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居家隔离和居家健康监测有啥区别?最新解答→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后,居家隔离和居家健康监测将成为重要而常见的防控措施。两者有哪些区别和注意事项?11月18日,记者采访了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党双锁。

居家隔离和居家健康监测的区别

“居家隔离和居家健康监测都是疫情防控的具体措施之一,期间都要严格落实有关要求。但从具体对象和管理要求上看,二者有所区别。”党双锁解释道,居家隔离主要针对感染风险较高的人群,如完成集中隔离后的密切接触者和集中隔离后的入境人员、高风险区外溢人员以及其他经专业人员评估无法进行集中隔离的人员等。这里有一点要明确,不具备居家隔离条件者仍要实行集中隔离;而居家健康监测是针对感染风险较低的人群,如治愈出院患者和解除隔离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结束闭环作业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等。

居家隔离期间有哪些注意事项?

居家隔离人员最好单独居住;如果条件不允许,选择一套房屋里通风较好的房间作为隔离室,保持相对独立,并且在隔离室放置桌凳,作为非接触式传递物品的交接处。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使用单独卫生间,避免与其他家庭成员共用卫生间。房间内应当配备体温计、纸巾、口罩、一次性手套、消毒剂等个人防护用品和消毒产品及带盖的垃圾桶。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如果不具备居家隔离条件,建议仍实行集中隔离。

居家隔离人员不得外出,拒绝一切探访。居家隔离人员应当每天早、晚各进行一次体温测量和自我健康监测,根据相关防控要求配合工作人员完成核酸检测、抗原自测,并将监测、检测结果主动报告至社区医学观察管理人员。隔离期间,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时,要及时向属地卫生健康部门和疾控机构报告。对因就医等确需外出人员,经所在社区医学观察管理人员批准后方可安排专人专车,全程做好个人防护,落实闭环管理。同时,居家隔离人员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或手消毒。要做好卫生间、浴室的消毒和通风等。

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期满,核酸检测结果阴性,且无任何异常症状者,经社区核实,并收到居家隔离医学观察解除通知单,可解除居家隔离医学观察。

居家隔离人员的共同居住者或陪护人员在居家隔离期间,要求不得外出,还要一并遵守居家隔离管理要求:一是陪护人员与居家隔离人员接触时,处理其污染物及污染物体表面时,应当做好自我防护,穿戴一次性工作帽、医用外科口罩、工作服、一次性手套,与其保持1米以上距离﹔二是与居家隔离人员任何直接接触,或离开其居住空间后,准备食物、饭前便后、戴手套前、脱手套后,进行双手清洁及消毒﹔三是有基础疾病的人员和老年人不能作为儿童、孕产妇、半自理及无自理能力等人员的陪护人员。

居家健康监测期间有哪些注意事项?

居家健康监测人员在场所方面,要求选择在通风较好的房间居住,尽量保持相对独立。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使用单独卫生间,避免与其他家庭成员共用卫生间。房间内应当配备体温计、纸巾、医用防护口罩、一次性手套、消毒剂等个人防护用品和消毒产品及带盖的垃圾桶。

居家健康监测人员每日早晚要各测量一次体温,做好症状监测,并向社区(村)如实报告。根据防控要求积极配合完成核酸检测。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应立即告知社区工作人员,并配合前往医疗机构就诊,就诊时如实告知医务人员流行病学史。不外出,如就医等特殊情况必需外出时做好个人防护,规范佩戴 N95/KN95 颗粒物防护口罩,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同时,居家健康监测期间,要注意卫生,保持家居通风,每天尽量开门窗通风。做好居家环境卫生清洁,对卫生间、浴室等共享区域定期通风和消毒;对门把手、手机、开关等日常高频接触物品表面定期消毒。做好手卫生,讲究咳嗽礼仪,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盖口鼻或用手肘内侧遮挡口鼻,将用过的纸巾丢至垃圾桶,如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立即洗手或手消毒。尽量不与家庭内其他成员共用生活用品,避免与家人密切接触,用餐时提倡分餐制。

疫情期间看病就医该注意什么?

