市场上的一些跟电刺激相关的产品是否能达到这样的效果,还有待验证。

此外,诸如重力眼罩、床垫、枕头、被子被褥、睡衣等都属于微观睡眠环境的组成部分,其功能和舒适性能够影响我们的睡眠质量,但不能起决定性的作用。

对于市面上很火的助眠喷雾、香薰等助眠产品,桂莉认为,这些主要还是体现在转移注意力上。“这些‘神器’利用一些具有特殊味道的挥发性气体,让人可能产生心情轻松、情绪松弛的感觉,在这一意义上帮助睡眠,但效果不持续,也没有普及性。”

在助眠的保健品中,最常见的就是褪黑素。褪黑素是脑内的松果体正常分泌的一种激素,白天分泌少,而夜间分泌多,从而调节着人体正常的昼夜节律。而人体分泌的褪黑素峰值浓度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下降。“褪黑素可以提升血液中褪黑素水平,确实能帮助睡眠。但补充的褪黑素是外源性的褪黑素,和人体分泌的褪黑素不同,长期服用会抑制人体正常的分泌,长期不正规服用,会存在剂量增加而效果下降副作用增加的风险,甚至加重失眠。”桂莉说,因此,哪些人群更适合服用褪黑素,该服用多大剂量,还是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8小时睡眠时间只是一个大概尺度

过去,传统的看法认为,每个人每天应睡8个小时,如果超过或不足8小时,就是睡眠过多或过少。

“8小时只是一个大概的尺度,不同的人需要的睡眠时间差异较大。”市精神卫生中心睡眠科副主任医师文晏说,如果一个人长期每天只睡6小时左右,而第二天仍旧精力充沛,毫无不适感,那么这点时间对他来说就已足够。

“睡眠时间的长短就像一个人的食量,并无统一的标准。”文晏表示,评价睡眠质量好坏的标准,不应简单地以睡眠时间的长短来衡量,而应以是否消除了疲劳、恢复精力来评判。

文晏还称,每个人每天所需的睡眠时间差异很大,这与人的性格、健康状况、工作环境、劳动强度等许多因素有关,与每个人的睡眠习惯也有一定关系。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的睡眠时间远远少于一般人,但他们同样工作、生活得很好。所以,睡眠的好坏要看整个睡眠中深睡时间的长短。

高质量的睡眠相当于青少年向自我身心健康“存钱”

“因心理情绪问题来就诊的青少年中,有近一半是因为长期欠了睡眠的债。”新桥医院医学心理科主任贺英副教授指出,高质量的睡眠相当于青少年向自我身心健康“存钱”的过程,规律的睡眠、充足的睡眠时间意味着“存钱”越多,才能有足够的精力应对繁重的学习任务、压力及生活问题等。若睡眠“长期欠债”,则相当于向自我身心健康“透支”,长此以往将难以应对学习和生活的各种压力。

贺英介绍,晚上十点至凌晨一点是生长激素分泌最高峰,错过这个时间入睡会影响孩子生长激素的分泌,严重的会导致长不高;其次,影响各项身体功能,长期晚睡会造成小孩乏力、嗜睡、免抗力下降;最后,睡眠不足会导致第二天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心情烦躁、情绪控制能力差等。

因此,她建议孩子入睡时间不宜超过晚上十点。

相关链接

这八个睡眠误区要注意!

误区一:如果能睡,则睡越久越健康。

有这种认识的人经常是一些生活懒散的人,他们尽可能的睡在床上,而不愿意下床活动。但研究结果证明,睡8个小时以上的人并不比睡六七个小时的人更长寿。其实睡眠时间的长短跟健康睡眠关系并不大,质量比时间更重要,最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误区二:晚上做梦就表明没有休息好。

有这种认识的人一旦做梦,就会形成主观上疲劳的感觉。其实梦是一种普通的生理现象,每个正常人在睡眠过程中都会做4-6次梦,如果我们在做梦时没有醒过来就不会把梦记住,也就不知道做了梦,不管有没有做梦的记忆,只要第二天精神状态好,就不能认为没有休息好。

误区三:饮酒可以催眠。

有这种认识的人会在睡前喝点酒,认为这样能很快入睡。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睡前饮酒的确能缩短睡眠潜伏期,但也同样缩短和抑制了深睡眠,导致睡眠变浅和片段化,降低了睡眠的质量。且酒中的有害物质在体内积存损害身体。

误区四:睡眠能储存和预支。

有些白领平日由于工作繁忙所以睡得很少,一到周末却狂睡,片面认为周末多睡可补回平日睡眠不足。殊不知这会使平日睡眠节律失调,更难恢复正常睡眠。如果周末睡到中午,那么晚上l0时以前你不会上床,所以不仅不能调整你以前的睡眠缺乏,而是使下周更难入眠,因此周末最好也像平时一样时间起床。而平时就要注意规划好作息时间,不要随意去牺牲宝贵的睡眠时间。

误区五:睡不好就找安眠药来吃。

这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很多人在失眠后就会自己给自己当医生,随意找安眠药来吃,这样做可能能解决临时的睡眠问题,但常常会因为用药不合理而导致药物耐受、药物依赖、睡眠及心理问题更严重等后果,所以即使要使用安眠药,一定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误区六:在床上看电视看书有助于睡眠。

有这种认识的人会在床上从事与睡眠无关的活动(读书、看报、想问题、看电视等),时间一长,就会导致床与睡眠没有关系,一上床思维反而开始活跃,因而加重失眠。

误区七:如果晚上没睡好,白天就要抓时间来补觉。

这是失眠人群通常喜欢采取的一种“补救措施”,殊不知,白天补觉会消耗掉当天晚上的睡眠需求,同时因为补觉而减少了清醒和活动时间,会导致晚上睡眠的动力下降,从而加重第二天晚上的失眠,因此进入一个“晚上睡不好、白天补觉”的恶性循环。所以,尽管前一晚没睡好,第二天白天依然要保持清醒状态去做该做的事及运动。

误区八:睡不好也要躺着。

存在这种认识的人将卧床时间与睡眠时间混为一谈。实际上,我们所关注的是有效的睡眠时间,而不是卧床有多长时间。如果你发现自己睡眠有效性很差时,不要强迫自己躺在床上,而是需要及时寻求专业医生帮助来提高睡眠的有效性。

记者:李珩

来源: 重庆日报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38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