当前,全国疫情形势严峻复杂,进入冬季后也是呼吸道传染病等疾病的高发季,不少患者需要前往医院就医。可是医院人流量大,病毒传播风险相对较高。那么前往医院就医前、就医时、就医后有哪些具体防护注意事项?11月18日,记者采访了陕西省人民医院感染控制办公室主任医师李连香。

●就医前:

目前疫情形势严峻,外出存在感染风险。患者就诊最好按需选择就近医院,减少路途中暴露风险。

要提前关注自己所去医院的开放时间,分时段预约挂号,错峰就诊。提前熟悉医院的就诊流程和科室布局,减少在医院停留时间。

出行最好选择私家车,若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保持安全距离。前往医院的路上,患者与陪同家属全程规范佩戴医用外科口罩。

●就医时:

要坚持“非必要不陪同”原则,尽量减少家庭成员到医院这类相对高风险地方。如需陪同,最多一名家属陪同就诊或住院陪护,并且尽量减少前往医院探视患者次数。

到达医院后在医院入口处主动出示个人健康码、行程码等,配合工作人员测量体温。要服从预检分诊管理,如实详细讲述病情,主动报告近期旅居史和相关人员接触史。重点人群还应主动报告近期职业史。

诊疗过程中,病人和陪同人员都要全程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防护等级口罩。口罩弄湿或弄脏后,要及时更换。随时保持手卫生,就医过程中避免接触门把手、挂号机、取款机等物体表面,触摸后及时洗手或用速干消毒剂揉搓双手。避免用未清洁的手触摸口、眼、鼻。要注意咳嗽礼仪,咳嗽时应使用一次性纸巾等遮住口鼻,并妥善丢弃,或用手肘遮住口鼻。

候诊和排队时,要与他人保持一米以上社交距离。如遇候诊时间较长,可选择在医院楼道的通风处等候,与他人保持安全距离。进入诊室或治疗室时,尽量做到一人一诊室。

在医院内尽量选择楼梯步行,若乘坐厢式电梯,应分散乘梯,避免同梯人过多。当轿厢人员较多时,就乘坐下一趟电梯,降低感染概率。尽量减少接触电梯表面。

产生医疗费用后尽量选择扫码支付等非接触方式付费。

李连香提醒,疫情期间外出就医不方便,患者还可以选择各医院的线上诊疗服务。现在很多医院都可以为大家提供从挂号问诊、复诊开方到购药到家的一站式服务。但如果是急危重症,还是要第一时间前往医院。

●就医后:

就医结束离开医院后要及时更换口罩,用洗手液和流动水按七步洗手法洗手,衣物最好清洗。同时,对手机、钥匙、身份证等随身物品进行消毒。

除了常规就医需要注意的事项,李连香还强调,疫情期间,大家都要主动做好个人和家庭成员健康监测。一旦出现发热、干咳、乏力、鼻塞、流涕、咽痛、嗅觉味觉减退、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十大症状,不要自行购药,要立即做好防护,及时前往医院的发热门诊就诊。早发现、早治疗,就是对自己和他人最好的保护。

那么出现发热、干咳、乏力、鼻塞等症状时如何就医?

李连香说,除遵守外出就医要求外,应全程规范佩戴口罩。前往发热门诊就诊的患者建议优先佩戴医用防护口罩(N95口罩),既是感染防控的要求,又可以最大限度降低自己新冠暴露的风险。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随时保持手卫生,避免触摸公共物品。就医途中、在医院就诊时,与他人保持一米以上社交距离,陪同人员也要注意做好防护。就医时,应如实详细讲述患病情况和既往就医情况,尤其应主动告知医生近期旅居史和相关人员接触史。

小帖士:就医必备的防护四件套

口罩:前往医院需佩戴符合国家标准的外科口罩。口罩戴一备一,如所佩戴的口罩被污染或损坏了可及时更换。

免洗手消毒液剂:手被污染且无法及时清洗的情况下,可使用免洗手消毒液剂进行消毒。

纸巾:打喷嚏可用纸巾遮挡,洗手后使用纸巾擦干,乘坐电梯时可用纸巾按电梯按钮以避免直接接触,开关门时则可以用纸巾包住门把手等,注意及时将使用过的纸巾丢弃。

一次性保鲜袋:如遇特殊检查需要摘下口罩,可使用一次性保鲜袋暂时保存口罩,取下口罩后,将外侧朝外对折放于保鲜袋中。此外,保鲜袋还可以充当垃圾袋,用于丢弃纸巾、污染的口罩等。

供稿: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马相 王超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38311.html